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金丝鸳鸯坠波情海上 (第1/4页)
第十五章 荡波情海(上) 廖展雄领胡宜秋上得九华山,见到法慧禅师,相叙别后之情,自不必说。"" >法慧禅师细察了胡宜秋的伤情,沉思良久,向廖、胡二人讲了武当派神农子在湖广神农架斗独角火龙以及古洞除白猿的故事,然后说道:“相传北极寒冰掌是斡罗思的一种武功。斡罗思在中国的北面,国土凭临北极,是一个至寒至冷的去处。有至寒至冷的环境,方能练成至寒至冷的毒掌。欲制至寒至冷,非至阳至热之物不可。武当派的神农子有两颗火龙珠,就是那独角火龙的一对眼睛,系至阳至热之物,可治愈北极寒冰掌的寒毒。” 法慧禅师对廖展雄道:“神农子与你二师叔的首徒诸葛犁曾联袂中原,力挫群邪,交情甚厚。你此次带秋儿去湖广神农架求医,只要道出诸葛师兄的名字,神农子定会全力施救的。” 廖、胡二人谢了法慧禅师指点,因急于治伤,即下山奔往长江南岸的大渡口。廖展雄担心胡宜秋不适陆路颠簸,遂在大渡口雇了一条帆船,起锚沿长江西行。 虽是溯江而上,所幸一路顺风,这一日,行至湖广武昌府(今湖北武昌)金口镇赤壁山。此时已是申牌时分,船家道:“二位客官,小人须上岸购置日用杂物,今夜便停泊赤壁山,明日再走吧。”于是抛锚落帆,船泊赤壁山西边。 船家自去金口镇上采办日用杂物。廖、胡二人也跟着上岸,从山背后登上赤壁山,去凭吊这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赤壁山坐落在金口镇头,因山石暗赤,临江峭立如壁,故称赤壁。廖、胡二人走进山上的达摩亭,眺望滚滚东去的大江(长江),激起了一片联想。 胡宜秋道:“苏东坡的那首‘赤壁怀古’不是写于黄州么?怎么赤壁却在武昌金口?” 廖展雄笑道:“楚江(今长江湖北段)共有赤壁五处,其中又有文赤壁、武赤壁之称;文赤壁在黄州,武赤壁即在武昌金口。金口在东汉两晋时称沙羡,隋时归江夏县,今属武昌府。当年苏东坡追随司马光,司马光罢相后,王安石继相当权,谪苏东坡为湖州知府,再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到任黄州,误以为黄州赤壁为三国赤壁,是以写下了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赤壁因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一词而闻名于世,真正的三国赤壁却为世人所冷落,故有‘江夏赤壁事已陈,黄州赤壁天下闻’之说。” 胡宜秋道:“何以见得三国赤壁在武昌金口而非黄州?又有人说三国赤壁在蒲圻,那却是怎么回事?” 廖展雄道:“那是千余年来的讹传所致。关于三国赤壁旧址,早在北魏郦道光的《水经·江水注》中,已叙写清楚,曰:‘江水右径百人山南,左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适才上岸时我曾问一渔翁,江对岸的那座小山便是百人山。百人山旁边的那两座山,一曰大军山,一曰小军山,因吴、魏陈兵于两山之间而得名。北魏去三国不远,郦道元之说应是可信。” 达摩亭旁有历代碑刻,廖展雄指着其中一块石碑道:“你看这碑刻中有一首诗:‘赤壁危矶几渡过,沙羡江上攀嵯峨,今人皆信黄州是,犹赖《水经》已证讹。’也是推崇郦氏之说。” 廖展雄停了停,又道:“从当时双方交战的形势来看,孙刘联军的根据之地在夏口(今湖北武汉黄鹄山上),从夏口逆江西上;曹军的根据之地在江陵(今湖北荆州),从江陵顺江东下,两军会于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在夏口之东的大江下游,不可能成为战场。金口赤壁在夏口之西的大江上游六十里处,而蒲圻赤壁在夏口之西的大江上游约二百五十里处,两地都在夏口、江陵之间,均可能成为战场。可是当时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而曹军有二十几万之众,四五倍于孙刘的兵力,且战舰顺江而下,其气势可想而知。就孙刘方面而言,以微少的兵力,到远离根据之地二百五十里处去设防制敌,不仅为智能如周瑜、诸葛亮者所不取,即使愚钝如我辈,亦必不取也。由此可见,‘赤壁之战’的战场,只能在离夏口六十里处的武昌金口赤壁,而不可能在离夏口二百五十里处的蒲圻赤壁。” 胡宜秋笑道:“经雄哥这番考证推论,那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又道:“世间事往往难以料虞,没有苏东坡贬谪黄州,哪来的‘赤壁怀古’?王安石反而成全了苏东坡,使之写出了这一千古绝唱!” 廖展雄也笑道:“没有秋妹负伤求医,哪来的廖、胡二人凭吊赤壁?”眺望大江,一时豪性大发,口诵一首《水调歌头》,题名“登金口赤壁有感”词曰: 九曲楚江尽,赤壁立荆天。当年鏖战,权备合纵驻东南。可笑阿瞒不识,终中周郎妙计,无数舸皆燃。恍若瞵曹众,衣灼却心寒。 眺江上,帆千万,景怡然。此心但念,情侣伤势甚时安?万里山河如许,千古神佗焉在,毕竟觅医难。何日共秋妹,携手焌倭船! 这时江上有一对沙鸥翱翔,时而盘旋高空,时而低拂水面,时而一前一后,时而比翼**,形影不离,互为伴侣;间或发出一阵和鸣之声,悦耳动听,勾起了人们的向往与情思。 面对此景,胡宜秋神情适然,将头偎在廖展雄的肩上,浮想翩翩,不能自已,心道:雄哥可算当今奇男子也。如此忧国忧民,对我又这般钟情,岂非我前生修至?转而神情有些凄况:我这寒毒能否治好?若无良药可医,行将没入黄泉,再也不能与雄哥朝夕与共、形影相依了。良久,终于感到了满足:有夫如斯,就是即刻死去,又何憾哉?凝视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不禁轻声吟咏七绝一首,道: 大江不息东流去, 自古泯难儿女情。 但得夫君如廖子, 黄泉疾入死犹生。 廖展雄此刻心潮激荡,双握胡宜秋的玉手,两眼直望着她,一眨也不眨,许久许久,叫一声:“秋妹!” 胡宜秋给他望得两颊飞红,但觉一股热流从他那双有力的大手上传入体内,如春日,如触电,有说不出的受用,叫一声:“雄哥!”粉脸紧贴在他的胸膛上。 忽见有一条帆船靠岸,从船上走下三个人来,似是要绕上山背,也来凭吊赤壁的。胡宜秋挣开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