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_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薄星河中短篇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薄星河中短篇科 (第2/7页)

门外脚步的节奏和音量分析,他感觉这里的男女比例十分悬殊,偶尔见到个把异性也近乎中性,像周睿波这种颇有女人味的雌性实属凤毛麟角。

    2

    一个月下来,星河基本上洞悉了周睿波的工作方法——严谨,但不失思维奔逸;强硬,但不失通情达理。

    这次讨论,本该由刘晓春给星河具体介绍碳市场。但周睿波突发奇想,别出心裁地让星河谈谈他对碳市场的理解。星河硬着头皮简述完毕,客套地自谦道自己了解有限还需深入学习云云。没想到周睿波却丝毫没有客气,说你确实了解太少,随即命刘晓春予以补充。

    “其实碳市场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刘晓春熟门熟路,侃侃而谈“发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减排设施,并将减排量算作自己的。这同样也需要通过碳市场。”

    “那它们直接来中国帮忙建设不就完了,干嘛还要通过市场?”星河到底年轻,刚才周睿波的坦率让他略感不悦,抵触马上流露了出来。

    “这需要一系列程序与法规,还有审批之类,必须依赖市场帮助。”周睿波接过话头“事实上在碳排放的问题上,一二级市场都已经十分完善,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让专业的人士来做。”

    “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刘晓春有意息事宁人“不仅要考虑监管和风险,还要考虑向国内引进的问题。”

    这个星河还算清楚,目前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可将来一旦承担,也有一个在国内不同地区进行分配的问题。

    不过有一点星河不太明白,那就是周睿波对人文学者的态度。她对那类人有一种天生的敌意,好像受过什么刺激一样。

    “搞人文的那批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档次。”有一次在饭桌上,周睿波掰开揉碎地给星河上课“中间大多数属于混饭的,说好听点就是把学术当作谋生手段。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这帮人属于群众基础,听命于将令。顶层一忽悠,他们就扯着嗓子嘶声呐喊。”

    “那我就知道底层是什么了。”星河笑笑“人文骗子,拿一些不着四六的所谓理论说事,其实狗屁不懂。”

    “你觉得这种人最可怕是吧?才不是!”周睿波摇摇手,把眼前的烟雾拨开“最可怕的其实是顶端那种特别敬业的,可以称为人文学者的。但他们那逻辑,整个就是一伪逻辑,整个就是一没逻辑,整个就是一…他们就是混蛋!就是混蛋啊!”话说到这,星河就没法往下接了,只有讪笑着听着。近来周睿波经常单独请他吃饭,谈的都是些与专业无关的深层思考。他突然想起刘晓春的话:“老板喜欢你,因为你知识面广,和你有的聊;她和我,从来只说专业。”

    改天再做课题讨论的时候,周睿波则恢复出貌似公允客观的态度。偶尔提及人文学者,也只是说应该对他们讲清科研的目的,以及对全人类的意义;否则由着他们想当然地制定政策“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

    讨论时刘晓春的兴致明显不高,因为他清楚,此前几次所里送出的议案,基本上没被上层采纳。他实在不明白,周睿波这么执著一意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您…其实我们对一些数据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伸缩性。”作为一名工科博士,星河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主语无法缺席,自己也就承担了一部分责任“有些地方…也难免失之主观。”

    “有些分析的确存在主观因素。”周睿波承认“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各个方面进行平衡,尽量减少这种干扰;另一方面——我可以承认——我们也在有倾向地利用这种主观影响。”

    星河没有开口,用眼神继续询问。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用我们的观点,尽可能地影响政策制定。”周睿波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那这么做的目的呢?”刘晓春的问题显然带有轻微的情绪。

    “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周睿波一字一板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个冠冕堂皇的回答还是让星河顿感肃然起敬。

    3

    星河又做噩梦了。

    梦境的故事背景,还是那个远在北国、毁于一旦的碳封存实验项目。那起事故对他刺激太大了,也许当时还不明显,可阴影却一直纠缠于心底,长久挥之不去。

    去年年初,星河随导师去了一趟东北,那里有一家碳处理实验基地,声称愿意出资出地,与高校联手科研。但不知他们先期是怎么仓促上马的,导师到了现场就开始摇头,这种态度让对方很是泄气。

    星河在一旁看得明白。地下封存至少要达到800米深度,可当地机构敷衍了事“只是浅浅地挖了几个坑”就想向上级主管邀功请赏,申请资金支持。其实目前这种情况,按导师的话说——“连给专家表演的资格都不够”

    “看着吧,早晚要出事的。”在回宾馆的路上,导师悄悄对星河耳语“这个项目我们不能接受。”

    “那我们不提醒他们一下?”星河感觉这不仅是一个项目泡汤的问题,总觉得还有什么说不出的隐患。

    “不提醒?他们一立项我就开始要资料,明确告诉他们:不合规范我们决不介入。但他们始终支支吾吾,材料也一直拖拉不到,你让我还怎么说?”导师把对当地机构的不满转发到星河身上“他们搞这个项目,就是做个姿态,你当他们弄的那破玩意还真能封存什么?”

    按照原定安排,当晚是对方设宴款待,但导师婉言谢绝了。星河看出导师去意已决,可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抽空做了大量计算,背着导师给一个相熟的当地科员挂了电话,嘱咐他至少让人员撤离。

    第二天果然就出了事。

    当时星河还在睡觉,突听一声巨响,吓得他还以为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跑到一半他才完全清醒过来,发现四周并没什么晃动。他正要咒骂是谁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