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类2 (第2/6页)
教子无方,贬为交趾令。不料却因此种下王勃的死因。他渡海去看父亲,掉在水里,竟"惊悸而死",年二十八岁。 王勃遭遇过一次牢狱之灾。一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躲在王勃家里,王勃一开始把他窝藏下来,后为怕惹出麻烦,就偷着把曹达杀了。不久事发,他以私自杀人的罪,也要处死。正好碰到大赦,才得死里逃生。 《唐诗纪事》说王勃写文章,"先墨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这也是一奇迹。 陈子昂:《陈伯玉集》 陈子昂(六六一~七○二),字伯玉,四川射洪人。他是富家子弟,年轻时任侠使气,不务正业。十八岁时候,谢绝门客,发愤向学,几年之间,就成绩惊人。他写了《感遇诗》三十八首,被行家惊为"此子必为海内文宗"! 陈子昂二十四岁中进士,一再上书,得到武则天的重视。因有知遇之感,三十岁时候,他写《大周受命颂表》、《大周受命颂四章》,对武则天歌功颂德,后来升到右拾遗。 陈子昂三十四岁时候,因逆党案被构陷,入狱一年,出狱后仍任右拾遗官。后来两度从军,出入边塞。三十八岁因父亲老了,辞官回乡。射洪县令段简打陈家主意,"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陈家送了二十万红包,还是不行,最后死在监狱里,年四十二岁。陈子昂的死,骨子里是武三思假手地方官的政治迫害,是黑暗政治下的一场冤狱。 陈子昂的作品,主张上追汉魏风骨、贬抑齐梁浮艳,所以,"起八代之衰"的第一人,实在是他,不是韩愈。韩愈自己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就是指此。 王维:《王右丞集》 王维(七○一~七六一),字摩诸,山西永济人。他生的时候,佛教已极盛行,他深受影响,例如他的名与字连在一起,就是"维摩诘",正好是释迦牟尼时代大居士维摩诘的名字。 王维"九岁知属辞",是神童。二十一岁中进士。他少年得志,但在中年以后,出了一件事,在安史之乱时,他曾被俘,虽然装病,但仍受到安禄山的礼遇,软禁在庙里,做了"伪官"。那时他五十四岁,写《凝碧池诗》表示悲愤。乱平后,在制裁陷贼官吏的时候,他凭这首诗,获得减刑,最后还官拜尚书右丞(内阁书记长)。虽然这样,在精神上,他仍然以"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为憾,一直难以释怀。 晚年的王维,寄情禅悦与山水,他买下宋之间的别墅,整天焚香、饭僧、弹琴、赋诗。他的妻子早逝,他一连过了三十年的单身生活。六十一岁时候,在写了几封诀别信后,从容死去,他被称为"诗佛"。 王维除了写诗外,也常作画,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以写自然最出色,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名的田园诗人。 李白:《李太白集》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大自,号青莲居士,甘肃天水人。出身富商之家,五岁移居四川。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个"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重。二十六岁离家远游,五湖四海,见闻颇多。四十二岁后,觅到唐玄宗,得到"翰林供奉"(起草文书)的差使,以写诗得到赏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跟错了永王璘,五十六岁那年,以涉嫌叛乱,判死刑。经过朋友奔走,改为流放边区,中途遇赦。后来想从军报国,因病未能如愿,"天夺壮士心",于六十二岁死去。 李白的一生,大体和唐玄宗时代同期,从他一生中第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到最后一首《临路歌》,写诗写了四十年。李白的诗,气魄博大、感情充沛、天才横溢。杜甫称赞说: "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当然是说得玄了,不过诗写得前无古人,的确不假。 李白的诗中,有许多"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反抗,他说"安能摧眉析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要冲决网罗的。他写"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等诗,代中国人民发出他们的苦难之声、风雨之声,也都是这一反抗的延续。 杜甫:《杜少陵集》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因住地被称为少陵、杜陵,因官职被称为拾遗、工部,河南巩县人。他出身唐朝官宦之家,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离家云游,三十五岁到京城做小官,四十四岁碰到安史之乱,饥饿中饱尝流离之苦,吃过草根树皮。晚年带着家小,投靠亲戚,定居在四川成都。五十八岁死去,传说饿死在破庙里。 杜甫年轻时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得君行道。结果流离失道,遂用他那如有神的笔触,写尽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杜甫四十岁后作《兵车行》写统治者的穷兵;《丽人行》写统治者的骄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写他活活饿死的小儿子;《北征》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前出塞》、《后出塞》、《二叹》(夏日叹、夏夜叹)写政治的腐化、人民的痛苦,都是千古绝作。 杜甫的遗诗现存一千四百五十六首。论者以他的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真是不虚。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变成了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出身贫贱,"少年时家适在贫贱中"。但十六岁时就以写诗出名,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四十四岁被贬一次,又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做到七十二岁,才得退休。 白居易认为诗不是"嘲风雪、弄花草"的,诗该"救济人病,稗补时阙"的。他曾编《讽谕集》,收诗一百七十二首,批评时政,他要求统治者"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结果诗一发表,"权豪贵近者相目色变,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 白居易是唐朝创作最丰富的诗人,写诗三千首。他限定诗要能"老妪能解"(老太太都能听得懂),他的诗,当时流传各地,很受欢迎。有的妓女甚至以会背《长恨歌》而增加身价。他"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见到有题他诗的、背他诗的各阶层人士。白居易的受人欢迎,由此可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