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春帶 (第2/5页)
期。我與一枝相識,至此亦還不過半個月。 翌日到登別溫泉。日本的風景太像風景,我是凡到一處即刻會有想要住下來 之意的,但亦不想住在風景區,風景區與工業區一樣的太專門化,可是地獄我還 是第一次到。日本人把出溫泉的山谷叫做地獄,登別地獄在山谷中,那裏一派白 霧瀰漫,遍地佈滿硫磺,寸草不生,隨處皆是孔xue,硫磺水晝夜汩汩沸湧,一舉 步都要當心。遊人約二三十,行走時又警戒又嘻笑,真好比是一群菩薩。記得馬 一浮與人書云“生此亂世,如人行荊棘斷垣中,各有自身莊嚴。”何況我在日 本還有閭闔人家之好。 這次到北海道去了半個月,回來卻見一枝病臥在床,半邊腮腫了起來,這種 病大概是小孩患的多,我鄉下叫做生朵腮。我寄給她的一張明信片,她懷在胸口 貼rou小衣裏,算著日子等我回來。我出外也心裏念著她,竟寫信給她,她以為這 是不可能的。 這回病起后,她覺得做著家務事情都有一番新意。日本人家白天很靜,男人 上工去了,孩子上學去了。一枝在廚下我也跟到廚下,寫寫文章又尋去到她身跟 前。早飯后好洗碗盞,一枝梳粧,我在旁邊看她。問起昨天買的脂粉,她笑道、 “昨天下午,我就試搽了,無人自己對鏡一生懸命的學習,為要使你歡喜,說出 來都難為情。”我說,我要與你結婚,一枝卻道、“不可,我是人妻,只要像現 在這樣子就好。”我的問是自己亦知道不夠誠意,而她的答亦是,怎麼可以這樣 不作打算!她梳梳頭又笑、“你說我生得好看,從此對鏡自己端詳,果然還好看 似的。” 以前慧文的嫂嫂說阿哥于女人是“好歹不論,只怕沒份”,她這話大約也是 笑我。我是陋巷陋室亦可以安住下來,常時看見女人,亦不論是怎樣平凡的,我 都可以設想她是我的妻。所以我心裏當一枝已是我的妻倒是真的。一枝每去買小 菜回來,總帶一串葡萄回來與我,是用的她自己的錢,這份私情就值千金,況又 兩人這樣天天在一起,還不是夫妻是甚麼。即如此刻我看她梳粧,只覺雖是人世 的大憂患,到了她這裏亦像小小的口紅,粉盒,梳子,夾髮針,無一不好。我寫 了首詩贈一枝,詩曰、 兵敗英雄盡國破王風墜 尚有好女子委婉仍敬止 灑掃庭戶淨日色亦如洗 對此無邪人煩憂忽可理 與君度千山又越萬重水 三 一枝家裏種的葡萄比市上的遲,往年都是分贈親友鄰舍,雖然統統摘了也只 得二三籃。還有是柿子。今年這些草木之實都變為一枝待我的心意。但我在一枝 家住了兩年,前庭不過到了一二回。日本人家有講究的,前庭不種花,惟是水木 清華,對著它,使人要正襟危坐,而又灑然,可不是叫你下去踏看的。一枝家的 前庭沒有這樣講究,我記得柿樹就也種在那裏,而且結實不大。(犬 白)江村中山 優家,連他院子裏種的玉蜀黍都不如人家的,是因為貧,但亦是中山優的氣概。 一枝的比不上人家處亦如此使我思省,她的人看似容易被傷害,最是她與我的事 危險潑辣,她這樣幼稚,但是好像李白詩裏的、“衛青不敗有天幸” 因為提到柿子,一枝說起敗戰直后沒有糖,家家的柿子削下的皮,鄰舍都來 討去熬糖。彼時她家在女塾相近的一宅洋房裏亦種有柿子,那宅洋房我一次與一 枝在就近散步時她指給我看過。這樣的房子一枝的父親遺下有五宅,敗戰后阿婆 把來三文兩束賣掉了四宅,還把一枝的和服多賣給了鄉下人,換了食糧了。說起 種種,一枝可是沒有一點追惜。她對于阿婆,對于亂離的時勢,都只是一個婉順 聽話,過的日子簡直沒有遠圖似的,如“長安少年無遠圖”這裏的氣概是自有大 信,幾乎要飛揚跋扈了,所以她與我的事亦纔能有這樣好的糊塗。 我愛在一旁看一枝開衣箱,她尚留得幾襲品級很高的和服,是她為女兒時父 親做給她的,至今如新。和服是可以在衣箱裏一世,而取出來穿時仍是新的,而 一枝的人便也有些像這樣。我開口向一枝要東西只有過一次,是向她要包袱,而 她就給了我,上繡著金線鳳凰,是她做新娘時用的,其后我寫今生今世,就用它 來包文章稿子。 我又愛看一枝穿和服。一枝平時穿西裝衫裙,有事則穿和服。和服美在外面 ,艷在裏面,穿的時候與脫的時候特別有女體的清香。那襯在裏邊的是桃紅,我 叫不出名字,外穿金繡銀織襦袢,廣袖大帶,一層一層都是女心的喜悅。但一枝 對于現代東西都有一種謙虛,她穿西裝衫裙也好看。而有幾次她是為舞給我看, 特地穿起和服。 一枝舞得生澀,但是生澀亦好,因為這裏更有她的人。我看過能樂與歌舞伎 ,但另外還有一種舞,如序之舞與中之舞,是穿古式的衫裙,像劍道的人穿的, 素面執扇而舞,動作簡靜大方,連不覺得是舞姿,而只是她的人端然。一枝的舞 便像是這樣,在舞與日常動作之間。 轉瞬十月二十四,一枝生日,我與她去看歌舞伎。這一天她亦特為穿和服。 與她在一道,使我對于東京都這個現代大都市只是有好意。一枝在女塾讀書時, 父親還在,歌舞伎她常去看的,爾來十餘年,今日纔又與我同道出來,使人對于 歲月也只有是好意。 一枝去銀座購物或去何處訪親友,一年中也不過一二次,平時在家只管家務 ,買菜購物也只在近地。原要有這樣的簡靜,纔現代都市亦可以是悠悠人世。我 不與一枝虛華,買給她的只是些家常的衣著與用物,及陪她去配眼鏡。有時我還 去小菜場看一枝買東西,小菜場一天裏于午炊晚炊前有兩陣忙頭勢,一枝雜在人 叢中立于魚肆菜攤前,總不追越奔競,等著見店夥的人手稍空,纔說、“?願? ?,”像纔被父母與先生教出來的小女孩的規矩。我不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