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六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八章 (第7/9页)

。因为还不知道合不合老佛爷的意,所以事先不敢回奏。”

    “挺不错的,就让他进宫来当差好了。”

    “是!”“怎么说他有功名?”慈禧太后问道:“他原来干什么的?

    是谁的‘老乡亲’啊?”

    “孙菊仙是天津人。原来是个武秀才,陈国瑞驻扎天津的时候,他在…。”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因为台上正唱到吕伯奢出门沽酒,曹cao听得厨下磨刀霍霍,吕家的人正在商量:“捆而杀之,绑而杀之?”不由得疑云大起,打算先下手为强。这是个紧要关节,吸引了慈禧太后的眼光,立山怕搅乱她的视听,见机住口。

    慈禧太后这一下直看到急风骤雨的“行路”结束“宿店”上场,起二黄慢三眼的长过门,方又问到孙菊仙的生平。

    孙菊仙的生平,立山完全知道,但此时此地,没有细陈一个伶官的履历的道理。因而只简略地回奏,孙菊仙中了武秀才以后,投在陈国瑞营中,当过管理军械的差使,以后改投安徽巡抚英翰标下,充当武巡捕,并曾随着英翰到过广东。

    官职由军功保到三品衔的候补都司,赏戴过花翎。“既有三品顶戴,不好好做官,可又怎么去唱了戏了呢?”

    “就是为的唱戏丢了官。”立山答道:“有年孙菊仙由广东公干经过上海,他的同乡知道他唱得好,大伙儿起哄,非要他露一露不可。孙菊仙却不过意,以票友的身分,唱了三天。海报上贴的是‘老乡亲’,可是瞒不过人。现任三品武官,公然登台唱戏,未免不成体统。有人要参他,他自己知趣辞了官,做官的时候没有什么积蓄,日子过不下去,索性下海了。”

    “这倒是少有的奇事!”慈禧太后很感兴味地说:“等他唱完了,你把他传来,等我问问他。”

    “是!”立山答得倒是很响亮,心中却不免嘀咕,因为孙菊仙弃官入伶,满腹牢sao,平时说话喜欢与人抬杠,加以天津人的嗓门又大,所以听来总是象在大吵其架似地。如果在慈禧太后面前,亦复这样不知检点,非闯大祸不可。

    为此,立山特意赶到后台去招呼。等孙菊仙唱完,只听台前有太监在喊:“奉懿旨放赏!”接着是“曹cao”与“陈宫”跪在戏台上谢恩。这时立山已守在下场门了,等孙菊仙一进来,亲自替他打帘子,迎面笑道:“成了!我的‘老乡亲’!赶快卸妆吧,老佛爷召见。”

    孙菊仙一愣,突然间两目一闭,双泪交流,上过妆的脸,现出两道极明显的泪痕。在旁人看,自是喜极而涕,谁知不然。

    “我一刀一枪替皇家卖过命,没有人赏识,不想今儿皇太后召见,这,这,这是那里说起?”

    听这话,牢sao发得更厉害,立山机变极快,立即正色说道:“菊仙,你错了,你别觉得你那三品顶戴了不起,湘军、淮军由军功上挣来的红蓝顶子黄马褂,不知道多少?十八省的三品都司数不清,钢喉铁嗓的孙菊仙可只有独一份。不是物以稀为贵,老佛爷会召见你吗?”

    孙菊仙收住眼泪,细想一想,请个安说:“四爷,你的话对!”

    “那就赶快吧!”

    于是好些“跟包”七手八脚地帮孙菊仙卸了妆,换上长袍马褂,临时又抓了顶红缨帽替他戴上,由立山亲自领着去见慈禧太后。

    “菊仙!”立山小声嘱咐“你说话的嗓门儿,可收着点儿!”

    “我知道。在太后跟皇上面前,自然要讲礼数。”

    “对了!”立山很欣慰地“好好儿上去吧!也不枉你扔了三品顶戴来就这一行!”

    孙菊仙连连称是,立山益发放心。谁知一到了慈禧太后面前,开口便错。召见伶人,原是常有之事,凡是所谓“内廷供奉”都算隶属内务府,因而礼节亦与内务府相同,自称“奴才”孙菊仙却不用这两个字,但也不是称“臣”而是自称“沐恩”

    慈禧太后倒是听懂了这两个字,不过入耳颇有新鲜之感,这个汉人武官对上司的自称,还是三十几年前在她父亲惠徽的安徽池太广道任上,听人叫过。这自然是失仪,甚至可以说不敬,然而慈禧太后不以为忤,依然兴味盎然的问他学戏的经过。

    孙菊仙是票友出身,没有坐过科,自道师承程长庚,也学余三胜,这天的一出《捉放曹》,就是余派的路子。

    之后便问他的出身。孙菊仙的回答,大致与立山的话相同,提到他剿捻曾受伤两次,慈禧太后居然有动容的样子,仿佛很爱重他的忠勇似的。

    “你当过三品官吗?”慈禧太后问道“听说你是为唱戏丢的官?”

    “是!”“你觉得很可惜是不是?”

    “是!”“不要紧。我赏你个三品顶戴就是了。”

    这是异数,连立山都替他高兴,便提醒他说:“孙菊仙,碰头谢恩。”

    孙菊仙依言碰头,但非谢恩“请老佛爷收回成命。”他说:“沐恩不敢受顶戴。”

    此言一出,立山失色,这不是太不识抬举了吗?惴惴然地偷觑慈禧太后,却是一脸的诧异之色。

    “你为什么不受顶戴?倒说个道理我听。”

    “顶戴是国家的名器,沐恩自问是什么人?敢受老佛爷的恩赏!”

    这越发不成话了,无异指责慈禧太后滥授名器。立山急得汗流浃背,已打算跪下来陪着孙菊他一起赔罪了,那知慈禧太后居然平静地说:“你的话倒也说得实在。我赏你别的吧!”接着便转脸吩咐:“赏孙菊仙白玉四喜扳指一个,玉柄小刀一把!”

    这通常是对作战有功的武官的颁赏,孙菊仙喜出望外,恭恭敬敬地磕头谢了赏。立山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却大生警惕,慈禧太后真有些喜怒不测,以后当差,更要谨慎。

    这一天漱芳斋唱戏,总算尽欢而散。慈禧太后回到储秀宫,兴致还是显得很好,但宫门下钥,命妇不能留宿在宫内,陪她灯下闲话的,只有一个荣寿公主。

    谈来谈去,又谈到立后这件不愉快的事。经历了一整天,她的怒气已经消失,但心头的创伤却留下了。“好好一件事,你看,临了儿弄得这么窝囊!”她惋惜地说:“皇帝难道真的不明白我的意思?”

    荣寿公主不敢答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