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七 (第5/9页)
流,也要他们推举文学才干之士。 那些被举荐而来的人,又命令他们转相推荐。 因此山林岩xue之士、茅屋穷居之人,个个都获得向朝廷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平民升为大官的数也敷不尽。 年高饱学的儒士鲍恂、余诠、全思诚、张长年等年龄九十多岁,征召至京城,便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 儒士王本、杜斅、趟民望、昊源特意安置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 贤良郭有道,秀才范敏、曾泰,税户人才郑沂,儒士赵翥从家中征召出来作尚书。 儒士张子源、张宗德任侍郎。 年高饱学的儒士刘堉、关贤任副都御史。 明经张文通、阮仲志任愈都御史。 人才赫从道任大理少卿。 孝廉李德任府尹。 儒士昊颐任祭酒。 贤良乐世英、徐景升、李延中,儒士张隧、王廉任布政使。 孝悌李好诚、聂士举,贤良蒋安素、薛正言、张端,文学宋亮任参政。 儒士郑孔麟、王德常、黄桐生,贤良余应举、马卫、许安、范孟宗、何德忠、孙仲贤、王福、王清,聪明张大亨、金思存任参议,大凡显耀提拔的都像这样。 那些按官次登上显贵官位的,又不计其数。 皇帝曾经训谕礼部:“经书明达,德行善美,熟练通达时务的人,征召到京城。 年龄六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安置为翰林以备咨询。 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在六部以及布政、按察两司使用。”因为这时期,作官没有别的途径,所以往往有很多突然颢贵的。 而吏部上奏举荐应当授予官职者,多达三千七百多人,少的时候也达到一千九百多人。 又使富裕之家、年高有德之民都能够进京朝见,奏对适合皇帝心意,往往给予好职位高俸禄厚的官职。 而宣擅和尚郭传,由宋濂推荐,提拔为翰林应奉,这些都是能够考查的。 及科举重设,两条途径一并使用,也不曾偏轻偏重。 建文、永乐年间,举荐住官还有京官授任翰林、地方官授任藩司的。 而杨士奇以处士身份,陈济以平民身份,突然任命为《太祖实录》总裁官,其不拘泥于资格又像这样。 从此之后,科举一天天被推重,举荐一天天被轻视,能写文章的士子大都以由科举进用为荣耀。 主管部门虽然多次接到访求贤人的诏书,而人才已经衰微,祇是按照旧例办事而已。 童宗曾经拿出自己作的《猗兰cao》以及《招隐诗》赐给诸大臣,以表示劝讽勉励。 实际响应的少,人心也都厌恶鄙薄。 正统元年,北京行在吏部上奏说:“宣德年问,曾经诏令天下布政、按察二司以及府、州、县官举荐贤良方正各一人,至今还举荐不止,应该停止。”皇帝因朝廷访求贤才不能停止,从此以后,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堂上官考试,考试合格的便录用,不合格的便罢黜。 举荐的人更加稀少了。 天顺元年,下诏:“处士之中,有学问贯通天人之道,才能胜任经时济世,却隐居山林,不追求名声显达的,主管部门按照实际情况奏报。”御史陈迹上奏崇仁儒士昊与弼的学问德行,命令江西巡抚韩雍以礼聘请到京城。 一到便召见,任命为左谕德。 昊与弼推托有病不接受。 皇帝又命令李贤引见于文华殿,委婉询问说:“推重您的学问德行,特意授予宫廷之官,烦托您辅佐太子。”昊与弼坚决推辞。 皇帝在文华殿赐宴,命令李贤陪侍,降敕命褒奖赏赐,派遣行人官送归,算是特殊的恩典。 到了成化十九年,广东举人陈献章被举荐,授任翰林院检讨,而准许他返还家乡,礼数和恩典都大大减轻了。 其后,弘治年问,浙江儒士潘辰,嘉靖年间,南直隶生员文征明、永嘉儒士叶幼学,都因被举荐授任翰林院待诏。 万历年间,湖广举人瞿九思也授任待诏,江西举人刘元卿授任国子监博士,江西处士章潢人未到京城,祇是在京城迁授顺天府训导。 而直隶处士陈继儒、四川举人杨思心等虽然都被举荐,而祇是把姓名下发到礼部而已。 塞祯九年,吏部重新提议举荐孝廉,说:“祖宗朝都偶尔实行一次,没有固定的制度。 现在应该通行于直属行省,持别注意发现人才,果真有孝廉、怀才抱德、经书明畅、德行善美的人才,由司道官员报送巡按,复核后,上疏报告,检验考试之后录用。”当时纷纷举荐,遍及全国,但是都授任残破了的郡县之职,最终没有大的效果。 到崇祯十七年,命令豫、楚被攻陷了的州县所缺的官员全部听凭巡抚、按察使官征召选派重新设置,不拘泥于是否科举出身,还是杂流、生员人等。 逭便是仓皇之中求贤,不是国家太平之时举荐士人的制度。 至于正德四年,浙江的大官举荐余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以及上虞人徐文彪。 刘瑾因四人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诏书出自刘健,便假传圣旨把周礼等交给镇抚司,贬谪戍守边防,命令布政使林符、邵宝、李赞以及参政、参议、府县官吏十九人处罚米二百石,并且削除刘健、谢迁的官职,而且用文字形式定下条令,余姚人不能选任京官。 这便是因为举荐而得到祸害,又是其中一种变化。 任命官员的事,文官归吏部,武官归兵部,而吏部职掌权力尤其重。 吏部共有四个司,而文选司执掌铨选,考功司执掌考察,其职位尤其显要。 选人除进士、举人、贡生之外,有官生、恩生、功生、监生、儒士,又有吏员、承差、知印、书算、篆书、译字、通事等杂流。 进士是一条途径,举贡等是一条途径,吏员等是一条途径,这就是所说的三条途径并用。 京官六部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地方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任。 地方官推官、知县以及学官,由举人、贡生选任。 京官五府、六部负责总务的首领官,通政司、太常、光禄寺、詹事府属官,由官荫生选任。 州、县的副职官,都察、布政、按察三司首领官,同监生选任。 外府、外卫、盐运司首领官,京官、地方官的杂职官、入流或未入流官,由吏员、承差等选任。 这是它的大致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