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_第八章纸灯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纸灯笼 (第5/8页)

传来了奶奶苍老的声音:“让她说!这是怎么啦?”

    这是奶奶第一次生葵花的气。

    葵花没有想到一家人对她读不读书,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她吓坏了。

    奶奶、爸爸和mama,永远记得当年老槐树下的一幕。他们自将她领回家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想好,他们要将她培养成*人,并且要让她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他们谁也没有向对方说起心中的念头,但谁都听到了对方的心声。这些年来,他们总想着一点:砸锅卖铁、端瓢要饭也得供葵花上学!

    他们觉得,葵花的亲生父亲,并未离去。他的灵魂就在大麦地的葵花田里、庄稼地里游荡着。

    葵花一家人,说不清道不白,他们一家人与葵花父女是什么样的缘分,就像葵花的亲生父亲在见到青铜之后总是难以忘怀一样。

    天底下,有些事情,永远也说不清楚。

    葵花真的吓坏了,跪在地上,身体不住地颤抖着。

    学校的老师已经明确地说了,葵花要么退学,要么留级。尽管他们也认为,这个成绩根本不是葵花的实际成绩。但因为这次考试不及格的还有其他几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本来就是学校要将他们退回或留级的孩子,如果一旦答应葵花父母让葵花再重考一次的要求,那几个孩子的家长也就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葵花的爸爸、mama想不明白,葵花这一回怎么把成绩考成这样!

    学校的老师们也没有想到。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是葵花故意为之。因为,这个做法太离奇了。

    众人能想到的原因就是葵花这段时间大概没有好好学习,或是考试时因为什么心思而注意力不集中,或是一不小心考失手了。

    当青铜说出这是因为奶奶生病、葵花不想再念书而故意考坏了成绩时,奶奶、爸爸和mama,一下子都怔住了。

    葵花低着头,低声哭着。

    mama过来,将葵花从地上拉起来:“你个死丫头,怎么这么傻呀?”她把葵花拉到怀里,两行热泪,滚落在葵花的发丛里。

    她在mama的怀里呜咽着:“要给奶奶看病,要给奶奶看病…”

    奶奶在床上呼唤着:“葵花,葵花…”

    mama扶着她,走进里屋…

    这一天,外面飘着小雪,奶奶在青铜和葵花的搀扶下,居然起床了。不仅起床了,而且还走出了门外。

    当奶奶在青铜和葵花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在通向小学校的路上时,大麦地有许多人站到道旁。

    细雪如无数细小的白色*蚊虫,在天空下飞翔着。

    奶奶已多日不见阳光,脸色*十分苍白。因为身体瘦小,棉裤棉袄都显得特别的肥大,空

    空荡荡的。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他们三人才走到小学校。

    校长、老师一见,连忙都迎了出来。

    奶奶抓住校长的手,说:“让我孙女再考一次。”

    她告诉校长、老师,葵花是因为她生病、不想再读书而有意考坏的。

    所有在场的老师听罢,都感到十分震撼。

    “让我的孙女再考一次。”奶奶望着校长,要在雪地上跪下来。

    校长一见,一边连声叫着“奶奶”一边连忙将她扶住:“我答应您,我答应您,让她重考一回,让她重考一回。”

    这是奶奶最后一次出现在大麦地。

    爸爸、mama一直背着奶奶,艰难地为奶奶住院筹款。

    奶奶越来越不行了。这几天,她几乎不能再吃东西了。倒也没有什么痛苦,只是一天比一天地瘦下去。渐渐地,她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整天昏睡着。她的呼吸,比一个婴儿的呼吸还要细弱。她躺在床上,很少动弹。

    青铜和葵花一看到奶奶这副模样,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

    爸爸、mama整天在外面奔波着,去亲戚家,去邻居家,去村里、乡里,借钱或是申请医疗补助。

    奶奶还是那句话:“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老了,你们就别跑了。”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青铜每天去镇上卖芦花鞋。

    葵花想:就我一个人没有一点儿用处。她很惭愧。她整天想着也要为奶奶住院挣点儿钱。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小了,该为家里分担一点儿忧愁了。可是,又去哪儿挣钱呢?

    她突然想起在翠环家学习时,曾听几个大人在一旁说到一件事:

    年前,这一带有不少人去油麻地镇,然后合租一条船去江南捡银杏,能卖不少钱。往年,大麦地就有人去过。江南地方,喜长银杏,银杏树成片成片的。那地方上的人,自己也收获银杏,但因银杏太多,人手又太少,就有不少银杏未被采摘,被留在了树上,光从树上落在地上的,拾起来也就很可观了。大麦地一带,却很少有人家长银杏,但这一带人却又很喜欢吃银杏,拿银杏当补品。这里的孩子,还喜爱将银杏染成五颜六色*,装在口袋里,或装在盒子里,或是当个装饰,或是用它来打赌。这样,每年年末,就有一些人去江南捡银杏。那边的人不计较,反正放在树上,烂也烂掉了。有时,也会跟捡银杏的做个交易:树上的,树下的,尽管采,尽管拾,但捡上个一百斤得给主人家十斤二十斤的。双方都有利可图,谈起来很顺利。说是交易,还不如说是个情谊。去捡银杏的,有大人,也有十几岁的孩子,当然,孩子是被大人带着的。

    一连几天的时间里,葵花都在想着这件事。

    葵花不愧为青铜的meimei。她像青铜一样,头脑里一旦有了个念头,拿鞭子赶,都赶不走,很执著,很痴迷,不管不顾,非要把事情做成了不可,哪怕做错了,也要做。

    这一天,她在青铜背着芦花鞋出发后不久,也去了油麻地镇。

    她直接去了河边。

    河边上停了许多船。

    她沿着河边,一只船一只船地问过去:“有去江南捡银杏的吗?”

    后来,有个人用手指着一条大船:“那边那只船上,已有不少人了,听他们说,好像就是去江南捡银杏的。”

    葵花就跑了过去。她看到,那条大船上,已经有不少人了。大部分都是妇女,也有一些孩子,有两三个女孩子也就和自己差不多大。他们正在唧唧喳喳地说话。听得出来,他们正要去江南捡银杏。他们来自油麻地周围的许多村子。有人正在跟船主商量租金。租金由大伙平摊,这不用说,但究竟一共要付多少租金,好像谈得不顺利。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