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四 (第6/9页)

   便制定官田每亩收税一石以下,民田每亩收税七斗以下的,每石每年征平米一石三斗;官、民田每亩收税四斗以下的,每石每年征平米一石五斗;官田二斗以下,民田二斗七升以下的,每石每年征平米一石七斗;官田八升以下,民田七升以下的,每石每年征平米二石二斗。

    凡是税重的便减轻,税轻的便加重,想使税额平均,而每亩收粮一石的税不曾减少。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说:“开国之初,夏、秋收二次税.麦四百七十多万石,现在少九万石;米二干四百七十多莴石,现在少二百五十多万石。

    而宗室的繁衍,官吏的冗余,内官的众多,军士的增加,全部取自于赋税。

    赋税收入一天天减少,支出一天天增加。

    请求核实祖宗赋税额度和经费多少的数目,一一规划,便知道赋税收入有限,而虚浮浪费不容不节制。”于是户部讨论说:“令天下官吏考绩期满升迁禄秩,必须严格审核任期内的租税,征收解送够数额,纔允许前后任相接替。

    仍请求朝廷亲身实行节俭,为天下领先。”皇帝接纳其言。

    随后谕德顾鼎臣分绦上奏钱粮方面积累下来的四种弊端。

    一是审察清理田粮的旧有数额。

    请求责令州县官吏,在农闲之时,命令里甲等仿照洪武、正统年间鱼鳞、风旗的样式,编造图籍簿册,详细列出原额田粮、字圩、则号、条段、坍荒、成熟步口的数目,官吏予以复核,分别界限地址,寅地检查丈量田亩,详记土地开垦、改正、免除的数目。

    刊刻成书,收聚存放在官库,发散于里中,永远作为考核的依据。

    仍然考虑往年巡抚周忱、王恕提出的简便可行的办法,立为确定的规则。

    取每年实际征收、起运、存留、损耗、本色、折色并处补、暂征、带征、停征等项数目,计算清楚,张榜公布。

    希望官吏不能jianian诈欺骗,而人民免于赔钱亏累赋役sao扰的祸害。

    一是催征岁办钱粮。

    成化、弘治以前,里甲催促征收赋税,粮户交纳,粮长收税解送,州县监收。

    粮长不敢多收额外的聚敛,粮户不敢搀杂水谷糠秕,专门运粮的官军不敢梗阻为难多索取运费,公家和私人都方便。

    近来,主管官吏不再立定限期催促负粮的人户,只是立定限期惩罚粮长,命令他下乡追征。

    豪强的人使用大斛加倍收纳,多方勒索,所到之处鸡犬为之一空。

    懦弱的被权势豪强之人所欺凌,耽误拖延欺骗抵赖,不免变卖财产交纳赋税。

    以至于有的旧有赋役还拖欠着,又责令偿还新赋,一人欠税,株连亲属,无辜的人民死于棍杖拷打监狱囚禁的将近数百人。

    而且过去,每区的粮长不过正、副二名,近来多至十人以上。

    其实收掌管粮的人少,而摊派索要行贿请托使用年例出人多。

    州县一年之间,便要使一百家中等之家破产,祸害没有比此更大的。

    应该命令户部讨论确定条例,转发主管部门执行,审核编制粮长,务求遵循旧有绦规。

    如果州县官吏多征收粮长赋税,纵容下乡,以及不委派里甲催促办理赋税,便用酷刑限期让粮长完成征收的,罚以罪行。

    致使人命多死的,以故勘论处。

    第二点则是议论派官管理和恢复预备仓粮。

    奏疏下发,卢部说:“所陈述的内容都切中时弊,命令主管部门施行。”但是,仍然迁延数年如同以前。

    粮长,是太祖时期命令田地多的人充当此任,催交其乡赋税的人。

    每年七月,州县派官吏偕同到京城,领取验对的符契施行催征。

    粮一万石,粮长、副各一人,按时输税到京,能得到召见,言语合意,便蒙提升录用。

    洪武末年重新制定,每区正、副粮长二名轮流充任。

    宣德年间,又永远充任。

    赋敛泛滥,人民受其危害,有时私卖官粮以牟取私利。

    其罢除的,亏损公家赋税,事情发觉,以至于身死家破。

    景泰年问,革除粮长,不久又恢复。

    自从官军兑粮运送,粮长不再输送到京城,在州县阎里之间多滋生祸害,所以顾鼎臣论及此事。

    不久,御史郭弘化等人也请求通行丈量,以杜绝包赔兼并的弊端。

    皇帝恐怕纷扰,不听从。

    给事中徐俊民说:“现在的田赋,有在官府接受田地,每年供应租税的,叫做官田。

    有江水泛滥沟塍淹没的,叫做坍江。

    有人口流动死绝,田地舍弃而粮税尚存的,叫做事故。

    官田由贫民佃种,每亩交租三斗,有的五六斗,有的甚至一石以上。

    坍江、事故的虚粮,里甲赔偿交纳,有的达敷十石甚至百余石。

    民田的价格比官田高十倍,贫民既不能买,而官田粮税重,常常以收取太多而顾虑,再加上坍江、事故的虚粮,又命令摊派交纳,催逼赋税敲打鞭笞,一年到头役有安宁的日子。

    而jianian谲的富豪狡猾的胥吏却又把自己的田地假报在别人名下,或挪借移用,合并轻税分摊重税。

    这就是小民的疾苦。

    民间凋敝,一天天加重的原因。

    请求制定平均粮税、限定田地的制度。

    坍江、事故,全部予以免除。

    而合并官田与民田为一样,确定上、中、下三个等级按亩收税以平均粮税。

    富人不能超过千亩,任凭他以一百亩供给自己,多余的就增加输纳边防粮税。

    如这样,便多与少有节制,轻与重适宜,贫与富彼此安乐,公与私都充足了。”户部讨论:“疆土、民俗各不相同,命令主管官吏细致谋划各行其便。”其法没有施行。

    过了几年,纔听从应天巡抚侯位的奏请,免去苏州坍海田的粮税九万多石,然而挪借移用,把田地分拨给其它农户以逃税的弊端,相沿而不改。

    到十八年,顾鼎臣任大学士,又上言说:“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交纳的赋税为天下第一,而乡里小吏豪强富户弊害特别严重。

    应该把欺骗隐瞒以及坍荒田地,一一检查核实改正。”于是应天巡抚欧阳铎检查荒田四千多顷,合计租税十一万石有余,用所欺骗隐瞒田地的粮税六万多石予以补充,其余的请求免除。

    户部始终坚持不同意。

    当时嘉兴知府趟瀛建议:“田不分官田、民田,税不分等级,一切以三斗起征。”欧阳铎便与苏州知府王仪全部囊括予以增加或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