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六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六十八 (第12/13页)

革除,这是吝惜小的花费而忘记了国家大计。”于是敕令训谕萧祯,只管特别注意督察。

    而北畿从永乐以来,马匹逐日增多,于是责令百姓饲养,年纪达到十五岁的就养马。

    太仆少卿彭礼认为人口有限,而征收马驹没有穷尽,奏请规定种马的数额。

    恰逢马文升任兵部尚书,上奏实行他的请求,于是规定两京太仆种马,公马二万五千匹,母马是公马的四倍,二年上交马驹,写定著录焉法令。

    当时是弘治六年。

    弘治十五年冬天,尚书刘大夏推荐南京太常卿杨一清为副都御史,监督管理陕西养马政务。

    杨一清上奏说:“我朝认为陕右适宜放牧.,设置牧监苑囿,跨越二千余里。

    后来都撤销了,只留下长乐、灵武二处牧监。

    如今牧场只有数百里,然而用来供应西部边境还没有显出不充足,只是苦于监督放牧的人不称职,放牧饲养没有方法罢了。

    两监六苑,开城、安定水泉便利,应当为上苑,放牧一万匹马;广宁、万安为中苑;黑水草场狭窄,清平草地狭小土地贫瘠,为下苑。

    万安可放牧五千匹,广宁四千匹,清平二干匹,黑水一千五百匹。

    六苑除每年供给军队外,可固定放牧马匹三万二千五百匹,足以供应三边使用。

    然而想要大量繁衍,一定要多畜养种马,应该增足一万匹,每两年产一匹马胸,五年可以补足以前的数目。

    请支付太仆寺买马的费用白银四万二千雨,到平、庆、临、巩购买种马七千匹。

    另外养马的恩队军不够,请求登记流亡百姓以及判处遣送回籍的人,姑且比照充军戍边的罪人的规定,凡是发配边境卫所充军的,改为到各苑牧马,增加为三千人。

    又请求测量地势,修城通商,种植榆树柳树,春夏放牧,秋冬回马厩,马匹既得到安定,敌人来犯也可以收聚保护。”孝宗正重视边防,刘大夏执掌兵部,杨一清所奏立即得以实行,升任总制仍监督养马政务。

    各牧监草场,原来额定十三万三千七百余顷,存下来的已不到一半。

    杨一清查核牧场,得到荒地十二万八千余顷,又开辟武安苑草地二千九百余顷。

    正德二年上报朝廷。

    等到杨一清离任,不长时间草场又荒废了。

    当时御史王济进言:“百姓苦于养马。

    有一出生的马,就杀掉它。

    间或有配种定驹,就贿赂兽医隐瞒下来,有孕育马驹就坠胎。

    马亏欠不过交纳白银二两,已经生育的已经上报官府,而又死掉的,不过交纳白银三两,产出不死就要挨饿。

    马日渐消瘦,无助于实用。

    如今种马、田地、人口,每年征收有固定的数额,请用这数额命令百姓买马,而种马繁殖,朝廷不要干预。”兵部认为他说得对。

    自此以后,每有上奏,就引用王济的话朝廷不干预种马事务,只向百姓征收马驹,留下母马求子马。

    当初,边境官员请求给予马匹,太仆寺把现成的马给予他们。

    自从改为征收钱财后,马匹逐日减少,而请求给予马匹的接连不断,给予钱十万,购买马一万匹。

    边境官员不能买到好马,马多死去,太仆卿储嵫因此进言,请求仍旧供给马匹。

    又陈述各边防盗窃出卖、私自借出种马的弊端。

    言语虽然切直,朝廷不能听从。

    而边境要塞重镇供给调发银两日益增多,延绥三十六营垒,从弘治十一年开始,十年期间,调发太仆寺白银二十八万多两,购买补充马四万九干多匹,宁夏、大同、居庸关等地不计算在内。

    到正德七年,便开启交纳马的条例,一共十二条。

    九年又调发太仆寺白银从山束、辽东\河南及凤阳、保定诸府买马一万五千匹。

    嘉靖元年,陕西苑骂少卿卢璧备文陈述养马政务,请求督促拖欠、严明印烙、规范医药、协调各地差异来缓解目前的情况,而开辟草场扩大畜养作为长久之计。

    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

    自此以后进言养马事务的颇多,大都因事立说,补救一时急需而已。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犯,太仆寺缺乏马匹,恢复实行正德时上交马匹的规定。

    之后,稍有增加减少。

    到嘉靖四十一年,便开启规定捐献马匹授予官职。

    隆庆二年,提督四夷馆太常少卿武金进言:“种马制度的设立,专门为繁殖备用。

    备用马既然另外购买,那么种马可以因此去除。

    如今备用马已经足有三万匹,应该命令每匹马折合白银三十两,解送到太仆寺。

    种马全部卖出,交付兵部。

    一匹马白银十两,那么直隶、山东、河南十二万匹,可获得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并且收取草豆的白银二十四万两。”御史谢廷杰说:“祖宗的制度所规定的,事关军机大事,不可废除。”兵部认为谢廷杰的话对。

    而当时,国库匮乏,正分别派遣人搜刮全国拖欠的赋税。

    穆宗同意武金的上奏,交付兵部议定。

    兵部请求留养、卖出各一半,皇帝听从了这个请求。

    太仆寺存有白银,从成化时期开始,然而只有三万多两。

    等到种马卖掉,白银日益增多。

    当时,与外番通贡贸易所贮存的白银也没有多少。

    到张居正任辅政大臣时,极力支持种马全部卖出的建议。

    从万历九年开始,上等马银八两,最低到五两,又折合征收草豆地租,白银更多,用来供应团营买马以及各边防的请求。

    然而一匹骗马就发给三十两白银,而州县以劣马进献,它的价值只有数两白银。

    而且仍旧寄养在马户那儿,危害百姓不亚于以前。

    还有,国家有兴建、赏赐,往往借支太仆寺的银两,太仆寺的财物日益减少。

    万历十五年,太仆寺卿罗应鹤请求禁止支借。

    万历二十四年,诏令太仆寺发给陕西赏功的白银。

    太仆寺寺臣进言:“往年库存四百余万,自从东西二役兴起,仅剩四分之一。

    朝鲜用兵,一百万的积蓄全部用尽。

    如今所存的,只有十余万两。

    况且本寺寄养马每年额定二万匹,今年折合征收银钱,那么马匹的摊派征收便很少,而柬征调用尤其多。

    仓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