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六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九章 (第7/9页)

么仪节,相将跪安退出,两名女官,随即阖上殿门。

    当皇帝皇后双双上龙凤喜床时,宫中自慈禧太后到宫女、太监,早都起床了,而有些人,如荣寿公主、李莲英,这一夜根本就未曾睡过。

    办这一件大喜事,荣寿公主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安安稳稳睡过一觉了。慈禧太后看她脸上又黄又瘦,实在于心不忍,此时便怜爱地说道:“你够累的!这会儿总算忙过了,息一会儿去吧!回头来陪我听戏。”

    “不累。”荣寿公主陪着笑说“一点儿都不累。”

    “胡说!一宵不睡,有那个不累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嘛!”

    “你别跟我逞能,快回去睡!不到传晚膳的时候,不准到我跟前来。”

    是这样体恤,荣寿公主不能不听话。但请安退出储秀宫,却不回长春宫西厢乐志轩的住处,而是带着太监、宫女,一径往前,穿过体和殿,进入翊坤宫去看瑾嫔和珍嫔。

    翊坤宫在明朝叫万安宫,向为妃嫔所居,慈禧太后当贵妃的时候,就住在这里,诞育了穆宗。如今瑾嫔、珍嫔奉懿旨同住翊坤宫,可以看作慈禧太后誊爱这两姊妹,但亦不妨说是置于肘腋之下,易于监视。

    而荣寿公主此来,却不是什么恶意的监视,纯然一片好心。瑾嫔十五岁,珍嫔更小,才十三岁,虽然都很懂事了,到底初入深宫,仅制繁重而举目无亲,可以想象得到,她们的内心,不仅寂寞凄凉,而且畏惧惶惑,渴望着能有人指点安慰。

    她就是为此而来的。所以一进宫便先在院子里传唤首领太监王得寿,高声问道:“两位新主子刚刚进宫,许多规制还不明白,你跟两位主子回禀过了没有?”

    “回禀过了。规制太多,一时也说不尽,只好慢慢儿回。”

    “慢慢儿回不要紧,可记着守你的本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别以为两位新主子新来乍到,跟你们客气,你们就敢没规没矩!”

    荣寿公主的声音清朗爽脆,最能送远,在东厢庆云斋的瑾珍两姊妹,自然听得出是她的声音,顿时精神一振,不自觉地都浮起了喜色,而且也都站了起来。

    瑾嫔一站起来便又坐下,因为突然警觉到自己的身分,以及在家时,父母长辈的告诫:宫中规矩大,一举一动,全要稳重,切忌乱走乱说话。而珍嫔虽也记得这些告诫,并不以为行动要那样子拘束,自己掀着棉门帘便迎了出去。

    这时荣寿公主已经上了台阶,廊下相遇,珍嫔喜滋滋地叫一声:“大公主!”接着便双腿一蹲请个安。

    荣寿公主是皇帝的jiejie,不但是长公主,而且在姊妹中年龄最长,是大长公主,除去对皇后以外,与并辈的妃嫔,平礼相见,因而不慌不忙地回了礼,站起来问道:“你jiejie呢?”

    “在屋里。”

    在里面的瑾嫔已经问过管事的宫女,应该出殿迎接,她跟她meimei一样,先叫应荣寿公主,然后延入庆云斋正屋,唤宫女取红毡条,打算正式见礼。

    “不必!”荣寿公主率直纠正“等给皇太后行礼,咱们再见礼。我是抽空来看一看,你们别客气。”

    说着,她移动脚步,径自往瑾嫔的卧室走了去。进屋却又不坐,四下里打量了一番,回头问道:“这屋子不够暖和,是不是?”

    “还好!”瑾嫔答说。

    珍嫔却不似她jiejie那样懂得人情世故,老实说道:“我觉得寒气挺重的。这砖地上,要铺上厚厚的地毯才好。”

    宫中的陈设供应,都有“则例”如果要换地毯,必须请旨,荣寿公主也作不得主,而且这时候也不便跟她细说缘故。不过寒气重是实情,略想一想说道:“先换个大火盆吧!”她转脸吩咐她的贴身宫女:“喜儿,你别忘了,一回去就说给她们,把老佛爷去年给的那个特大号儿的云白铜火盆,马上找出来,送到这儿。”

    “不,不!”瑾嫔赶紧说道:“大公主自己要用。”

    “我不用。我一个人用那么大一个火盆干什么?”荣寿公主又说:“宫里有宫里的许多老规矩,你住长了就知道了,有时候跟他们要点东西,还真不方便。你们姊妹俩缺什么用的,派人到我那里去要。”她又指着喜儿“只跟她说就是了!”

    “是!”瑾珍姊妹俩双双请安:“多谢大公主。”

    “你呢?”荣寿公主问珍嫔“你住道德堂?”

    “是。”

    “上你那里看看去。”

    道德堂是翊坤宫的西厢,布置与庆云斋相仿。但房屋的隔间不同,小巧精致,就觉得比庆云斋来得舒适。荣寿公主坐定下来,一只手按着珍嫔的膝盖,笑着问道:“怎么样?想家不想?”

    这一问,触及珍嫔的伤心委屈之处,立刻眼圈就红了。这一下让做jiejie的,大为着急,刚刚进宫,又是大婚的吉日良辰,掉了眼泪,岂不大大地触犯忌讳?所以瑾嫔连连咳嗽示意。

    慧黠的珍嫔,立即会意。她的伤感来得快,去得也快,抽出掖在腋下的手绢,拭一拭眼睛,嫣然笑道:“本来倒有些想,见了大公主就不想了。”

    明知道她是顺口拣好听的话说,荣寿公主依然很高兴,而且很奇怪地,竟真的有着如同对自己同胞幼妹那样的怜爱之情,怜她天真烂漫,仿佛不知人世的机诈险恶。而置身在这尔虞我诈,步步荆棘,重重束缚的深宫之中,将来不知道在何时何地,误蹈祸机?

    这样转着念头,便不由得有个想法:趁她还在“待年”的时候,最好能让她跟自己住在一起,朝夕教导指点。以她的聪明,不过一两年的工夫,必能教得她礼制娴熟,言行有法,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驾驭下人?这才不负自己的一片怜爱之心。

    如果自己跟慈禧太后提出这样的要求,必蒙许诺,这一层她是有把握的。然而往深里想一想,又觉不妥。皇后是何等样人,皇帝对皇后的感情如何,都难说得很。倘或将来后妃争宠,自己跟珍嫔结下这样深的一重渊源,便必然会卷入漩涡,不但不能暗地里对所爱者有所回护,甚至会被逐出宫去。那一来还有什么脸见人?

    荣寿公主悚然心惊,庆幸自己幸而没有走错了路,同时由此一番省悟,也更珍惜她自己的地位。在慈禧太后面前,自己是唯一可以匡正她的缺失的人,就因为自己不偏不倚,大公无私。一旦失去这样一种立场,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