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四 (第8/9页)
而粮税犹存,而还要轮交人赋。 应该取额丁、额米,两方平衡而确定数额,米多少,便带丁多少。 买田的人,征收米便征收丁役,那么县册不失丁额,贫民不致赔累,而主管官吏也免于欠税的忧愁。”下交户部复议,依从其说。 崇桢三年,战争兴起,兵部尚书梁廷栋请求增加田赋。 户部尚书毕自严不能制止,便在九厘之外,每亩又征三厘。 祇有顺天、永平因刚遭受兵祸没有办法增加,其余六府每亩征收六厘,得到别省税收的一半,一共增加赋税一百六十五万四千有余。 此后五年,总督卢象升请求增加宦户田赋的十分之一,民粮十两以上相同。 随后一概征收每两一钱,名叫助饷。 过了二年,又实行均输法,用粮税的标准交纳军饷,每亩计交米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又每亩加征一分四厘九丝。 遇了二年,杨嗣昌督率军队,每亩增加练兵饷银分。 兵部郎张若麒请求收兵残的遣产作为官庄,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亩交租八斗至二三斗不等。 御史卫周胤说:“杨嗣昌毒害天下,剿贼练兵之饷多达七百万,人民的怨恨哪里有极点?”御史郝晋也说:“万历末年,合计九边军饷只有二百八十万。 现在加派御辽军饷达到九百万。 剿贼军饷三百三十万,已经停止,随即又加练兵粮饷七百三十多万。 自古以来有一年而总共二千万输送京城,又总共京城二千万以输送边防的吗?”上疏措辞虽然严厉直截,而时局危急,不能采纳。 徭役之法制定于洪武元年。 田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够一顷的用别的田补足,名叫均工夫。 不久编制应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的均工夫图册。 每年农闲到京城,供徭役三十日后遣返回去。 田地多人丁少的,以佃户充役夫,而田主交米一石资助其费用。 不是佃户而计算田亩出人夫的,每亩资助米二升五合。 到造黄册完成,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称里甲,以上、中、下户为三等,五年均役,十年重造一次。 一年中各种杂目应该出役工的,编出轮次予以均衡。 出银、出力役随其自便,叫做均徭。 其它杂役,叫做杂泛。 凡是祗应、禁子、弓兵,全部指派市民,不役使粮户。 额外征收税一钱、役使一夫的,罪罚流放。 后来法令渐渐松弛,编制徭役里甲的人,以卢作为断限,放大卢而勾单小。 于是议论的人说,均徭的办法,按册籍丁粮,以资产作根本,核实人户上下,以蓄藏得实。 考察册籍,则富贵的大商人免于徭役,而土著之人困顿;核实人户,则官员和里甲小吏随意减轻或加重,而小民更加穷困,两方面交相为患。 然而专论丁粮,差不多接近古人租庸调的意图。 于是令以旧时所编力差、银差的数额当丁粮的数额,困难容易,量轻量重斟酌其中。 徭役应差,里甲除应当免除的外,论丁粮的多少编排出先后,称鼠尾册,按册征收。 市民商人家富足而没有田产的,听凭自己选择,以辅助银差。 正统初年,愈事夏时创制施行于江西,其它省仿效施行,徭役因此稍稍平衡。 此后各上供的人,由官家支付费用,而官府公私所需,又提供所交纳的银两给坊里长,责令他们办理。 给予不及十分之一二,供役的人有的费用达十倍百倍,甚至没有供给,祇是计算每年里甲只应夫马饮食,而里甲困窘了。 凡是均徭,解送户上供为京徭,交纳主事人被内官无端阻挠,不兑换钞引,反复改卖,大都至于倾家荡产。 其它徭役苛刻索取的弊端,不能琐细地列举。 明朝初年,命令天下上贡各地特产,有经常不变的数额,珍奇玩好不在此列。 即使需要,也编入里甲,拿出银子来购买。 但是其项目冗杂琐碎,jianian猾的人利用机会牟取利益。 又有大工程营造修缮,掌祭祀之官祈求福佑,财物开支繁多,到了明朝中期,倭寇不断sao扰,加上每年黄河决口,国家的财物消耗竭尽。 于是里甲、均徭,超过了常年的数额。 凡是役民,除了里甲正办之外,如粮长、解户、马船头、馆夫、祗候、弓兵、皂隶、门禁、厨斗成为经常性的徭役。 后来又有斫薪、抬柴、修河、修仓、运料、接递、站铺、闸浅夫之类,因事编册征派,每年都有增加。 嘉靖、隆庆以后,施行一条鞭法,总计一省的丁粮,平均派一省的徭役。 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合而为一,小民得以不受sao扰,而事情也容易办成。 然而粮长、里长,名义上罢除了而实际仍存在,各种工役突然到来,又征派农民。 一条鞭法施行十多年,规矩制度又紊乱,不能完全遵用。 天启时期,御史李应升上疏陈说十大害处,其三条直切说马夫、河役、粮甲、修办、白役侵扰人民的弊端。 崇祯三年,河南巡抚范景文说:“人民的忧患疾苦,没有什磨像差役那样苦。 钱粮有收户、解户,驿递有马户,供应有行户,都指派有财力的家庭来充当,名叫大户。 探究起来,所指派的如果不是富豪户,中等产业的人便倾家荡产。 自从改成一条鞭法,以境内的徭役平均于境内的粮税,应稍微缓解,而民间连年奔走,用尽财产来补贴,是一条鞭施行而大户不曾革除。”当时给事中刘懋又上奏裁削驿夫,微调往来,仍然责令编户承担。 驿夫无法得到生活费用,以致相继跟随流贼造反。 凡是军、匠、灶户,徭后都永远充任。 军户死亡或逃跑的,在原籍选取填补。 匠户二等:一是住坐,一是轮班。 住坐的工匠,每月上工十天。 不应班的,交纳罚班银每月六钱,所以叫做输班。 监局的宦官,多占工匠的徭役,又括充幼匠,动不动以千计,死亡或者逃亡的,选取补充如同军户。 灶户有上、中、下三个等次。 每一个正丁,附以余丁。 上、中户丁力多,有的附属二三丁,下户一概予以优免。 其它如陵户、园户、海户、庙户、施夫、库役,琐细不能尽计。 明朝初年,工役的繁多,开始于营建两京宗庙、宫殿、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