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诗十九首 (第2/9页)
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⑤斗酒:指少量的酒。⑥薄:指酒味淡而少。⑦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⑧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洛:洛阳的简称。⑨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⑩冠带自相索:这句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衢:四达之道,即大街。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极宴:穷极宴会。戚:忧思也。迫:逼近。 【译文】 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日夜被流水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区区斗酒足以彼此相慰,娱乐心意,酒淡菜少却也不觉寒酸,在我的眼中还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车扬鞭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不与圈外人士来往。 通达的大路两边夹杂着或宽或窄的小巷穿插其间,这些巷子口大路边,随处可见王侯贵族的朱门大院豪华宅第。 据南坐北有两个帝王的宫殿,隔着繁华热闹的城市街区遥相对望,两宫的望楼角阁巍峨耸立,看上去高达百尺有余。 达官贵人们豪奢饮宴,尽情享乐,但是却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忧愁满面欢颜难展,不知被什么所驱使逼迫。 【赏析】 本诗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jianian、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是属于他的世界。 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及时行乐。其行乐很勉强,是苦中作乐、苦中求乐的无奈,甚至还有几分愤懑的情绪,对人生老病死如恍然一梦的消极感受,对时光流逝的不知不觉和无能为力。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消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还有天地之大、何处安身立命的慨叹。这位失意之士借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涵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西北有高楼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 上有弦歌③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④。 清商⑤随风发,中曲正徘徊⑥。 一弹再三叹⑦,慷慨有余哀⑧。 不惜歌者苦⑨,但伤知音⑩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①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弦歌:就是弹唱。④杞(qǐ)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⑤清商:乐曲名。⑥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⑦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⑧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情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⑨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也借以渲染歌者的内心忧伤。⑩知音:指不仅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到,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双鸿鹄:指听歌者和歌者。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赏析】 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高楼的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激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的内心活动。他写高楼景色及引用杞梁妻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感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感情不断发展的激荡之中,最后达到了高潮,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冉冉孤生竹 【原文】 冉冉孤生竹①,结根泰山阿②。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③。 兔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