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四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五章 (第3/6页)

   提到这个条件,官文面有难色,只为断袖余桃之爱,难以割舍,然而那也只是瞬息间事。想起阎敬铭的峻厉,盘踞督署,三日不去,自己万般无奈的窘迫光景,顿觉心悸,不暇细思地答说:“都依,都依。来呀!”

    其时堂上堂下,材官卫士,肃然林立,只见督抚并坐,神色将顺,而矫小如侏儒的阎敬铭,侃侃而谈,心雄万夫。对这奇异的景象,无不瞠目结舌,看得呆了,因而对官文的喊声,一时茫然。息了一下,才暴雷似地答出一声:“喳!”

    “张副将在那里?”

    张“副将”就在屏风后面,心惊胆战地走了出来,一张脸上又青、又红、又白,忸怩万状地站在那里,似乎连两只手都不知道放在何处好?

    “给阎大人磕头!”官文吩咐“谢阎大人不杀之恩!”

    “是!”张玉向阎敬铭面前一跪:“阎大人…。”他还只叫得这一声,阎敬铭已经翻脸,大声喊道:“来人!”

    “喳!”应声上堂的是藩司衙门的差役。

    “拿这姓张的拉下去打,打四十!立刻发遣。”

    张玉神色大变,只看着官文。官文却不敢再求情了,微微转脸,避开了张玉的视线,接着便起身退入上房。

    于是当堂重责四十板,传了江夏知县来,即时派解差将张玉押送出境。等处理完毕,阎敬铭求见官文,长揖请罪。

    “算了,算了!”官文索性付之泰然“也怪不得你。”

    口头是如此说,心里却另有打算。官文很服从人,前有胡林翼,后有胡林翼所提拔的这个阎敬铭,不但帮自己封侯拜相,而且靠他们坐享富贵,所以此时虽觉阎敬铭可畏,却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反倒密保他“才堪大用”接替内调的谭廷襄,署理山东巡抚。

    听罢汪守正所谈的故事,慈禧太后对阎敬铭大感兴趣。多少日子来,她有这样一个感觉,恭王越来越怕事,越来越软弱,当年的英气、锐气,仰乎已荡然无存,一味圆融,近似乡愿。朝中负实责的大臣,不是象沈桂芬那样迁就实际,务求平稳,就是象李鸿藻那样硁硁然近乎迂腐,太不讲实际。现在正需要象阎敬铭这样一个精明强干,实事求是而有cao守的人,来改换风气。不过阎敬铭一直称病,也不知是真是假?眼前还没有精神来振饬纲纪,且先搁着再说。

    又过了些日子,各省所荐的医生,纷纷到京,最有名的是一个江苏常州的秀才;名叫马文植,号培之。他的祖父是名医,马文植家学渊源,声名极盛。然而他的运气没有薛福辰、汪守正来得好,因为慈禧太后经过薛、汪的诊治,病势大见好转,便不容易显他的本事,请脉以后,主张以润肺为主。

    慈禧太后原有痰中带血的症象,所以这个甘润的治法,与薛、汪的温补,相得益彰,病情大见好转,慈禧太后也兴致勃勃地,打算苦中作乐,好好过个中秋。

    逢年过节,对于懿亲近臣,照例有文绮食物的赏赐。慈禧太后一向喜欢料理这些琐屑细务,养病无事,也正好以此作消遣,所以亲自检点,交代首领太监刘玉祥,分头派送。

    赏醇王府七福晋的是八盒食物,派了个十五岁的小太监李三顺,带领两名苏拉,挑着食盒出宫。太监出宫办事,照规制不能走正门,李三顺年轻不识轻重,领着苏拉直奔午门东左门。

    “站住!”一个守门的护军,名叫玉林的大声喝阻。

    李三顺吓一大跳,心里有气,便扬着脸问:“干吗?”

    “你懂规矩不懂?”

    “什么规矩?”

    “这里是你能走的地方吗?”

    “奇怪了!”李三顺受了呵斥,自觉脸上挂不住,便抬出大帽子来:“我奉西佛爷懿旨,出宫办事,为什么不能走这儿?”

    “办什么事?”

    “你管不着!”

    这一下,将玉林惹恼了“你打我这儿走,就得归我管!”

    他往里挥手“回去,回去。这儿不能走!”

    “哼!”李三顺冷笑一声,夺门便闯。

    玉林自然放不过他,一把拉住,李三顺便待翻脸。正拉拉扯扯,不得开交时,另外走来两名护军,一个叫祥福,一个叫忠和,倒是一番排解的好意。

    “住手,住手!”祥福劝开两人,看着食盒问李三顺:“这是什么?”

    “西佛爷赏七福晋的东西。”

    “你在宫里当差几年了?”

    “你问它干吗?”

    李三顺是盛气凌人的样子,祥福的语气却很和缓“我怕你年轻还不懂规矩,你不能走午门,就算能走,也得‘照门’。”样福将手一伸“条子呢?”

    太监携带任何物件出宫,必须先报敬事房,知照门禁放行,称为“照门”祥福所要的是放行的条子,而李三顺拿不出来。

    不但拿不出来,而且蛮横无理“什么条子?没有!”李三顺瞪着眼说:“要条子跟西佛爷要去。”

    这一来连祥福都忍不住了,刚要申斥,忠和走上来将李三顺一推,脸却冲着祥福“这小子不说人话,理他干什么?”

    他说“不准他走就是了。”

    “我偏要走!”李三顺应声而答,往外直冲。

    于是三个人一起动手,揪住了他。李三顺索性乱抓乱打,玉林和忠和要还手,祥福大声喝道:“打不得!”

    玉林与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祸事,苦是李三顺身上有了伤,便百口难辩“官司”非输不可。

    这一闹惊动了护军统领岳林,亲自赶到午门。到时只见护军营的章京和派在午门的“司钥长”正在排解。李三顺年纪虽小,人却刁蛮,看出护军有所顾忌,越发狐假虎威,挺胸凸肚地站在那里,非要出宫不可。

    岳林很生气,也很为难,李三顺算不了什么,只为慈禧太后惹不起。照规矩就该将李三顺捆起来,送到敬事房去处分,为了是慈禧太后宫里的人,不便那么办。可也不能放李三顺出宫,因为这一来便是毁了多少年来的规制,不但以后各宫太监都可任意出入,门禁有如虚设,更怕领侍卫内大臣查究,或者言官上折参劾,是异常严重的罪名。

    因此,唯一的处置就是折中办理,不放李三顺出宫,可也不难为他,只用好话将他劝回去。

    “大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