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_新乐府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乐府辞 (第8/11页)

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赏析】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习见题材。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唐·韩愈

    其一

    【原文】

    青青中水蒲①,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②去,我在与谁居?

    【注释】

    ①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②陇:即陇州,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译文】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

    其二

    【原文】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寄语浮萍草①,相随我不如。

    【注释】

    ①浮萍草: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叶状体对称,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

    【译文】

    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赏析】

    这两首乐府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这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两首诗一脉贯通,相互联系。随着行子刚离家门及远去,思妇的离情别绪也由初蕴到浓重,而后与日俱增,一层深于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本组诗语言上“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朱彝尊),体裁为“代内人答”(陈沆),极为独特。

    堤上行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原文】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①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②满中流。

    【注释】

    ①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②幽轧:象声词。

    【译文】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是一个繁华的江边码头。天色已晚,行人急于回家,在渡口争着摆渡,浆声荡漾在江中。

    其二

    【原文】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①,水流无限月明多。

    【注释】

    ①《桃叶》:乐府歌曲名,属吴声歌曲,泛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多表达哀怨之情,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

    【译文】

    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浩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起彼伏。歌声或表达爱情,或诉说哀怨;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歌声中情感绵绵。

    【赏析】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这组诗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更衣曲

    唐·刘禹锡

    【原文】

    博山①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农处。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②。满堂醉客争笑语,嘈③琵琶青幕中。

    【注释】

    ①博山:即博山炉,又叫博山香薰,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②纱笼:纱质的灯笼。③嘈:即喧闹,嘈杂。

    【译文】

    博山炉飘出阵阵香雾,子夫秉红烛引武帝至尚衣轩。长夜漫漫,天还未明,寒雁已过。庭前雪花纷纷,松桂冒雪,与廊下的灯笼交相辉映。堂上宾客们还在饮酒作乐,帘幕中乐声扰扰。

    【赏析】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上阳①白发人②

    唐·白居易

    【原文】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③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④遥侧目⑤。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⑥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⑦,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释】

    ①上阳:唐宫名,在洛阳皇宫内苑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