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九 (第10/13页)
八年罢除。 十一年恢复设置。 正德二年又罢除。 五年又恢复设置。 嘉靖四十二年,裁革总督,命令巡抚兼理湖北、川束等处提督军务。 巡抚天津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万历二十五年,因为倭攻陷朝鲜,短时间设置,不久成为确定制度。 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天启元年设置。 崇祯二年罢除。 三年,恢复设置。 巡抚安庐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崇祯十年设置,以史可法担任此职。 十六年,又增设安、太、池、庐四府巡抚。 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万历二十七年,因为征讨播暂时设置,不久罢除。 天启二年后,时而设置时而罢除。 崇祯二年确定设置。 巡抚密云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崇祯十一年设置。 巡抚淮扬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崇祯十一年设置。 巡抚承天赞理军务一员。 崇祯十六年设置。 抚治鄙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 成化十二年,因鄙、襄流亡人民多次叛乱,派遣都御史安抚,于是奏请设官抚治这里。 万历二年,因为抚治办事权力不集中,添加提督军务兼抚治职衔。 九年裁革,十一年恢复设置。 赞理松潘地方军务一员。 正统四年以王翱担任此职。 即通政使司,设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有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 它的下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通政使掌管接受内外奏章上疏陈述进奏封还驳正的事务。 所有各地陈述事情进献对策,申诉冤情积滞幽隐案件,或上告不守法律的人或事等事务,从底簿中誊写申诉上告原委,具状上奏报告。 凡是天下大臣平民密封入递,立刻在公厅上开启审看,节录焉副本,然后上奏报告。 即使五军、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有事关机密重大事件的,他们入奏仍用本司印章。 所有各司公文、勘合辨明验证妥当,编号注明记录,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加盖印章。 所有朝廷以外官员的题奏、奏本,京官的奏本,一并接受,在早朝时汇集并且进呈。 有径直密封上奏的则参酌驳正。 午朝则摘引上奏大臣平民的议政言论,有机密便随时入奏。 有违背错误便登记下来汇总请示裁定。 所有抄录发送、驳正各司公文以及符契、诉状、拘捕件数、服役人员,月终类集上奏,岁终汇总上奏。 凡是讨论政治大事、大案以及聚集推荐文武大臣。 一定参加。 起初,洪武三年设置察言司,-设置司令二人,掌管接受各地奏章,不久废除。 十年,设置通政使司,以曾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告谕他们说:“政事如同水,希望它常常畅通,因此以‘通政’命名官职。 你们要审察命令以端正各政府部门,通达幽深隐微以通畅各种政务。 应当上奏的不要忌惮避讳,应当驳正的不要附和从众,应当阐明的不要隐瞒,应当引见的不要阻碍非难。”十二年,调拨承敕监给事中、殿廷仪礼司、九关通事使为它的下属。 建文年问,改司为寺,通政使为通政卿,通政参议为少卿,寺丞增设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 成祖恢复旧有制度。 成化二年设置提督誊黄右通政,不办理本司政务,登录武官黄卫所承袭替代的缘故,以征选事务。 万历九年革除。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 它的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左、右二寺,各有寺正一人,正六品,寺副二人,从六品,后来革除右寺副一人。 评事四人,正七品。 起初设右评事八人,后来革除四人。 卿掌管审讯平反刑狱的政令。 少卿、寺丞辅助他。 左、右寺分别负责京城地区、十三布政司刑法的事务。 凡是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提审案件,都要移交提审记录,引送囚犯,到大理寺详细审讯。 左、右寺寺正,各自依照所管辖的复审。 已经按照法律条文,必须复查其条款罪证,情理公允罪证符合,纔呈交公堂准许拟定上奏。 不符合便驳正下令改拟,称为照驳。 三次拟文不恰当,便督责审讯官,称为参驳。 有不符合法律轻罪重判或不当判而判刑的,调其它部门再审,称为番异。 仍然不满意,便奏请下发九卿会同审理,称为圆审。 已经审讯允当而招供原因不明,移交再审,称为追驳。 多次追驳不相符合,便奏请下旨发藩,称为制决。 所有案件已经结案,未经本寺评审允当,各部门不得发配送遣。 有误便纠正。 起初,昊元年,设置大理司卿,官秩正三品。 洪武元年革除。 三年,设置磨勘司,所有各司刑法、财政,有冤枉隐瞒不报的,审查他的功过上奏。 不久也革除。 洪亟三年设置磨勘司,设司令、司丞。 七年,增设司令一人,司丞五人,首领官五人,分为四科。 十年革除。 十四年恢复设置磨勘司,设司令一人,左、右司丞各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 二十年又罢除。 十四年,恢复设置大理寺,改卿的官秩为正五品,左、右少卿从五品,左、右寺丞正六品。 它的下属,左、右寺正各一人,寺副各二人,左评事四人,右评事八人。 又设置审刑司,共同审断各种案件。 凡是大理寺所办理的案件,审刑司再详细审议。 审刑司设左、右审刑各一人,正六品;左、右详议各三人,正七品。 十七年,在太平门外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五军断事官官署,命名那个地方称作贯城。 十九年,罢除审刑司。 二十二年恢复,卿官秩正三品。 少卿二人,正四品,丞三人,正五品。 它的左、右寺官和过去一样。 二十九年,又罢除,完全移交案卷于后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