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天朝弃民 (第2/3页)
。 一道银色的闪电打破了天地一色的混沌,在这神秘凝重的黑白背景中摄下了两个轮廓清晰的身影。他们挺身肃立在山崖巅峰,蓑衣下斗篷紧裹,在暴烈的雨幕下一动不动。 “我们在浪费时间。”萧弈天开口说道,平静的语气中带着不容执拗的决心。“风暴会一直持续到明年春天!” “在这样的天气下航行?”舒时德极力分辩道:“就算是最老练的船长也不敢这么做!没有星象指引,无法校正航向,舰队会在暴雨中迷失的!” “就算是迷航也不会比抗命更让我恼火。”萧弈天冷漠地回答“我是军人,你也当过兵。这就够了,军舰上只有命令和服从,没有讨价还价。现在告诉我,船长,告诉你的长官,最快到满剌加要走哪一条航线?” 多年从军的习惯使船长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普通商船常走的航线途经摩加迪沙和卡利卡特,这条路在夏天顺风顺水,现在这个季节却是寸步难行,加上大半个印度洋都已经在穆斯林联盟的控制之下,就算可以走这条航路,恐怕也是危险重重。我曾经听莫卧尔商人说过,如果从麻林地横穿大洋,利用东行的洋流,只要一直保持航向,不脱离海流范围,大约五旬日就能到达满剌加了。” “很好,就按你说的去做。”总兵隐在斗笠下的面孔看不出任何表情,然而舒时德明白这短短一句话下潜藏的满意。他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顶着再次冒犯的危险上谏。“大人,我们没有关于这条航线的水文资料,沿途也不会经过任何城市,茫茫大海,没有什么路标灯塔,冒这个险真的值得吗?” “值得?”萧弈天一下子转过头来,恶狠狠地盯着舒时德,眼里燃烧着狂热的火焰,连雨水流进了领口也浑然不觉。“短短一百多年,帝国上下就已经丧失探索进取的精神了吗?看看你脚下的陆地,看看你背后的城市和灯塔,这里是好望角!一百六十三年前,我们帝国最伟大的航海家、靖海侯郑和大人正是从这里转舵北行。那同样是个西风凛冽暴雨倾盆的冬天,摆在他面前的同样是没有路标没有灯塔的茫茫大海!甚至从来就没有人知道远航目的地在哪里,还有多远!恶劣的天气、陌生的世界、满怀恶意的土著人,在这所有一切不利因素的包围之下,靖海侯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前进! “这世上有什么能抗拒我们的决心和意志呢?是天时?地利?还是人为?越过好望角,于是我们发现了欧罗巴洲;不选择原路返回而继续西行,于是我们得到了新大陆;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在浮冰间艰难前进,于是我们找到了返回本土的景宏海峡。要是畏惧风险,担心失败,哪里来今日如此的大明盛世?哪里来这日不落帝国的锦绣山河?” 年轻的统帅缓了口气,开始从激动中平息下来,语气也平和了许多:“我不是不了解,这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已经使太多的人习惯于安居乐业的生活,逐渐开始忘却冒险与进取,忘却那段太平盛世到来前的烽火岁月,忘却那些曾为和平而流淌的热血…然而,当没有人还记得这一切之时,那便是乱世降临之日,便是最最可怕的国家衰亡之兆!” “我明白了,大人。”舒时德敬佩地点点头,心底油然浮生一股得遇明主的喜悦。徐先生,您确实没有看错人,这位青年将领不仅有着远远超越年龄和外表的卓绝见识,更有着我们所需要和珍视的潜质——那种能够指引一个帝国前进方向的能力。他微微偏过头,把视线移向山岬环卫下的港湾,风雨中千百点***摇曳不定,整个舰队四十多艘大小战舰正静静地等候着统帅的命令。“舰队在今晚就可以完成起航准备。” 西元1583年12月2日,东南亚,满剌加海峡,亚齐。 城市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天朝上国的无敌舰队就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以与那巨大的船身不相衬的轻盈和优雅滑过微波的水面,同舷侧炮窗后千百门散发出死亡般凝重气息的待发重炮恰成鲜明对比。 几艘穆斯林军舰奉命上前发出警告,却徘徊在火炮射程边缘踯躅不前。当空皓月怎会与这些区区秋萤争辉,大明战舰对之视而不见,甲板上旌旗招展金鼓齐鸣,耀武扬威浩浩荡荡,直奔满剌加而去。那高高飘扬在重重云帆之上的双龙日月旗,在惊鸿一瞥间深深烙入了亚齐人震颤的心灵,铭刻在了他们战栗的记忆之中,以至于几个世纪以后,在中华帝国身陷战争泥潭的最艰难时刻,当地的穆斯林仍然保留着先辈们对天朝上邦的无比敬畏。 亚齐已经被舰队远远抛在了背后,到满剌加的行程只剩下不到两天,舰队上下两万多官兵都松了口气。满剌加从郑和时代起就是帝国忠实的属臣,城南港口建有木城一座,内有帝国水军专用的多座仓库,储备军用粮草超过十万石,其他一应物资不计其数,船到满剌加,不但舰队可以得到必需的粮水补给,士兵们也可以借机上岸休息两天,放松一下两个多月来时刻紧绷的神经。 然而,当第三天清晨到达满剌加时,就连萧弈天本人也大吃一惊,先前舰队统帅部预想过在满剌加可能看到的种种情况,却万万没想到会如此严重:木城和仓库化为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间焦黑的灰烬早已冷却多日,不但物资被洗劫一空,一百多名护兵也被尽数杀死。 围观的人群突然让出一条道来,闻讯赶来的满剌加苏丹宾塘匆匆走到明军将领面前开始诉苦:“自从去年春天开始,莫卧尔、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