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_路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路过 (第7/9页)

一道黑线,但转瞬即逝;1955年9月8日“洛斯坑”边缘两度呈现闪光;1967年9月11日“静海”中弥漫着紫色的黑云…

    没有人动作,没有人说话,面罩的听觉装置中传来每个人均匀而厚重的呼吸。星河下意识地回头望向天文学家杨。

    面对因不存在而产生的“奇迹”杨的神情依旧崇敬而神圣,他的思绪也同样被牵扯着流向“TLP”

    月面暂现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光。1843年,一位曾绘制出数百张月球地图的德国天文学家发现,原来直径数千米的“利尼坑”正在变小;1866年,希腊天文台长宣称:月球“澄海”中的一座环形山突然消失!时隔两年之后,又有人报告说:一座原本直径500米的环形山增大了6倍…时间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记录变得越来越煞有其事:1956年日本明治大学的丰田博士居然声称自己观察到数个排列成“DYAX”和“JWA”字型的黑色物体!1966年2月4日,苏联“月神9号”登陆“雨海”拍摄到两排等距的塔状结构物,它们反射着日光,宛如跑道旁的记号,从阴影的长度可以估计出它们那15层楼的身高,然而附近却没有任何高地能使这些岩石滚落到目前的位置上,更不用说以几何形式排列了;同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2号”探测飞船在距“静海”46千米的高空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估计高度在15至25米高,也属规则排列,颜色淡于周围的岩石土壤,显然不是自然物…

    数百年来有关变化现象竟积累出1400起之多。做为一名严肃的天文学家,杨清楚地知道,尽管这当中不乏观测者的幻觉甚至是蓄意欺骗——有一段时间美苏两国甚至竞相撒谎——但当那些明显的伪证或疑点被剔除之后,仍有为数众多的不解之谜。

    “面孔”的消失与所谓环形山的消失——假如是真的——自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至少杨相信,这种消失与此前的消失,都意味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

    已再次回头重新面对“虚无”的星河突然感觉到杨也在看他,当他扭头对视的时候,杨给了他一个友好的微笑。

    他们都明白,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杨被电脑系统确定留下已成为一个必然的事实。在着陆点附近,一个临时性的简陋基地正在建设中,杨的躯体将被即时低温冷冻,暂停代谢,等待再探测飞船的来临。在“图灵”号上,被保存的标以“杨”的基因正在被取出,复制工作已开始进行。“图灵”号上没有生老病死,每一个成员在即将退隐之前都要用自己的基因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在“图灵”号可预见的将来,会有一个天文学家的后代与父辈们一同探索太空。

    在“图灵”号升空之前,他们将与杨握手道别,人类学家甚至会热情地施以拥抱。

    他们一定会说“再见”尽管今生今世他们根本不再可能再相见;

    但他们一定会说“再见”因为他们和与杨本人别无二致的后代马上就会再次相见。

    6

    详尽严谨的考察报告是电脑的作业,这次的信息量很可能会比“阿波罗”数次所捡皮毛的总和还要多出许多。星河甚至连所谓人类成员的感受都不必书写,这些早已被电脑探查和收集过了——何况还有杨的口述补充并上测谎机经受验证。星河真正要总结的,也许只是一个感受性的概述,或者说是这份报告的前言。

    “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只有猜测。”

    星河面对话筒,信息转换成电波,几乎同步地出现在地球的电脑屏幕和放音设备中。

    是的,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只有猜测。

    开始部分与任何一部通俗的科幻小说一样:在宇宙的某一时空,存在着一个先进的文明,他们不但学会了如何使用火,也在成长的日子里逐渐掌握了核能。他们也许比当今的地球文明要领先一个档次,也许只是在诸如航天之类的领域有些畸形的超前。

    好了,下面他们就要开始著名的“图灵计划”了。

    指的当然不是那个有关电脑智能的“图灵实验”:让人与电脑一起在“黑箱”中接受提问,假如外界无法判断答案是人给出的还是电脑做出的,那么就可以认为电脑的人工智能程度已经可以与人类并驾齐驱了。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一个有关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图灵判断”在地外文明研究的领域中,它与阿西莫夫那个著名的“地外文明数目公式”同领风sao。

    著名数学家图灵曾设计过一种以其名字命名的飞船。这种飞船是无人驾驶的,但是上面的电脑可以在其航行一段时间之后,自动搜集到足够的宇宙物质来自我复制,以制造出新的图灵飞船,然后再各向平权地等距等速发散——很显然,子一代图灵飞船的数目是以几何级数陡然增长的。而这些图灵飞船,就是最初制造者赖以向宇宙表明自己存在的星际大使。

    为此图灵做出过一个详细的计算,为了避免枯燥我们将其中的具体时间数字予以省略:一个条件适宜的行星经过多少多少年即可产生生命,生命经过多少多少年即可进化成为可以构造文明社会的高等生命,这种文明再经过多少多少年将发展出足够高的航天能力,再经过多少多少年就可以掌握制造图灵飞船的技术了。而根据银河系的年龄来看,能够拥有这种能力的文明早就应该存在了,即使不考虑它是否为数众多,但只要保证一个不一定很大的初始飞船数目,它们早就应该路过太阳系这片天区了。

    结论:既然迄今我们仍未发现这种装置,可见地外文明并不存在。

    可以说,从逻辑上很难驳倒这位逻辑大师的立论,但是星河认为他少考虑了一层因素,那就是费用。

    近数十年,人类的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但是为什么近在咫尺的月球仍然没有作为旅游胜地对公众开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难降,所需费用依然不菲。想当初“阿波罗”计划曾使全人类欢呼雀跃,可随后一些有识之士就对总共购买了380千克月岩的巨额耗资提出置疑——美国政府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理由来糟蹋纳税人的银子。

    一个理智的、成熟的——或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