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俊仵作_第二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第2/3页)

。钱大人令他尽速回京,县衙之事将暂交山城县的李大人代为打点,许多事务得要吩咐清楚,省得日后麻烦。

    早先他打山城回来,小仆来报,说她背着包袱离府。来到房中,见到了她留下的简短字条,短短几个字,显得没有一丝留恋。

    过于忙碌,所以忽略了她…这是他的不是。

    江兰舟将车帘绑好,双手盖在口鼻呵着气,接着,他长手盖上了她冻得发红的鼻头。陶知行明显一僵,他似是喃喃道:“深夜廊下窗边说话,以为你听懂了几分,但其实你从未响应,是我自以为是了…”

    陶知行直觉要退开,却被他掌心的松墨香勾住,只能楞楞听着。

    她眼底尚有些防备,江兰舟说道:“年初到日江,为的只是讨来一人为我阅帐,何时开始竟觉两年太短,我记不起了。数年前的一事在我心中结下难解心结,我满心想着赎罪,想着为日阳做些什么;若日阳愿意,我便给她个名正言顺的身分。世上知心人难寻,但有人从此相伴,彼此照应,若那人是日阳,就算她心中对我始终有埋怨,或甚至想着报复,也是无妨。这想法何时起了变化,何时开始盼望身边之人能知心、能真心…我亦记不太起了。”

    人的贪念在不知不觉中蔓生,顺着藤蔓而上,去寻那起点,却是越理越紊乱。需要思考的事总是过多,太难分辨她是何时入了眼里、心底,回想起来,觉得她嘴中衔住包子的模样可人,她不经意的许多举动令人心生怜惜;而书房之中,她瞧着午睡成死尸一般的自己,那专注,令他起了独占之心。

    在福平的日子里,两人不断交换想法,谈的是检验,他却借着一次又一次的书写往返,发觉了世上有一人,能信任,能依赖,能理解他的执着,并耐心相待。

    于是不想放手。

    大人话语之中有她不太想深思的涵意,陶知行缓缓退了步,是因他的掌心发烫,有些灼人。

    江兰舟看着两人间拉开的距离,他收回手,将收于怀中之物递出。

    置于掌中向她递来的,是留在房中的布包。陶知行垂下眼看着,还未接过。

    那结尚在,所以江兰舟知道她并未看过当中之物。他温声道:“拆开。”

    陶知行迟疑良久,才依言接过。

    在他的注视下,她还是拆了繁复的结,翻开相迭的厚布,冰冰凉凉,一把雕兰的玉梳。她瞪着手中之物,长指摸过角落痕迹,这是…

    “福平男女定情,定是送簪送梳,意寓结发,再以金丝绣包妥结好,代表悉心呵护。你我都不是此地人,但也算在此结识、相知…我想你那夜没听见我说的话。这段日子你拿着此物却没开过,是为何,我不过问。”江兰舟说着,低头瞥见她捧着玉梳的长指发白,他跃下车,大掌包住了她的,字字清晰问道:“那么现在,你还不明白?”

    明白…什么?陶知行看着两人交握的双手,不说话。

    一个有志之士要回京了,拖着她做什么?他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假以时日或许能爬到更一局的位置,成就更多的事。她听说官员被赐婚较易出人头地,有点身不由己,可多是门当户对,又或者对彼此有利的对像;总之怎么想,身边之人,都不该是个端不上台面的仵作吧。

    生在仵作之家,她惯了身在贱民之阶,不会妄自菲薄,却不代表她想攀麟附翼,飞上枝头做凤凰。

    双手感觉他轻轻收紧的力度,陶知行抬眼与他相望。

    江兰舟深深瞅着她,不怕自己将情感表现得太过露骨,就怕她装作看不见。

    陶知行想避,然而避得开他的注视,却避不开波动的心跳。

    眼前一片雪白之中,他沉默,四周更显寂静,那夜他说过的话,在无声之中散开…

    “若不是我,你无需经此一遭。若不是你,我也无需恼这情关。这发,我替你束好了,往后要解,也只有我能碰。”他的话,字字烙在她脑海。他轻柔地为自己梳妥系好散乱的发,他的心疼,他的歉意,他的温柔,他的珍惜…

    这些,就当作一时的内疚心起、另一次的逢场作戏不好?如今追来,又是何苦?

    陶知行闭了闭眼。她关上耳关上心,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

    她的顾虑,江兰舟能猜想得到,然而他从不以世俗的标准选择身边人。贾立生于屠夫之家,他视为兄弟;日阳为青楼女子,他想过长伴左右;曾经尔虞我诈的官场,她的大哥是他唯一交心知己…她太知天命,面对事情的坚持与脆弱,他都见过。

    此刻,他求的是她的无惧。

    江兰舟缓缓松开她的手,说道:“在漱石轩,我见你喜爱这玉梳,虽是有瑕,但我以为瑕不掩瑜;如同你见到它的美,有别于其它,此梳美在独一无二。所谓好或者不好、理当自傲或自卑、身分地位高低,差别从何而来?不过是各人心中吧。”

    陶知行没有反驳。他说得有理,可…事实是,人总将此差别加诸他人身上,加以评判。就算她能不在意他们之间的身分之别,试问,上京之后,都堂之上,他该如何自处?

    “知行,”见她低头不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