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九 (第11/13页)
建文初年恢复设置,改左、右寺为司,寺正为都评事,寺副为副都评事,司务为都典簿。 司务,洪武二十六年设置。 成祖初年,仍旧设置大理寺,它的左、右寺设官,恢复如同洪武时。 又因左、右二寺评事多少不一,所管理事务也繁简不均,以二寺评事均分,左、右各六人,如同刑部、都察院十二司道,各自带管直接辖属地方审录。 起初,尽垦设左评事四员,分管在京各司以及直隶卫所、府州县刑法。 右评事八员,分管在外十三布政司、都司、卫所、府州县刑法。 永乐二年仍恢复旧制。 后来定都北京,又改分寺属。 两京、五府、六部、京卫等衙门刑法,属于左寺。 )I蛙垂、尘玉二府,南北直隶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卫所刑法,属于右寺。 弘治元年,裁减右评事四人。 当时天T罪囚,大都不解押审问,右寺事务比左寺简单。 万历九年,重新确定左、右寺分别处理天下刑狱。 浙江、福建、山东、卢东、四川、贵州六司道,由左寺掌管。 江西、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广西、云南七司道,由右寺掌管。 以能按法律定罪的为称职。 大理寺的设立,为了谨慎用刑。 三个法律部门会审,初审,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本寺为主。 明朝初年,仍然设置刑具、牢狱。 垫塑以后,只查阅案卷,囚犯都不到寺。 司务掌管收发公文。 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品。 主簿厅,主簿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人。 左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论德,从五品,各一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二人,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二人,从九品,不常设。 右春坊,也如此。 司经局,洗马一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二人。 詹事掌管府、坊、局的政事,以辅佐教导太子。 少詹事辅助他。 凡是入宫服侍太子,与坊、局翰林官轮流当值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各书。 提前编辑成章进奉,然后到文华殿讲读。 讲读完毕,率领他的同僚下属,以朝廷所处理的军政大事以及安抚告谕各蕃国恩义,向太子陈述。 凡是朝贺,必定先奏明朝廷,然后准备奏本进见。 所有府僚及坊、局官与翰林院职务互相兼任,考试士子、修撰国书都参加进去。 通事舍人掌管束宫朝见、告辞拜见的礼仪,传令慰问的事务,凡是朝廷大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子,便引领进入并奉举盘案。 春坊大学士掌管太子上奏请,下启笺以及讲读的事务,都谨慎小心并监督省察。 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各自奉守职务而相从。 凡是太子监国、抚军、出外巡狩,以及朝会出入,回复书函,签章,必定审查签署而移交詹事。 各种吉祥和灾祸必定报告。 内外各种政务可以作为规谏鉴戒的,依据事情而晓谕。 伶人、仆御有改变新乐、引导逢迎不符合礼仪的,便陈述古义,申明典制,纠正并请求排斥远离他们。 司值、清纪郎掌管弹劾东宫僚属,纠察举报办事人员。 文华殿讲读完毕,众臣退班,有单独留下奏事以及私下谒见的,便共同纠劾他。 司谏掌管箴劝教诲借鉴告诚,以拾遗补过。 凡是有向东官通报事情,与司直、清纪执笔记录旨意,规劝匡正那些错误不妥的。 洗马掌管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刻编辑的事务。 设立正本、副本、贮本以预备进奉阅览。 凡是天下图书籍册进献束宫的,都接受并收藏。 校书、正字掌管缮写装潢,说明书中的错误而调和其音韵反切,以辅助洗马。 在此之前,洪武初年,设置大本堂,在那里放置古今图册典籍,召各地著名儒士训导太子、亲王。 各儒士专门讲授一经,分班轮换值夜。 随后,太子住在文华堂,各儒师更替侍从,又挑选才能杰出之士入宫充当伴读,常常赐宴、赋诗,商讨古今大事,评论文章才学。 这时,东宫官员,除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之外,便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都以有功勋的老臣兼任其职。 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以及赞读等官。 十五年,重新确定左、右春坊官,各设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 不久确定司经局官,设洗马、校书、正字。 二十二年,因为官职牵连没有统率,开始设置詹事院。 二十五年,改院为府,定詹事官阶正三晶,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司经局洗马从五品。 虽然各有印章,而政事总揽于詹事府。 二十九年,增设左、右春坊清纪郎、司谏、通事舍人。 建文年间,增设少卿、寺丞各一人,宾客二人。 又设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它的下属,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管典籍各一人。 成祖恢复旧制。 英宗初年,命令大学士提调讲读官。 按詹事府多由其它官员兼任。 天顺以前,或尚书、侍郎、都御史,成化以后,大都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的兼任此职。 它的协理的人没有常任官员。 春坊大学士,景泰年问,倪谦、刘定之以后,祇有杨廷和担任一次,后来不再设置。 它的司直、司谏、清纪郎也不常设。 只有嘉.靖十八年以陆深焉詹事,崔铣为少詹事,王教、罗洪先、华察等为谕德、赞善、洗马,皇甫漳、唐顺之等焉司直、司谏,都是天下名儒。 从明初宋濂等人之后,束官僚属没有比这时更兴盛的了。 从此,太子出阁讲读,常常点调别的官员,本府坊局只是翰林官迁转的过渡。 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都是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都是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都是世袭,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