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四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七 (第4/9页)

大臣提督之,非兵部所铨择也。凡大选,曰色目,曰状貌,曰才行,曰封赠,曰袭荫。其途有四,曰世职,曰武举,曰行伍,曰纳级。初,武职率以勋旧。太祖虑其不率,以《武士训戒录》、《大诰武臣录》颁之。后乃参用将材,三岁武举,六岁会举,每岁荐举,皆隶部除授。久之,法纪隳坏,选用纷杂。正德间,冒功升授者三千有奇。嘉靖中,詹事霍韬言:“成化中,增太祖时军职四倍,今又增几倍矣。锦衣初额官二百五员,今至千七百员,殆增八倍。洪武初,军功袭职子弟年二十者比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再试,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充军。其法至严,故职不冗而俸易给。自永乐后,新官免试,旧官即比试,贿赂无不中,此军职所以日滥也。永乐平交阯,赏而不升。迩者不但获馘者升,而奏带及缉妖言捕盗者亦无不升,此军职所以益冗也。宜命大臣循清黄例,内外武职一切差次功劳,考其祖宗相承,叔侄兄弟继及。或洪、永年间功,或宣德以后功,或内监弟侄恩荫,或勋戚驸马子孙,或武举取中,各分数等,默寓汰省之法。或许世袭,或许终身,或许继,或不许继,各具册籍,昭示明白,以为激劝。”于是命给事中夏言等查核冒滥。言等指陈其弊,言:“镇守官奏带旧止五名,今至三四百名,盖一人而奏带数处者有之,一时而数处获功者有之。他复巧立名色,纪验不加审核,铨选又无驳勘,其改正重升、并功加授之类,弊端百出,宜尽革以昭神断。”部核如议。恩幸冗滥者,裁汰以数千计,宿蠹为清。万历十五年,复诏严加察核。且尝命提、镇、科道会同兵部,品年资,课技艺,序荐剡,分为三等,名曰公选。然徒饰虚名,终鲜实效也。

    武官爵止六品,其职死者袭,老疾者替,世久而绝,以旁支继。年六十者子替。明初定例,嫡子袭替,长幼次及之。绝者,嫡子庶子孙次及之;又绝者,以弟继。永乐后,取官舍旗军馀丁曾历战功者,令原带俸及管事袭替,悉因之。其降级子孙仍替见降职事。弘治时,令旁支减级承袭。正德中,令旁支入总旗。嘉靖间,旁支无功者,不得保送。凡升职官舍,如父职。其阵亡保袭者,流官一等。凡袭替官舍,以骑射试之。大抵世职难核,故例特详,而长弊丛jianian,亦复不少。

    官之大者,必会推。五军都督府掌印缺,于见任公、侯、伯取一人。佥书缺,于带俸公、侯、伯及在京都指挥,在外正副总兵官,推二人。锦衣卫堂上官及前卫掌印缺,视五府例推二人。都指挥、留守以下,上一人。正德十六年,令五府及锦衣卫必由都指挥屡著勋猷者升授。诸卫官不世,独锦衣以世。

    武之军政,犹文之考察也。成化二年,令五年一行,以见任掌印、带俸、差cao及初袭官一体考核。十三年令两京通考以为常。五府大臣及锦衣卫堂上官自陈候旨,直省总兵官如之。在内五府所属并直省卫所官,悉由巡视官及部官注送;在外都司、卫所官,由抚、按造册缴部。副参以下,千户以上,由都、布、按三司察注送抚,咨部考举题奏。锦衣卫管戎务者倍加严考,南、北镇抚次之。各卫所及地方守御并各都司隶巡抚者,例同。惟管漕运者不与考。

    译文

    太祖攻下金陵,征召儒学之士范祖干、叶仪。

    攻克鍪也,征召儒学之士许元、胡翰等人每日讲论经史和治国之道。

    攻克处州,征召老儒士宋濂、刘基、章溢、叶琛到建康,建立褛贤馆安置他们。

    以宋濂作江南等处儒学提举,章溢、叶琛作营田愈事,刘基留自己身边参与出谋划策。

    甲辰年三月,敕命中书省说:“现在疆土一天天扩大,文臣武将并用。

    卓越奇伟的人才,世上怎么会没有呢?有的隐居在山林,有的潜藏在军队士卒中,如果不是在上位的引导举拔他们,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

    从今以后有能够上书陈言、阐发宣扬治国之道、军事谋略出众的,参军以及都督府都把名字上报。

    有的不能作文章而见解可以取法,允许到京城当面陈说其事。

    郡县官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虽然熟悉明达行政事务,而精力已衰,应该命令主管部门在民间选拔英俊突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资质禀性聪明敏悟、有学识才干的人征召到中书省,与年纪大的参互使用。

    十年以后,老的退休,而年少的对政事已熟悉。

    如这样人才便不会缺乏,而官吏使用能获得贤人。

    希望下发主管部门,宣布这个旨意。”于是州县每年选拔贤才以及英武勇敢胸怀谋略、通晓天文的才士,问或涉及兼通书律的人。

    随后逐步严格选拔贤才的禁令,有虚妄举荐的便逮捕治罪。

    昊元年,派遣起居注昊林、魏观等人带上财礼到四方访求散遗的贤才。

    洪武元年,征召天下的贤才到京城,授给守令之官。

    这年冬天,又派遣文原吉、詹同、魏观、昊辅、趟寿等分别巡行天下,访求贤才,各赐白银而遣送他们。

    洪武三年,皇帝训谕廷臣说:“六部总管天下的事务,不是学问广博该洽、才能与德行都好的贤士,不能够居此任。

    考虑到有隐居山林,或受屈处在下级官吏的,应该命令主管部门尽心推寻访求。”洪武六年,又下诏说:“贤才是国家的宝贝。

    古代圣王为访求贤才而忧劳。

    如高宗访求傅说,文王访求吕尚。

    那二君哪里是他们的智慧不够呢,反而一心向往版筑鼓)9之徒的原因,乃是因为贤才不具备,不能够治理好国家。

    鸿鹄能够遥远飞翔,是因为它有羽翼。

    蛟龙能够升腾飞跃,是因为它有鳞鬣。

    人君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是因为有贤人作他的辅佐。

    山林中的隐士,德行文章技艺值得称道的,主管部门采纳推举,礼仪周全送到京城,我将任用他们,以图谋国家最好的治理。”这一年,于是罢除科举,另外命令主管部门考察举拔贤才,以穗行作为根本,而文章技艺其次。

    其项目,一是聪明正直,一是贤良方正,一是孝悌力田,一是儒士,一是孝廉,一是秀才,一是人才,一是耆民。

    都以礼送往京城,破格提拔使用。

    而各省贡生也由太学引进。

    于是停开科举十年,到洪武十七年纔又实行科举,而推荐选拔的办法并行不废。

    当时中外大小官吏都可以推举,下至仓、库、司、局等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