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_动若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动若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兔 (第3/7页)

。”旁边的女生友情声援。

    星河苦笑着摇摇头。在如今这样一个分工细化同时各行业专业性又极强的时代,这种凭想当然普遍质疑专家的观点其实非常有害。但我们的教育总是相对滞后,这一观念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人心底,并被灌输给了孩子。

    “那你再问问你们老师吧。”星河说罢便匆匆离去。

    星河赶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五分钟走进会场,人差不多齐了。星河坐到袁文英身边,和她聊起刚才与小学生的一席话。

    “说明里应该强调了,他们可能没注意。”袁文英告诉星河“我们有些历史成就确实被过分夸大了。”

    “这可不是好事。”星河随口接道。

    “就是对它测量地震的本领我都怀疑。”袁文英补充道“两千里外的地震,就算能感觉到震动,怎么可能正好让铜柱倒向那个方向呢?就算铜柱有‘感觉’,方向也该是随机的才对。”

    “不仅是靠地表传播的震动。地动仪中央有根棍子直通地下,在被埋设的部分上也有很多机关。地动仪的地下部分不比地上部分简单,所谓失传的就是这部分。”星河解释说“现在仿造的只有地上部分。”

    “地上结构也太简单了,花哨得像艺术品,地道的形式主义。”袁文英有些不屑“还要专设一间房子供奉它,当神龛啊?我看那孩子说得没错,事后才知道有什么用?”

    “还是有点用的。”星河貌似严肃起来“考虑到当时没有电报、电话和网络这些先进的通联方式,这玩意能把几千里外出现震情的事态即时报与中央领导知道。等外地信差累死一打快马,几个八百里加急下来,气喘吁吁地报告皇帝陛下:某某地方发生大地震了!这时圣上可以很潇洒地微微一笑:朕早就知道了。”

    “你开玩笑啊?”

    “开什么玩笑?”星河惊讶道“事实啊。有助于去除您脑子里的一些谬论。”

    没等袁文英反讽星河一句,新闻发布会已经开始,她只得先偃旗息鼓。

    主持人齐思远一一介绍主席台上一干官员,念到规划局长的名字时袁文英睁大眼睛,询问星河规划局怎么会掺和进来。

    “姓杜的小子玩了个花活儿。”星河不动声色地告诉袁文英“前一段你在外面跑,不知道这里的内幕。”

    主席台不算大,但一举一动下面都会看得十分清楚,所以星河没法给袁文英细述杜晓林的思路。

    这一年多来,杜晓林一直在搞“爆破消震”项目,实地实验也做了三个月,可以说已日臻成熟。现在他决定玩一次大的,有实用价值的,能够直接消除中期预报里可能出现的地震的。不过杜晓林熟谙各种社会规则,他走的不是科技项目申请的序列,也没有陪着笑脸去拉企业赞助,而是直接联系了城市规划部门。按照杜晓林的说法:我要是按科技项目申请,就会繁文缛节无数;而我联系城市规划部门,廉价帮它搞几处地下工程爆破,它感激我还来不及!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不但无需资金投入,最后还能赚钱!“反正我的项目就是要搞一系列地下爆破,我选址的时候就有意向规划中的地下工程倾斜。”“虽说在我的项目图标上,有几处爆破点不是规划部门需要的,但那些全选在了荒地之下,就算炸烂了也没关系;而为了保证项目数据的准确性,规划部门额外要求的几处必炸点我会事后补炸,而不安排在今天。”

    星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此前自己与杜晓林的一次对话,对方充满了自信。

    ——假设这有盏红灯,是专门预报6级以上地震的。只要你敢让它提前一周亮起来,下面的事情就由我来做。

    ——听着有点神啊。

    ——科学在经过证实之前就如同魔法。

    所以项目的正式名称是“城市地下工程系列爆破”可话虽这么说,媒体却没闲着,早就闻风而动,蜂拥而来。加之前一段的地震预报也非无风之狼,人们更是趋之若鹜。

    介绍完嘉宾后齐思远才解释:杜总的车出了点小麻烦,所以我们先请星河做介绍。可没等星河向大家微笑,一张纸条就被送到眼前。他开始还以为是提问,读罢神情顿时严肃起来。

    与几个人稍事商量之后,星河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议论纷纷——

    “我先授权宣布一件事:今天的‘地爆’项目暂停,延后时间暂时也无法确定。”

    三

    “实在抱歉,在得到正式通知之前,我不能接受任何采访。”星河甚至不得不挣脱开对方的拉扯。

    “你就是这一项目的总协调人,你还要等谁的通知?”女记者咄咄逼人。

    “项目暂停已经向市里和国家地震局作了汇报,现在我个人不再能代表谁了。”

    “那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

    “协调人。”星河甩下女记者“协调人而已。”

    “总不能因为某位员工家属的溢出计算就停工吧?”杜晓林不满地追在刚进来的星河后面。项目暂停让他十分恼火,不过他也没闲着,刚把梁玉刚他们派出去组织另一个实验。那是个单独的“爆破消震”点,与今天的“城市地下工程系列爆破”无关。

    “刚刚得到来自国家地震局的同样指示。”星河关上门“那几位大家已经到了。”

    杜晓林愣了一下“他们不是看不上我的实验吗?”

    “也不是看不上,咱们对外宣传的只是‘地爆’嘛,又没说‘消震’。”星河帮国家地震局的人圆了一句“不管怎么说,现在人家来了,据说在路上也讨论了同样的担心——我知道,结果肯定不会像一个中学生计算的那么简单,还有太多的影响因素。可很多事情不得不防啊。”

    “我先问一句:您支持我吗?”

    “说实话,不太支持。”星河诚恳地摇头“我到现在都不是很了解您那个理论基础。”

    “首先…我研究的不是地震预报,我的工作是地震消除。”杜晓林直视星河“而且我对预报不太感冒。”

    “不管你感不感冒,这个工作一直有人在做。”星河一直不喜欢杜晓林的脾气,这个人过于直率“上次地震有意外因素在里面,预报毕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你怎么不感冒地震预报?你不是还对我说过那个‘红灯’理论吗?”

    “好。我说的是对中短期预报不感冒,但对地震的总体走势还算关心。”杜晓林的语气放平缓了一些,不再那么急躁,也许他想起以前与官员打交道的教训“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