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四十五 (第6/9页)
予京职的,乃是光禄寺、上林苑之类;那些愿意到远方去做官的,便以云、贵、广西以及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以及卫学、王府教授的空缺任之,而终身只能算是异途出身了。 举人入国子监,开始于永乐年间。 会试落榜,便命令翰林院录取其中优秀者,使之入国子学以等待下一次科考,颁给他们教谕的俸禄。 适时候,会试有副榜,副榜录取的人大都任命为教官,所以命会试下第入国子监的人也享受其俸禄。 宣德八年,曾经命令礼部尚书胡淡与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选拔副榜举人龙文等二十四人,送往国子监继续学习。 翰林院三个月考核其文一次,与庶古士相同,多示优异。 后来不再另行考试,便选取副榜中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的,授予教官之职,年龄未达到二十五岁的,有的投靠亲人,有的入国子监读书。 随后不论年龄,依靠亲人的还是入国子监的都准许。 依亲就是回原籍读书,依靠亲人完成学业。 又有服丧、成婚、探亲、送回幼子,都仿照依亲之例处理,限定时间返回班列。 玺统年间,天下的教官多缺,而举人不满于教官的位卑势冷,很多不愿意就任。 正统十三年,御史万节请求救命礼部多录取副榜,以充任教官。 部臣认为,举人愿意依亲、入园子监的占十分之七,而愿意就任教官的祇有十分之三,只应各自随顺心愿,从而拒绝了万节的请求,并不施行。 到了成化十三年,御史胡璘说:“天下的教官大多是岁贡,言语行动文章不值得为人师表,请求多录取举人选择任用,而罢除贡生,不再选用。”部议岁贡照旧,而举人教官仍然允许参加会试。 自从这以后,就任教官的举人渐渐多了。 嘉靖年间,南、北国学都空虚,有人提议全部微调落榜的举人进入国子监,并且确定限期以催促。 但是举人不愿意入园子监的,终究不能用权力勉强。 于是生员岁贡之外,不得不频繁举拔选贡来充实国学。 贡生入园子监,最初由生员选择,随后命令各级学校每年荐举一人,故叫做岁贡,其规程也多次变更。 洪武二十一年,规定府、州、县学以一、二、三年为差等。 洪武二十五年,规定府学每年选贡二人,州学二年选贡三人,县学每年选贡一人。 永乐八年,规定州县户口不够五里的亦即户口不满五百五十家的,州每年选贡一人,县隔一年选贡一人。 永乐十九年,命令每年选贡按照洪武二十一年规程进行。 宣德七年又照洪武二十五年的规程进行。 正统六年,改定府学岁贡一人,州学三年选贡二人,县学隔一年选贡一人。 弘治、嘉靖年间,仍然决定府学每隼选贡二人,州学二年选贡三人,县学每年一人,于是成为长久的制度。 以后孔、颜、孟三姓人家,以及京学、卫学、都司、土官、川、霎、贵等边远省,其按年充贡的办法也时有增加或减少。 岁贡开始的时候,必定考核学问品行端庄,文理优秀的人充选,其后只取食糜俸年久的人。 弘治年问,南京祭酒章懋说:“洪武、永乐年间,国子生有数千人,现在在国子监的贡生一共只有六百多人,岁贡按次序升迁,年老衰落不振的常占十之八九,举人入国子监坐读,又常常拖后时限,调派不够,教养少成效。 近年来有增加岁贡的作法,而所选拔也是按资格轮序之人,资格所限,英豪人才多沉滞不被任用。 请求在正常贡员之外,命令提学官实行选贡的方法,不分糜膳生员还是增广生员,通通实行考核选拔,务必寻求学问品行兼优、年富力强、多次考试优等的,纔用他充任贡生。 天下总计这么广大,约略选取五六百人,以后三、五年实行一次,那么人才可以渐渐赶上往年。”于是下发于部讨论实行。 这是选贡制度的起始。 选贡多英豪人才,入国子监考试往往处于上等,调派历事各个官署,也表现出才干器局。 岁贡衰颓年老,其精力一天天衰退,便祇愿意任教而不愿意入国子监。 嘉靖二十七年,祭酒程文德请求把廷试岁贡生祇留下即选之人在礼部内,而其余的全部让他们入国子监。 回报同意。 岁贡诸生联合上疏说,家庭贫困,双亲年老,不愿意入国子监。 礼部又提出请求顺从他们的愿望,而全部让举人入国子监。 又听从其请。 举人入国子监不能按期,南京祭酒潘晟以至于请求设重罚以督促举人必定如期赴监。 于是举人、选贡、岁贡三者交替或盛或衰,而国学的盈虚也就没有一定。 万历年间,工科郭如心上言说:“选贡不是祖宗旧制,其开始想弥补岁贡的不足,其后便妨碍岁贡的路途,请求停止选贡。”神宗认为对。 到了崇祯时代,又曾经实行。 恩贡是国家有庆典或者皇帝即位下诏,以当贡之人充当。 其次就是岁贡。 纳贡看起来比按常例进入国子监的人稍优厚,其实差不多。 荫子入国子监,明代初年因袭前代任子制度,文官从一品至七品。 都能封荫一子世袭其俸禄。 后来便渐渐实行限制,在京三品以上纔能请求封荫,叫做官生。 出自特殊恩赏者,不限于官阶品级,叫做恩生。 有的直接给与官职,有的送入国子监读书。 官生必定要三品京官的子弟,是成化三年听从助教李伸的上言而确定。 当时给事中李森不同意。 皇帝训谕,责备他刻薄;如果不是历任时间很久,政绩显著者,不能无节制地优叙而已。 已得到恩荫优叙,便由提学官考核送礼部考试,如同贡生之例,送入国子监。 当时内阁吕原之子吕葱以荫监补任中书舍人,成化七年即辛卯年,请求参加顺天乡试。 礼部请示,皇上听从其请。 给事中芮畿不同意。 皇帝同意吕憋的请求,不算规程。 但是此后,以恩荫授舍人的人,都能够应举了。 嘉靖、隆庆以后,宰相的儿子有开初授官便任尚宝司丞,径直转官本司的少卿,由光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