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鸳鸯坠_第十四章双龙克星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双龙克星下 (第3/3页)

即依法演练起来。练了半年多,蛇伤痊愈,内功且有大进。

    “徐达兵书分为三卷,上卷载内功心法,中卷叙刀枪剑术,下卷论行军布阵,皆是精妙绝伦之语。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每多看一遍,愈加体会得其中的奥妙,难怪徐大将军当年带兵打仗所向无敌呢。

    “我欲将徐达兵书献给戚继光,待平定倭寇后,再还给魏国公徐伯伯,好使完璧归赵。唉,离家十年了,我想回家看看,再去福建戚继光行辕。我怕兵书在途中丢失,不敢带在身上,便把兵书藏于土地庙内。

    “我因逃婚而出走,春儿他姑姑如今怎样了?于是顺道去南京胡姑父家。我夜进胡府,没有惊动人,见春儿姑姑仍独守空闺,不禁一阵心酸,是我害了她!

    “我又行至胡姑父书房窗下,听到姑父、姑母与大表兄正在说话。说的是徐公公遣锦衣卫去庐州,二位老人放心不下,计议叫秋儿女扮男装,跟踪锦衣卫。我奇怪锦衣卫何以要去庐州,而我又正好要回庐州,于是决定也在暗中跟踪。

    “到了第三天早晨,锦衣卫桩头奚桥、李尘起程上路,秋儿跟了下去,我也紧跟于后。哪知出了水西关,奚桥渡江而去,李尘却折向西南。我见秋儿追踪奚桥而去,欲知徐公公又要干甚坏事,我便追踪李尘去了。

    “我追踪李尘直至湖广辰州古丈县,见他进了蜈蚣岭白云观,交给五毒道长一封书信与一颗夜明珠,并转达徐公公之意,请五毒道长行刺戚继光。五毒道长受了礼,说是等毒蛊选好之后才能行动,李尘见五毒道长答应了,便下山南去。

    “我在附近找一家农舍住下,伺机下手,除掉五毒道长。哪知他竟不离白云观一步,我怕白云观人手众多,一旦动起手来未必能够取胜,须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一击而中才好。

    “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我见你二人在山半腰上观看三蛊鏖斗,后又看到白云观有人跟踪你们,是以投纸警示。雄儿自幼饮过金丝鳝王血,百毒不侵,我不怎么担心,只是担心秋儿为毒蛊所乘。之后又投纸团警示,要你们谨防葫芦寨土司的袖箭。

    “后来,我在松林内镖击金蟾道人,出言提醒雄儿收下藏宝图;又沿途跟随,指点余天强去找雄儿,以解衡阳擂台之危”

    廖展雄道:“原来一直在暗中保护我们的高人就是二叔!”

    廖志纬道:“江湖险恶,变幻莫测,你们初次出道,我担心有甚闪失,但又想要你们在江湖上历练历练,因此没有出面相认,只在暗中跟随。”

    廖志纬又道:“从你们途中的讲话,我知道了你祖父忧郁成疾病故,知道了你父兄为长江二龙所害。我一直跟至戚家军大营,又知戚继光遣你二人寻找徐达兵书,是以赶回普陀山来取兵书。适才我在海边散步,刚转回土地庙,见你们为两个无常鬼所困,于是出手相援。”

    廖展雄道:“二叔可知,那两个无常鬼便是金鞭龙汪仁与独角龙汪义,二人都已投靠了倭寇。如今汪仁虽毙,却逃走了汪义,侄儿定要手刃此贼,为父兄报仇!”

    廖志纬道:“他既已投靠倭寇,待平倭之日,何愁大仇不报?”说罢转身至庙外兜了一圈,察看四周无人,复进庙内,从土地老爷神像后的墙壁撬下一块砖来,取出一个油布包,递给了廖展雄。

    廖展雄接过油布包,打开来,三卷徐达兵书呈现眼前。他翻开兵书,逐页看去,啧啧称妙不已。

    胡宜秋也凑过来观看,突然一个踉跄,面如白纸,叫声:“好冷!”栽倒在地。

    廖志纬道:“雄儿,快以真气助她驱寒!”

    廖展雄把兵书递给廖志纬,盘腿坐地,以右掌紧贴胡宜秋背心,替她推血过宫。约有半个时辰,胡宜秋转醒,又吐了一摊寒痰。

    廖志纬道:“所幸秋儿内功基础较好,一时不至有性命危险,因刚才过于激动,是以寒毒再次发作。雄儿,你须设法速请名医施救!切记,每天分早晚两次给她行功推血,以免伤势延展。”

    廖展雄此刻想到临下山时,法慧禅师曾有“遇甚难事,径可回九华山找为师”之语,说道:“我这就带秋儿去九华山,找师父设法施救。”扶胡宜秋走出庙门,回首又道:“二叔,福建戚继光思徐达兵书如周郎之盼东风,务必火速前往。”

    廖志纬道:“放心去吧,我即刻便往福建。”

    胡宜秋道:“二表叔路上保重。”

    廖展雄道:“二叔,秋儿伤愈后我们即去戚家军大营。”与胡宜秋告别了廖志纬。

    廖、胡二人回至不肯去观音院,禀明明敏师太,于次日乘海船离开普陀山,在镇海登陆,雇了一辆马车,急急前往九华山。

    一路无话,这一日到达南直隶青阳。前面山路崎岖,车马难行,廖展雄辞了马车,偕胡宜秋登上盘山小道。

    眼前九华山依稀可见,虽离别不到半年,即刻就要见到教诲自己的恩师与亲密无间的师兄、师侄,廖展雄的心情异常激动、兴奋。

    看到池徽山区,勾起了胡宜秋美好的回忆。去年秋天,她与表哥过了大渡口不久,力战安庆四鬼,身负重伤,表哥为她疗伤而识破了她的女儿身体,由此相互爱慕,定下终身。那一弯新月,那蜜意柔情,那鸳鸯二坠,那山盟海誓,此时历历可追,她想到这儿“噗哧”笑了。

    廖展雄道:“秋妹因何发笑?”

    胡宜秋道:“看到这池徽山区,使我想起了去年秋天我们在树林里的情景。”

    廖展雄笑道:“那是在九华山之西,离这里有一百多里路呢。”

    突然胡宜秋一阵哆嗦,向前一跄欲仆。廖展雄连忙扶住她,道:“秋妹,没事吧?”

    胡宜秋停歇了一会儿,缓了过来,道:“现下好多了。只是不知你师父能否治愈我的寒毒?”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