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六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六十八 (第10/13页)

装载二十支神机枪,六百支箭,车头安置五座枪架,一个人推,二个人扶,一个人点火。

    试验可用,然后制造。

    量泰元年,定襄伯郭登奏请仿照古代的形制制造偏箱车。

    车辕长一丈三尺,车宽九尺,高七尺五寸,车箱使用薄板,设置镜。

    拉出时左右相连,前后相接,回环牵引。

    用车装载衣粮、器械和二个鹿角。

    驻扎的地方,十五步外设成帷帐。

    每辆车有枪炮、弓弩、刀牌甲士共十人,没有战事时轮流运输。

    外面用长的战车二十辆,装载大小将军镜,每一方五辆车,转运物资采集柴薪都在围中。

    又用四轮车一辆,排列着五色旗,针对敌情指挥。

    朝廷议论它可以防守,难以进攻,传令郭登择善而行。

    兰州守备李进奏请制造独轮小车,上面蒙罩皮制帐幕,前面使用木板,画上兽面,凿孔,安装碗口镜四个,枪四支,神机箭十四支,插上旗一面。

    行军时为军阵,停下来时为营寨。

    景泰二年,吏部郎中李贤奏请制造战车,长一丈五尺,高六尺四寸,四周用箱板围着,在xue孔里安装镜,上面开有小窗,每辆车前后占地五步。

    以一千辆计算,方形排列可达到十六里,粮草、器械物资都随时取用以供需求。

    皇帝下令立即施行。

    成化二年听从郭登的进言,制造军队小车。

    每队六辆,每辆九人,二人拉,七人轮流替换,车前面配置牌昼上狮头,远处望去像城堡营垒的样子。

    成化八年,宁都生员何京进献抵御敌人的战车的式样,上面覆盖铁网,在网内发射枪弩,行军时就把它们收起来。

    五十辆战车焉一队,配备士卒三百七十五人。

    成化十二年,左都御史李宾奏请制造偏箱车,与鹿角共同使用。

    兵部尚书项忠奏请察看试验,因为登高涉险不便利,停止不用。

    成化十三年,听从甘肃总兵官王玺的奏请,制造雷火车,中间立有枢轴,旋转发炮。

    成化二十年,宣、大总督余子俊把战车五百辆作为一军,每辆士兵十人,车与车的缝隙用鹿角填补。

    做成以后,笨重迟缓不可以使用,当时的人称它为鹧鸪军。

    弘治十五年,陕西总制秦舷奏请使用只轮车,称为全胜,长一丈四尺,上下共六人,可以冲击敌阵。

    弘治十六年,被免去官职在家居住的知府范吉进献先锋霹雳车。

    嘉靖十一年,南京给事中王希文奏请仿效郭固、韩琦的制造方法,制造战车,前面尖后面方,…,l:面配置七支枪,建造三层望楼,各配置九牛神弩,两侧用士兵保护。

    行军时运载武器,驻军时作为营阵。

    下发边镇,择善而行。

    嘉靖十五年,总制刘天和又进言说全胜车的便利,而稍作改进,用四人来推车,所装载的火器、弓弩、刀牌以一百五十斤为标准。

    车箱前面画狮子,旁边排放虎盾来护卫骑兵。

    传令采取这种制造方式。

    嘉靖四十三年,有司上奏获准,京城营军训练兵车,共四千辆,每辆步兵五人,神枪、夹靶枪各二支。

    从正统以来,进言车战的情况就是这样,然而从来没有用来抵御过敌人。

    到隆庆年间,戚继光驻守蓟门,奏请练兵车七营:以东西路副总兵以及抚督标共四营,分别驻守建昌、遵化、石匣、密云;蓟、辽总兵二营,驻守三屯;昌平总兵一营,驻守昌平。

    每营有辎重兵车一百五十六辆,轻便战车增加一百辆,步兵四千,骑兵三千。

    十二路二千里内,车兵骑兵相互呼应,能够抵御敌人数万。

    穆宗赞赏这种作战方式,传令给予制造费用。

    然而专门用来制止冲袭,发射火器,也从来没有用以交战。

    这之后,辽东巡抚魏学曾奏请设立战车营,仿效偏箱的制造方式,上面设有佛郎机炮二眼,下面设置雷飞炮、快枪六眼,每辆车步兵二十五人。

    万历末年,经略熊廷弼奏请制造双轮战车,每车火炮二眼,配备十名兵士来保护,都持有火枪。

    天启年问,直隶巡按御史易应昌进献户部主事曹履吉所制造的钢轮车、小冲车等制造方式,用来抵御敌兵,都很少发挥它们的用处。

    大致边境地势险要,不利于车战。

    而战船的使用,则东南适宜。

    船的制造样式,江和海各不相同。

    太祖在新江日设船四百艘。

    永乐初年,传令福建都司制造海船一百三十七艘,又传令江、楚、两浙及镇江各府卫所制造海风船。

    成化初年,济川卫杨渠进献《桨舟图》,都是江上航行的船。

    海船以舟山的乌槽为首。

    福船抗风狼,并且防火。

    浙江的十装标号软风、苍山,也适宜追逐。

    广东船,用铁栗木制成,比福船更大而且坚固。

    它适宜使用的有雨方面,可以发射佛郎机炮,可以投掷火球。

    大福船也这样,能容纳一百人。

    底下尖上面宽,船头高昂船尾高起,船的后舱室有三层,挂帆的桅杆二根,旁边用木板护卫,上面设有木制女墙以及炮架。

    船中部是四层:最低层装有土石;第二层是睡觉休息的地方;第三层左右有六个门,中间放有水柜,开船做饭都在这儿;最上面像高的台,挖xue为梯而登,旁边设有保护木板,可以凭靠着它来作战。

    箭石火器都卧伏发出,可以顺风而行。

    海苍比福船稍小。

    开狼船能容纳三五十人,头尖,四个船桨一个橹,运行如飞,不受风向海潮的限制。

    艟骄船比海苍又小。

    苍山船首尾都宽,帆橹共同使用。

    船橹设在船两侧靠近后部,每边五枝,每枝五跳,每跳二人,以木板闸于跳上,头露在外面。

    它的样式是上下三层,下层装载土石,上层是战场,中层是休息的地方。

    扬帆下碇,都在上层。

    戚继光说:“倭寇船很小,一旦进入里海,大福、海苍不能驶入,必须用苍船追赶它,攻击敌人便捷,温人称它为苍山铁。”沙、鹰二船,互相补充使用。

    沙船可以迎战,然而没有遮护。

    鹰船两头尖,进退如飞。

    船旁钉上大茅竹,竹间的窗可以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