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 (第14/20页)

六品。

    不久改为令正七品,丞正八品。

    十年罢除。

    考功监,送亟八年设置,设令、丞。

    九年,确定设令一人,正六品;丞二人,从六品。

    不久改为令正七品,丞正八品。

    十八年罢除。

    参谋掌管授予诰敕的事务。

    永乐初年,命令内阁学士掌管机密要务,诏册、制诰都属于他。

    而誊写副本、抄写正本都是中书舍人入阁办理,事情完毕就出来。

    宣德初年,开始选拔擅长害写的人到内阁的西小房,称为西制敕房。

    而各学士掌管诰敕的人居于阁束,写下草稿交付中书抄写呈进,称为东诰敕房。

    这是办事。

    如果是知制诰官衔,只有大学士与各学士可充任。

    正统以后,学士不能看诰敕,内阁全都委托给中书、序班、译字等官,于是内阁又有东诰敕房。

    因型铉不与辅臣一同进食开始。

    嘉靖末年,又以翰林史官掌管外制,而武官诰救仍然由其下属办理。

    若诏令赦免、敕令革除之类,必须用合臣,翰林众臣不能参预。

    那些值守文华、武英两殿供奉御用笔札的,起初为内官的职责,后来用中书分别当值,后来也专门起用擅长书写的人。

    大概舍人有两条途径,由进士部选的,可以迁任科道部属,那些值班于两殿、两房的舍人,不必由部选,从甲科、监生、儒士、布衣擅长书写的,都可以担任此职。

    不从科甲选拔的,初授序班,到考试中书舍人,不得升迁任科道部属,以后即使加衔九列,仍然带官街办事。

    楷书出身的,有的加封太常卿官衔,沈度、沈凿、荡星等有加封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的。

    洪武初年,又有承天门待诏一人,合门使四人,观察使十人,后来都革除。

    行人司,司正一人,正七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七品,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

    职责专管捧节、奉使的事务。

    凡是颁行诏书赦免,册封宗室,抚谕各藩王,征召聘用贤才,以及赏赐、慰问、赈救灾难、军旅、祭祀,都要担任差事。

    每年朝廷派官员复审死刑案,则行人持节传达圣旨给司法部门,遣送监管囚徒戍边,送五府填写精微簿册,批答缴还内府。

    起初,洪武十三年设置行人司,设行人官,官阶正九品。

    左、右行人,从九品。

    不久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又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

    二十七年,提升品级,因为所任行人多为孝廉人才,奉命出使大多不合圣意。

    确定设置行人司官四十员,都以进士担任此职。

    除非奉旨,不得擅自派遣,行人的职位开始重要。

    建文年间,罢除行人司,而以行人隶属鸿胪寺。

    成祖恢复旧有制度。

    钦天监,监正一人,正五品,监副二人,正六品。

    它的下属有,主簿厅,主簿一人,正八品,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正六品,五官灵台郎八人,从七品,后来革除四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亚八品,后来革除一人,五官挈壶正二人,从八品,后来革除一人,五官监候三人,正九品,后来革除一人,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五官司晨八人,从九品,后来革除六人,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后来革除五人。

    监正、副掌管观察天文、制定历数、视天象变化以推测人事吉凶、推测天文历法的事务。

    凡是日月、星辰、风云、气候天色,率领他的下属进行推测。

    有异常变化,便密封上疏报告皇帝。

    所有研习学业分四科:称焉天文、漏刻、回回、历。

    从五官正以下至天文生、研习阴阳五行学问的阴阳生,各自分科研习学业。

    每年冬至日,呈进上奏第二年的《大统历》,成化十五年,改颁第二年历法于十月朔日,转送礼部颁布施行。

    那些《御览月令历》、《七政躔度历》、《六壬遁甲历》、《四季天象录》,一并提前进呈。

    所有年历注解,御用年历注解三十事,如祭祀、颁诏、行幸等类,民用年历三十二事,壬遁历七十二事。

    凡是祭祀之日,前一年一同选好进呈,转交公文告知太常寺。

    凡是营建、征讨、加冠完婚、营建帝王陵墓的事务,便选择地方并选择吉日。

    立春,便在柬郊预测节气变化。

    大型朝贺,在文楼设置定时鼓、漏刻报告时辰,司晨、鹦唱,各自供奉其事。

    日月亏蚀,提前测算它的分秒时刻、起始恢复方位而告知皇上,下发礼部,发文给内外各司挽救,仍旧按照占卜书条奏。

    如果亏蚀不足一分,与《回回历》即使亏蚀一分以上,便上奏但不挽救。

    监官不得改任其它官职,子孙不得转从其它行业。

    缺少人员,便转交公文给礼部访察选取并试用。

    五官正推演历法,确定四季0司历、监候辅助他们。

    灵台郎辨别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分野,用来测算天文的变化。

    观象台四面,每面天文生四名,轮流主管测算。

    保章正专门记载天文的变化,确定吉凶的预测。

    挈壶正掌管刻漏。

    壶上钻孔作为漏,浮箭作为刻度,用来计量中星早晨黄昏的位次。

    漏刻博士用漏刻测定时刻,用牌转换时辰,用鼓报更,用钟鼓警示晨昏。

    司晨辅佐他。

    明朝初年,便设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愈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掌历,管勾等官。

    以刘基为太史令。

    昊元年,改监为院,官阶正三品。

    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五官正,正六品;典簿、雨旸司、时叔郎、纪候郎,正七品;灵台郎、保章正,正八品;副,从八品;掌历、管勾,从九品。

    洪武元年,征召元太史张佑、张沂等十四人,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监令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监丞一人,正六品,主簿一人,正七品,主事一人,正八品,五官正五人,正五品,五官副五人,正六品,灵台郎二人,正七品,保章正二人,从七品,监候三人,正八品,司辰八人,正九品,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

    又设置旦旦司天监,设监令一人,正四品,少监二人,正五品,监丞二人,正六品。

    征召元回回司天监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