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六 (第11/13页)

制吏典不能超过十口,文武官员不得超过三十口;大口银钞十二贯支取盐十二斤,小口减半。

    景泰三年,开始以盐折合供给官吏俸禄粮,以一百四十斤折合米一石。

    京城官每年派吏到盐场,任意非法牟取利益。

    锦衣卫更加凶暴,大都联合巨船私下贩盥,主管部门不敢诘问。

    巡盐御史于是制定各部门食盐的数目,收聚起来一起给予官吏,禁止各司不准下盐场。

    交纳银钞、运送食盐,费用没有地方拿出,吏多逃亡。

    嘉靖年板,吏部郎中陆光祖向尚书严讷进言,上疏请求革除。

    从此之后各部门停止支付食盐,只有户部和十三道御史每年支付如故。

    军队百姓计算人koujiao纳银钞的,浙江每月交纳米三升,买盛一升,而商人送盐到官府,官府为此买进卖出,追催征收的急迫程度超过租税。

    正统时期,采纳给事中鲍辉的建议,让人民自己向商人购买食盐,罢除交纳米的命令,并且买卖十斤以下的不要按私自贩盐论处,而盐钞不除。

    后来一条鞭法推行,便编入正式赋税。

    巡察盐的官,洪武、永乐时期,曾经一再命令御史管理盐税。

    正绕元年开始命令侍郎何文渊、王佐,副都御史朱与言提调监督两淮、长芦、两浙盐税,命令中官御史一同前往。

    不久,因盐法已清理,下敕令召回。

    以后便命令御史管理盐务,依照巡按之例,每年更换作为常规。

    十一年,把山东众盐场隶属长芦巡盐御史。

    十四年,命令副都御史耿九畴清理两淮的盐法。

    成化年间,特别派遣中官王允中、愈都御史高明整顿治理两淮盐法。

    高明请求增设副使一人,判官二人。

    孝宗初年,盐法败坏,户部尚书李敏请求选拔监察执行法纪的大臣清理盐法,便命令户部侍郎李嗣到两淮,刑部侍郎彭韶到两浙,都兼都御史,赐给敕命派遣前往。

    弘治十四年,愈都御史王璟提督管理两淮盐法。

    正德二年,提督管理盐法的,两淮便是愈都御史王琼,闽、浙便是愈都御史张宪。

    后来只有两淮赋税重,时时派遣大臣。

    十年,便是刑部侍郎蓝章。

    嘉靖七年,便是副都御史黄臣。

    三十二年,便是副都御史王绅。

    到三十九年,特别命令副都御史鄢懋卿总督管理四运司,权力尤其重大。

    自从隆庆二年,副都御史庞尚鹏总督管理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之后,便没有特别派遣大臣的事情。

    番人喜欢吃奶酪,没有茶,便会受到病的困扰。

    所以唐、宋以来,推行用茶换马的办法,用以控制羌、戎,而明代制度尤其细密。

    有官茶,有商茶,都贮藏于边防交换马匹。

    官茶间或征收钞,商茶收税大致如同盐法。

    开始,太祖命令商人在产茶之地购买茶叶,交纳钱请求茶引。

    每引茶一百斤,交纳钱二百,不够一引的称畸零,另外置由帖供给。

    没有由帖、茶引以及茶与引相分离的,人们可以告发逮捕。

    设置茶局批验所,检查出茶与引不相符,便是私茶。

    凡是违法贩私茶的,与贩私盐同一罪罚。

    私茶出境,与关卡不盘问稽察的,一同判死刑。

    后来又制定茶引一道,交纳钱一千,凭照给茶一百斤;茶由一道,交纳钱六百,凭照给茶六十斤。

    随后,又命令交纳钞,每引由一道,交钞一贯。

    洪武初年,制定法令:凡是卖茶的地方,命令宣课司收取三十分之一。

    四年,户部上奏说:“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等县,茶园四十五顷,茶树八十六莴多株。

    四川巴茶三百一十五户,茶树二百三 八万多株。

    应该制定法令,每十株,官取其一。

    无主茶园,命令军士采摘,取十分之八,用来交换番马。”依从他的奏言。

    于是各产茶地设立茶课司,制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余,四川一百万斤。

    在秦、洮、河、雅等州设置茶马司,从碉门、黎、雅抵达朵甘、乌思藏,流通茶叶的地方达五千多里。

    山后归德等州,西方各部落,无不以马交换。

    碉门、永宁、筠、连所生产的茶,名叫剪刀麄叶,只有西番食用,而商贩不曾出境。

    四川茶盐都转运使说:“应该另立茶局,征收赋税,交换红缨、毡衫、米、布、椒、蜡以资助国家使用。

    而居民所收的茶,依照江南给引以贩卖的办法,公家和私人两方都得便利。”于是永宁、成都、筠、连都设置了茶局。

    四川人原来以茶交换毛布、毛缨等物以偿还茶税。

    自从确定赋税额数,设立仓库收取贮藏,专门以布买马,人民不敢私采,赋税额数常常亏缺,人民多赔赏交纳。

    四川布政司以此上言,便听凭人民采摘,与番人交换货物。

    又诏令天全六番司人民,免除他们的徭役,专门命令蒸治乌茶交换马匹。

    当初制度,长河西等番商带马进入雅州交换茶,从四川岩州卫进入黎州纔到达。

    茶马司定价,马一匹,茶一千八百斤,在碉门茶课司给与。

    番商往来迂回遥远,而供给茶太多。

    岩州卫以此上言,请求在岩州设置茶马司,而在其地改贮藏碉门茶。

    并且检验马的好壤作为换茶的数目。

    下韶令茶马司仍旧,而制定上等马一匹,给茶一百二十斤,中等马七十斤,马驹五十斤。

    三十年,在西宁改设秦州茶马司,敕令右军都督说:“近来私茶出境,互相贸易者少,马一天天价贵而茶一天天价贱,开启番人玩忽轻侮之心。

    传檄秦、蜀二府,调发都司官军在松潘、碉门、黎、雅、河州、临洮以及造入西番的关口外,巡逻查禁出境的私茶。”又派遣驸马都尉谢达告谕蜀王朱椿说:“国家专营茶,本来是用以换马。

    边地官吏失察,私贩出境,只是交换红缨杂物。

    使得番人坐收其利益,而马进入中国的少,哪裹是用来控制戎狄的办法呢!希望你告谕布政司、都司,严加防范禁止,不要导致失利。”当这个时候,皇帝谋划边防,用茶换马,稳固番人之心,并且用以使中国强盛。

    曾经对户部尚书郁新说:“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以获得马三万匹,四川松、茂的茶也如此。

    贩卖的禁令,不能不严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