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官场_第十六章ldquo;做壳rd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ldquo;做壳rd (第1/6页)

    第十六章 “做壳&rd

    戴向军对陈四宝说的并非全部是假话。这段时间戴向军确实很忙,忙得晕头转向。不过,他不是在香港忙,而是在南都忙,不是忙公司的具体业务,而是忙公司的债务重组。通过接手“南都红楼”度假村和收购香港的寻呼台,戴向军忽然发现,资本运营才是真正的“运做”它所产生的利润是陈四宝这样做产品买卖生意的人所想象不到的,因此,戴向军打算从此之后就专门做资本运营,而具体的产品运做,则交给下面做具体工作的人去做就行了。比如香港天安开张之后,他就把那边的具体业务交给了约翰陈。,当然,考虑到约翰陈是在西方文化下长大的,太讲规矩,即便是做具体的产品买卖生意,也不是很合戴向军的心意,所以,他特意把自己最得力的干将周柏林派过去帮忙,并且周柏林还带了一帮人,如此一来,戴向军自己就可以完全抽出身子在南都忙他的资本运营了。

    上世纪90年代,大陆中国资本运营还仅限于重组,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而对于绝大多数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的所谓资本运营高手来说,他们所了解的还仅仅是资产重组,戴向军虽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教育,甚至也没有看过多少金融方面的书,但他悟性好,无师自通,竟然一下子就想到了债务重组。

    当然,说戴向军无师自通并不确切,因为他有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赵新民。

    赵新民就是银行的那个赵行长,当初戴向军由柯秘书长牵线与赵新民认识后,极力扮演财大气粗为人豪爽的样子,很快就与赵新民混得熟得不能再熟了,然后,在根本不具备贷款条件的情况下,由赵新民主动出招,采用打时间差的方法,完成一桩先放款后抵押的违规cao作,解决了南都天安的启动资金问题。当然,戴向军没有让赵新民白忙,而是按贷款总额的三个点给了赵新民“咨询费”从而建立了双方牢不可破的关系。如此,戴向军就通过自己的实践打破了人们关于“商场只有永恒利益没有永恒友谊”的神话,确信只要两个人一起违法乱纪,就有可能维持相对较长的友谊,比如他和赵新民,就维持长达十年的亲密关系。虽然十年并不代表永恒,但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人的一生中在商场或官场上驰骋能有几个十年?如果不是很苛刻,在商场或官场上的十年也差不多就是“永恒”了。

    戴向军与赵新民能够维持十年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那个“咨询费”“咨询费”奠定了两层关系。第一,实际上是行贿,属于违法行为,两个人都违法,行贿违法,受贿也违法,为了保证两个人都不受法律的追究,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双方的亲密关系,互相不揭发,互相不出卖,互相包庇,所以,这十年里戴向军和赵新民两个人的友谊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牢靠。第二“咨询费”确立了师生情谊,表明在资本运营上赵新民是老师,戴向军是学生,他们两个都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国人,懂得一日为师终身问父的道理,所以,两个人长达十年的关系是建立在祖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有底蕴,不会轻易动摇。当然,能够维持长达十年的密切关系,与他们两个都会“做人”分不开。对戴向军来说,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不仅甘当小学生,而且是个尊重师长的好学生,包括不断地虚心请教,请赵新民到哈尔滨“考察”冰灯节,为赵新民报销一切可以出具的票据,甚至在麻将桌子上故意为赵新民老师点炮等等,做得比赵新民儿子还周到。对于赵新民来说,自然懂得来而不往非君子的礼教,但“来”是装进个人腰包,而“往”则动用手中的权力,基本做到了晦人不倦,不仅主动帮戴向军办理贷款展期,使戴向军从他们银行的贷款实际上可以永远不用偿还了,而且当戴向军进军香港急需资金的时候,赵新民还主动与他一起策划共同完成了用“南都红楼”抵押贷款的cao作。这一次,也就是陈四宝在焦急地等待戴向军电话的这一次,戴向军在南都所忙碌的,则是仍然需要赵新民提供及时有效“咨询”的债务重组。

    所谓债务重组,在戴向军这里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本来用“南都红楼”抵押的贷款“重组”成由南都天安为天佑实业担保的贷款,这样就可以把“南都红楼”这块资产从抵押中解脱出来,相当于“解冻”了。第二步再把天佑实业的贷款“重组”成南都天安的贷款,这样,天佑实业就是一个没有负债只有优良资产的“纯”公司了,到那个时候,戴向军再考虑让天佑实业上市,在证券市场上再大捞一把,等捞够了之后,还可以让它反过来“收购”南都天安,再次套现。考虑到南都天安有一个子公司在香港“外资注入”的概念肯定能让天佑实业股价翻番,与庄家配合得好,二级市场照样可以完成一次圈钱运动。

    关于天佑实业,其实是个“壳”是戴向军当初为了承载“南都红楼”而专门做的“客”要说这个“客”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前面说过,戴向军的天安实业是挂靠在华安名下的,尽管只是“挂靠”但真要认真起来,他麾下的资产理论上属于国有资产,所以戴向军一直有一快心病,就是担心早晚有一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地真被收归国有了。如果那样,那么他不是白忙一场了吗?特别是“南都红楼”到手后,他更不希望这个大金娃娃被贴上“国有”的招牌,所以,他当时就注册了“天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且法定代表人不是他自己的名字,而是他弟弟的名字,因为从理论上说,戴向军是国家干部,属于“公家人”而他弟弟是农民,完全是“私人”如此“南都红楼”这个金娃娃就完全成为他的私人财产了。可他的想法没有得到柯正勇的支持。柯正勇认为,把“红楼”过户给天安,是公家对公家,方方面面都好说,即使将来遇上什么别扭,也好解释,而过户给天佑,国家财产过户给私人,不是问题也能闹出问题,所以,他当时就表示爱莫能助,实在要做,戴向军可以找其他人帮忙,他保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戴向军当然就只能做出让步,把“红楼”先过户到天安名下,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