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_新乐府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乐府辞 (第5/11页)

南。这句是说海鲸东向,百川倒流。③三山:山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故名。④公无渡河:乐府《瑟调曲》调名。据《古今注》记载:朝鲜水夫霍里子高早起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其妻阻之不及,夫坠河死,妻弹箜篌而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曲终,也投河而死。这里是借用乐府曲调名告诫人,横江水势湍急,勿轻易渡江。

    【译文】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狼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赏析】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来到了横江浦,面对白狼滔天的长江,他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汹涌澎湃的长江天险图。这组诗汲取了民歌的格调,语言自然,形象动人。《横江词》六首,多写横江浦波高狼险的景象和行人被阻的心情。诗句自然流畅,感情朴实真率,深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静夜思①

    唐·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②是地上霜。举头③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引起的思念。②疑:怀疑,以为。③举头:抬头。

    【译文】

    在床前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兵车行①

    唐·杜甫

    【原文】

    车辚辚②,马萧萧③,行人④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⑤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⑦云霄。道傍过者⑧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⑨频。或⑩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①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②辚辚:车行的轧压声,车轮声。③萧萧:战马嘶鸣声。④行人:这里是指行经咸阳桥的新征军士。⑤走:奔跑。⑥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横跨渭水的一座大桥。⑦干:冲。⑧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⑨点行:当时征兵用语,即按名册点名征召出征。“但云”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话。⑩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裹头:以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因为二者都有穷兵黩武之举。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长者:上文的“道傍过者”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译文】

    战车隆隆地响过,战马不停地嘶鸣;出征的士兵,欲把弓箭佩挂在了腰上。爹娘、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出征队伍踏起来的尘土遮住了咸阳桥。送行的人有的扯住亲人衣裳,有的因情绪激动而以脚跺地,拦堵着京郊大道放声哭号,哭声一直冲上了九重云霄。路旁经过的人询问出征士兵,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野生的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赏析】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年(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塞上曲①

    唐·王昌龄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②道。出塞复入塞,处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