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鸳鸯坠_第十四章双龙克星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双龙克星下 (第2/3页)

诸**,以护心脉。

    这时那灰衫儒士道:“醒来就好。这寒冰掌非我中土所有,歹毒异常,眼下虽无碍了,但如不及时治愈,便有性命之忧。”

    胡宜秋看了看那灰衫儒士,问廖展雄道:“这位先生是谁?”

    廖展雄感到内歉,别人助拳御敌,连姓名也没请教,急忙站起,躬身施礼道:“未曾请问,这位大侠高姓大名?”

    那灰衫儒士神情惨然,远眺西边大海,长叹一声,口咏一首《诉衷情》,词曰:

    十年狼迹若云烟,倏忽又春天。每当西顾斜日,哀楚泪阑干。

    淝水畔,凤桥边,几时还?最悲凉处,唯一亲人,不识当前!

    声音凄厉恻宛,撕人心肺。

    廖展雄热泪夺眶而出,一头扑在灰衫儒士怀内,哽咽道:“二叔!…家里的事你都知道了?”那灰衫儒士原来是廖志纬。

    廖志纬泪水盈眶欲滴,道:“都知道了。”

    廖展雄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指着胡宜秋道:“她是胡家姑祖父的孙女胡宜秋。”

    廖志纬道:“已知道了。”

    胡宜秋愣住了,心道:这就是我姑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廖家二表叔?莫非是幻觉?看看廖志纬,又看看廖展雄,终于发现他二人脸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那对眼睛,明白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并非幻觉。于是一跃而起,喊道:“二表叔,你想得我姑姑好苦呀!”自幼姑姑胡云霞最疼爱她,故此她对姑姑的事也最关心。

    廖志纬对胡宜秋这种天真的举动,只好抱以苦笑,看了看廖展雄,岔开话题道:“我们离开南京的时候,秋儿这孩子还没出世,如今已是一个大姑娘了!呵呵,呵呵。”

    胡宜秋顿解其意,粉脸飞红,娇声道:“二表叔…”

    廖展雄打破这尴尬的局面,问道:“二叔这一向都在哪里?”

    廖志纬喟然道:“离家出走,晃然十年,狼迹天涯,四海为家。前年我偶听传闻,小观音前辈当年出家于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我由此而想到了那本徐达兵书,便扮成一个落泊秀才,自称钱二,来至普陀山,希冀探得徐达兵书的下落。”

    廖展雄道:“二叔是用祖母娘家的姓。不过二叔怎知那传闻确实呢?”

    廖志纬道:“说来话长,到土地庙内慢慢谈。”三人进了土地庙。

    庙内中间供着土地老爷与土地奶奶神像,屋角用土坯、竹片支了一张床,虽然简陋,却也干净。廖、胡二人坐在当板凳用的石块上,廖志纬坐在床上,续道:“前年我去金华,无意中遇见一个姓钱的,这人自称是宋朝吴越王钱鏐的后代,你祖母也是钱鏐王的后代,因此我便也称姓钱,与他攀叙上同宗。

    “一次,我与那姓钱的在饮酒时,他无意中说出了她的女先祖娘家姓陈,人称小观音。元末时,他先祖在金陵为武官,本朝太祖高皇帝攻破金陵,他先祖与陈氏在乱中失散。他先祖带着一儿一女逃至杭州,以经商为生;陈氏则听人说夫君死于乱兵之中,于是从嫁胡将军通甫公为妾。其实他先祖只是受了伤,并未死去。

    “后来通甫公转战至浙江,他先祖已打听到陈氏的下落,然而迫于通甫公的威势,不敢贸然前去寻认,但处思念之中,可望而不可及。

    “至通甫公金华遇刺,陈氏随即失踪。他先祖几乎寻遍浙江,也不见陈氏踪影,只得作罢。一次他先祖去普陀山卖货,顺便到不肯去观音院敬香,却碰见了在那里出家为尼的陈氏。

    “陈氏法号旻空。他先祖私下去会旻空,说道:‘自金陵失散,我无时无刻不想念娘子,寻娘子已经十年,现总算又睹芳容。望娘子能蓄发还俗,随我到杭州去,伴着一双儿女共享天伦之乐。你何苦要独向青灯、孤佛而了却终生呢?’旻空道:‘妾罪孽深重,有负夫君多矣,岂可再负胡将军?世事如棋,浮生如梦,我既已皈依佛门,心向如来,怎能再坠红尘,重造情孽?望君保重,将一双儿女扶养**,才是正理。我这里每日祈祷,愿菩萨保祐你爷三人消灾延寿。’他先祖苦苦哀求,旻空终是不应,只得怏怏离去。为怀念陈氏,他先祖移居至小观音失踪之处金华。

    “他先祖在重病弥留之际,把一双业已婚嫁的儿女唤至榻前,告诉了他们生母的事,并道:‘大限即至,为父将不久人世,你兄妹现已立业成家,为父没有愧对你们的母亲,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又对他儿子说道:‘切记为父遗训:后代子孙不可为官!’

    “他先祖亡故后,一双儿女去普陀山寻找生母,但这时,旻空师太已坐化多年了。一双儿女不愿招惹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母亲生气,在普陀山没有张扬此事,只是于返航途中站立船尾,遥望普陀,大哭一场。

    “其后钱家世代遵循先祖遗训,经商而不复做官,并世代相传着小观音的故事。我以为这故事涉及祖宗隐秘,绝不至是有意编造出来的。”

    胡宜秋为这个动人的故事所感,不禁欷嘘抽泣。廖展雄也为之动容,沉静一会,问道:“二叔找到徐达兵书了么?”

    廖志纬道:“我到了小观音出家的普陀山,专门替人家代写书信、抄写经书,历时一年,也没打听到徐达兵书的下落。去年春天,我在给南京一位尚书夫人抄写《普门品观音经》的时候,偶然发现经书末页上有一首诗,系小观音手笔,诗中暗示了徐达兵书的藏处。

    “我依隐语所示到了梦山,在梦山顶上的山洞里,终于找到了没世二百年的徐达兵书。当我取了兵书把石匣放回原处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腿,我用铁镖打死三条大蛇,才逃出了山洞。

    “我回到土地庙,虽然请医疗伤,但却始终未能治愈。行动不便,在庙里呆着无事,我便翻开徐达兵书,一页页读下去,待读至内功疗伤一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