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六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五章 (第7/9页)

 “你念的什么?”慈禧太后问道:“你说谁是忠臣?”

    “杨廷和。”

    “杨廷和!”慈禧太后问:“明朝的杨廷和?”

    “是。”

    慈禧太后默然。当年文宗崩于热河,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回京,垂帘听政之初,南书房翰林奉敕编纂一本《治平宝鉴》,专谈历代圣君贤臣的故事,由出身词科的大臣,在帘前进讲。慈禧太后宫中无事,亦常拿这本书作教本,为妃嫔宫眷讲解,所以她记得起杨廷和这个人。明武宗嬉游无度,自殒其身,崩后无子,自湖北安陆奉迎兴献王长子厚炜入承大统,建号嘉靖。嘉靖帝要追尊所生,称兴献王为“兴献皇帝”为“皇考”而坚持以为不可的,正就是首辅杨廷和。

    “你拿杨廷和比作什么人?”慈禧太后问道:“跪在殿外的那一个?”

    “皇额娘知道了,何必还问女儿?”

    慈禧太后微微摆头:“他不配!”

    “他虽不配,他可以学。”荣寿公主略停一下,用虽低而清楚的声音说:“有一天有人在这里要改礼单,用什么‘皇嫂’的字样,但愿礼部尚书仍旧是跪在门外的那个人!”

    慈禧太后瞿然而惊,转脸看着荣寿公主,极有自信地说:

    “他不敢!”

    这个“他”就是荣寿公主所说的“有人”都是指醇王。有一天醇王如果想当“太上皇帝”到祭奠定东陵时,自然不肯用臣礼,自然要改礼单。如果有延煦这样的礼部尚书,敢于犯颜力争,那就是“疾风知劲草”了。

    当然,慈禧太后听政之日,醇王不敢,但在她身后呢?这话不便直说,有宫女在旁,也不便直说,荣寿公主便很含蓄地答道:“只怕有张锺、桂萼。”

    张锺、桂萼都是在嘉靖朝的“大礼议”中,迎合帝意而起家的。慈禧太后到这时候才算彻头彻尾地省悟。延煦执持家法与文宗在日的仪注,长跪不起来力争,不是有意跟自己作对,而是有着防微杜渐,以礼制护国本的深意在内。

    “你们出去!”慈禧太后向宫女们吩咐。

    “是。”瑞福领头答应。

    “慢着!”慈禧太后特为放缓了声音:“你们谁听懂了大公主的话?说给我听听,说对了,我有赏!”

    这个“赏”不贪也罢!瑞福急忙答道:“奴才那儿懂啊?”

    慈禧太后脸色一变:“不懂就少胡说。谁要是多嘴,活活打死!”

    宫女们都吓得打哆嗦,有人甚至赶紧掩住了嘴,悄没声息地都退了出去。

    不久,慈禧太后由荣寿公主搀扶着,回到配殿,她的神色恬静平和,吩咐李莲英传旨:准照礼部所进的礼单行礼。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突然之间化作光风霁月,殿外踧踖不安、屏息以待的王公大臣,无不称颂圣明。延煦亦顿时成了英雄人物,然而都只是投以佩服的眼光,却没有人敢跟他谈论此事,因为蕴含在其中的深意是绝大的忌讳,多言贾祸,宜效金人。

    三月初七,两宫还京,皇帝是午初到的,慈禧太后是傍晚到的。留京办事,并须在宫内值宿的翁同龢,交卸了差使,本可以回家高枕酣眠,却以有事在心,一直睡不安稳。明知第二天并无“书房”依旧夜半进宫,打算一派了“闱差”随即谢恩出宫,打点入闱,可以省好些事。

    天刚亮宣旨,派定这年会试的考官,正总裁是崇绮告病开缺,新近调补为吏部尚书的锡珍,副总裁三位:左都御史祁世长,户部侍郎嵩申、工部侍郎军机大臣孙毓汶。

    翁同龢满心以为自己会膺选这一科的主考,而且也非常想得这一科的主考,好将一班名士如张謇、文廷式、刘若曾等等,网罗到门下。因而见到这张名单,惘然若失,整日不怡。

    失望的不止于翁同龢,更多的是信得过自己笔下的举子。所谓“场中莫论文”大致指乡试而言,会试聚十八省菁英,争一日之短长,是不容易侥幸的。运气的好坏,就看主司可有衡文的巨眼?象去年秋天新科举人复试,吏部尚书徐桐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旁一“必”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人,都不知所本,相约仍旧写作“秘”如果遇着这样不通的主司,纵有经天纬地的识见,雕龙绣凤的文采,亦只是“俏眉眼做给瞎子看”

    这一科的正副总裁,除了祁世长以外,没有一个是有文名的,而祁世长又笃守程朱义理,论文讲求厚重朴实,不会欣赏才气纵横之士。因此“听宣”以后,首先文廷式就凉了半截,回到家,一言不发,只在书房里枯坐发愣。

    “怎么回事?”梁鼎芬的龚氏夫人,关切地问:“高高兴兴出门,回来成了这副样子。”

    “唉!”文廷式叹口气“这一科怕又完了!”

    “没有说这种话的。还没有入闱,就先折了自己的锐气。”

    龚夫人问道:“翁尚书是不是大主考?”

    “不是!”“潘尚书呢?”

    “也不是!”龚夫人知道他不愉的由来了。往常文酒之会,她也在屏风后面听文廷式的同年谈过,上年顺天乡试,多得佳士,都因为怜才爱士的潘祖荫、翁同龢主持秋闱,但望今年春闱,仍旧有他们两人,那就联捷有望了。不想这两位为士林仰望的大老,一个也不曾入闱。

    她心里也为文廷式担心,然而口中却不能不说慰勉激励的话。

    “芸阁,”她扬一扬脸,摆出那种仿佛jiejie责备弟弟的神色“你自己都信不过你自己,又怎么能让考官赏识你?”

    “也不知怎么的?”文廷式叹口气说“今年的得失之心,格外萦怀,深怕落第,对你不起。”

    “这你就错了!”内心感动的龚夫人,想了一下答道:“记得在随园诗话上看过两句落第诗:‘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颜对俗人。’你考上也好,考不上也好,反正在我来看,你总是迟早会得意的才子。”

    将来得意是一回事,这一科落第又是一回事。他所说的“对不起你”不是她所想的各场蹭蹬,而是债主临门。梁鼎芬去年离京,还留下好些“京债”这半年多又拉下好些亏空,倘或会试下第,放京债的立刻会上门索讨,岂不教她烦心?就算能设法搪塞得过去,而“长安居、大不易”那能逗留在京里,从容等到三年之后的下一科?看来榜上无名之日,就是出京觅食之时。

    这话只能放在心里,此时来说,徒乱人意。文廷式想来想去,只能强抛忧烦,打起精神,全力对付会试,才是眼前唯一的排遣之道,因而换个话题说:“后天上午进场,考具依旧要麻烦你。”

    这是龚夫人第二次为他料理考具。有了去年送他赴秋闱的经验,这一次从容不迫,分作两部分来预备,一具藤箱、号帘、号围、钉子、钉锤、被褥、衣服、洋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