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金针度与人_文学类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类2 (第3/6页)



    李贺:《李长吉歌诗》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河南昌谷(河南宜阳)

    人。他是没落王孙出身,是个神童,七岁就因能写作而"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提等名家不相信,到他家去测验,果然名不虚传。

    李贺写作的情况是: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可见他是从动态的事件中找灵感的。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因为"晋肃"两字和"进士"两字声音很近,李贺为了避讳,就不得考进士了。韩愈特别写了一篇"讳辨"来为他说话,但他终于绝缘于名场。后来在家乡隐居,二十七岁时死去。时死前删定所作诗二百三十三首,流传至今。

    李白被称为诗的仙才,李贺被称为诗的鬼才。他的作品,险怪神秘,造境瑰奇,在中国诗史中,自成特殊的地位。

    杜牧:《樊川诗集》

    杜牧(八○三~八五三),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杜预、杜佑的后人,"一门朱紫,世代公卿。"

    杜牧生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乱世,二十六岁中进士,然后做官,直到五十一岁死去。由于他以"直道事人"做座右铭,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所以,他的许多立功的抱负,也就以立言行之了。

    杜牧曾注曹cao所定《孙武》十三篇,这是他在军事方面的著作;曾写《罪言》,这是他在政治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诗文,多在他死前自己烧掉,损失十之七八。现存的作品,就是焚后的劫遗。

    杜牧诗中的特色之一是:他对统治阶级的豪奢误国,颇有讽刺的纪录,像他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诗,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都能以极高的技巧。写出人间的万象。

    杜牧诗中的另一特色是他对女人的态度,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纪录,也有"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惜芳姿"的感怀,这是他浪漫的一面。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他出生在没落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生活很苦。十六岁时候,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幕僚。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是因他讨了令狐家政敌王家的女儿做老婆,为令狐家所不谅,被打入败部。他在党争夹缝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最后潦倒而死,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诗,一开始是学别人,有的学汉魏、有的学齐梁、有的学杜甫、有的学韩愈。他做诗时把参考书摊成一大堆,像水獭吃鱼陈列如祭品一般,叫"獭祭鱼"。后来他写得精了,就自成一家。李商隐的诗的特色是用典含蓄,寄托深远,每个字都有神秘兮兮的来历。他的诗,许多都和女人有关:他写恋情、写妓女、写尼姑、写宫娥,都是绝作。有人说"商隐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是不对的。在李商隐的诗中,有很多忧国忧民之作。如他写宦官的作恶、写藩镇的跋扈、写"存者背面啼"的农民、写"夜猎随田窦"的贵族,都是显例。

    韦庄:《浣花集》

    韦庄(约八三六~九一○),字端己,京兆杜陵(陕西杜陵)人。他生在唐末,出身穷困,养成他爱惜物力的习惯,以致要"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他的八岁儿子死了,他的太太给穿上"时服",韦庄却把衣服从死尸上脱下来,裹上草席,下葬后草席也收回来。他是爱儿子的,一想起来就"呜咽不自胜",但他穷怕了,以致以小气出名。

    韦庄去长安应考,赶上黄巢之乱,身陷重围,他把苦难流离情形,写成一千六百字的《秦妇吟》,足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韦庄四十四岁中进士,唐昭宗派他奉使入蜀,被地方统治者王建留住,霸占了他心爱的女人。韦庄写词怀念她,她辗转得知,乃绝食而死。

    韦庄虽因帮助王建开国(五代的前蜀),做了大官,但是身经丧乱,目极兴衰,以致忧谗畏讥,他遗命在他文集里,不要收进《秦妇吟》,从此《秦妇吟》就失传了。直到一千年后,在敦煌石室中,被伯希和发现抄本,才得重现于世。所以韦庄的遗集里,自应补入这篇杰作。

    李清照:《漱玉集》

    李清照(一○八四-约一一五一),自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书香世家,她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妻两人,对文学、金石、书画,都志同道合,一起研究。她是宋朝最有名的女作家,有文采、有学问,但是因为是女人,又才气太露(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等名家都被她批评过),所以被当时许多人嫉忌,硬给她造谣,说她在丈夫赵明诚死后改嫁张汝舟了;改嫁后又所遇非人,告到官里去,又判决离婚了。

    另一个硬给她造谣的原因是政治的,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里说:""岂有就木这龄已过,隳城之泪方深,顾为此不得已之为,如汉文姬故事?意必当时嫉〔哲宗〕元祐君子者攻之不已,而及其后〔人〕;而文叔之女(她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多才,尤适供谣诼之喙,致使世家帷薄,百世而下,蒙垢抱诬,可慨也已!"就正道破了这一点。

    李清照这件事,牵涉到的已经不止一个历史真相的问题,它还牵涉到一个道义的和观念的问题:一个女人,再嫁也好,守寡也罢,都是她个人的私事,别人没有用泛道德的字眼乱骂的权利,更不可造谣。再嫁并没有什么不得了,可是没再嫁却硬说她再嫁,这就太不对了。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风气下,竟有无聊男子如此造谣,并且一传再传,这就真太可恶了。

    陆游:《陆放翁全集》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北宋亡国时候,他才两岁。陆游十二岁时候,就会做诗文。二十九岁应考,因为列名丞相秦桧的孙子之前,为当局所忌,一直吃不开。宋孝宗即位后,才开始赐进士出身,在官场或起或伏。后来派去修国史,直到八十岁才退下来,八十五岁去世。

    陆游是最有名的忧国诗人,可是一辈子的际遇,只限于"以口击贼"而已。他口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