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三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三十二 (第6/9页)

读官跪着接受,到开读案前。

    宣读结束,捧着诏书交给朝廷使者,仍然放在龙亭中。

    众官拜四拜,行舞蹈山呼礼,又拜四拜完毕。

    班列之首到龙亭前面,跪下祝福皇帝身体万福,使者弯腰行礼回答:“皇上身体万福。”众官退下,改换服饰拜见使者,并行两拜的礼仪。

    又备好鼓乐送诏书到官亭。

    如果有出使的官员在场,便先于守臣行礼。

    进献书札仪制只有《实录》最隆重。

    皇帝穿戴衮冕服饰,百官穿戴朝服,进献章表称颂祝贺。

    其余纂修书成,便用章表进献。

    重新抄录的副本和记载帝王谱系、历数、政令因革的典册,祇是捧进。

    这里详细记载进献《实录》的仪制,其余可以类推而见。

    建文帝时期,《太祖实录》修成,它的进献仪制无法考查。

    永乐元年,重修《太祖实录》完成。

    在奉天殿官廷正中设置香案,表案在宫廷的束面,在奉天门设置宝车,按照仪制设置仪仗大乐。

    史官捧着《实录》放在车中,皇帝按照大会诸侯群臣的礼仪驾临宫殿。

    百官到宫殿的赤色台阶左右站立,鸿胪寺官员导引宝车到红色台阶上,史官举起《实录》放置在案上,便进入班位。

    鸿胪官进呈《实录》,序班举《实录》于案,依次从官殿中门进入,班列之首从左门进入。

    皇帝起身,序班把《实录》案放置在殿中。

    班列之首跪在案前,赞史官部跪下。

    序班和内侍官一起举着《实录》案进入谨身殿,放在殿中央。

    皇帝又回到座席。

    赞喊俯伏,班首俯伏,站起来,回到原位,赞喊拜四拜。

    赞进呈章表,序班举着章表案,从左门进入,放在殿中。

    赞宣读章表,赞喊众官都跪下。

    宣读完毕,俯伏,站起来,拜四拜。

    进献《实录》的官员退到东面班列,百官入班列。

    鸿胪官上奏庆贺,各官拜四拜,站起来。

    赞喊有制书,史官仍然进入班列。

    赞喊跪下,宣读制书说:“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功德光辉照耀,纂述详细确实。

    朕内心欢乐喜庆,与你们的心情相同。”宣读完毕,俯伏,站起来,行舞蹈仪三遍,又拜四拜,典礼结束。

    万历五年,《世祖实录》修成,续定进献仪制。

    在史馆前面设置宝舆、香亭、表亭,皇帝穿戴衮冕驾临中极殿,百官穿朝服排列等候。

    监修、总裁、纂修等官,穿着朝服到馆前。

    监修官捧着表放在表亭中,纂修官捧着《实录》放在宝车中,鸿胪官引导迎接。

    奏鼓乐,用伞盖,从会极门下台阶,到桥南,从中路行进。

    监修、总裁等官员跟随在表亭后面,从二桥行进到皇极门。

    装载《实录》的车从中门进入,表亭从左门进入,到达宫廷的赤色空地的案台前。

    监修官捧着表放置在案上,纂修官捧着《实录》放置在案上,都在石阶柬面站立侍候。

    内殿百官行礼完毕,皇帝出来到达皇极殿。

    监修、总裁等官进入,都按照永乐时的仪制进呈《实录》、进献表。

    第二天,司礼监官员从内殿送《实录》下殿,仍然放在宝车中,使用伞盖,与监修总裁官一同送到皇史宸恭敬地藏起来。

    明朝初年制定制度,凡是王府遇上皇上生日和冬至日、正月旦日,事先陈设好各种器具。

    王穿戴冕服走到君位前拜四拜,到香案前跪下。

    进献表结束,回到原位,拜四拜,行三遍舞蹈礼,山呼,又拜四拜。

    百官穿着朝服,随班行礼。

    进献皇后的笺仪式也如此,只是不行舞蹈礼,不山吁。

    进呈皇太子的笺,王穿戴皮弁服,行八拜礼仪,百官穿朝服,随班行礼。

    凡是进呈贺表贺笺,皇子封王的,在天子面前自称为“第几个儿子某王某人”,称天子为“父皇陛下”,称皇后为“母后殿下”

    如果是孙子,便自称为“第几个孙子某王某人”,称天子为“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为“祖母皇后殿下”

    如果是弟弟,则自称为“第几个弟弟某人封某”,称天子为“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为“尊嫂皇后殿下”

    侄儿则自称为“第几个侄儿某人封某”,称天子为“伯父皇帝陛下”,或“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为“伯母皇后殿下”,或“叔母皇后殿下”o如果是辈分高的亲属,便自称为“某封臣某”,称天子为“皇帝陛下”,称皇后为“皇后殿下”

    如果是侄孙以下,便称“从孙、再从孙、三从孙某封某”,都称皇帝皇后为“伯祖、叔祖皇帝陛下“伯祖母、叔祖母皇后殿下”

    到世宗时,纔命令各王府上呈表笺,都用皇帝名号,不能用家中人的礼仪。

    凡是在外地的百官进呈贺表贺笺,前一天,在官署以及街道结挂彩缎。

    文武官员各自斋戒沐浴,住宿在本官署。

    清晨,在庭中设置龙亭,在露台设置仪仗鼓乐,在龙亭前设置表笺案,在表笺案前设香案,在龙亭柬面设置进表笺的官位。

    戒夜更鼓打过初更,各官员穿好服装。

    打过二更,班列之首穿好服装到香案前,清洗印章盖好印,把表笺放置在案上,退下站立在临时幕帐中。

    打遇三更,各官员入班列拜四拜,班列之首到香案前面。

    赞礼官跪下,众官都跪下。

    执事的人跪着把表笺交给班列之首,班列之首跪着交给进表官,进表官跪着接受,放置在龙亭中。

    班到之首复返原位,各官员都拜四拜,舞蹈三遍,山呼,拜四拜。

    金鼓仪仗鼓乐百官走在前面,进表官在龙亭后的东面。

    到郊外,把龙亭向南方放置,仪仗鼓乐如先前一样陈列,文武官员站立侍候。

    班列之首取表笺交给进表官,进表官上前在马上接受表,便启行,百官退下。

    《礼记》上说:“乡饮酒的礼仪如果废除,那么争斗的案件就繁多了。”所以《仪礼》所记,只有乡饮的礼仪施及平民百姓。

    从周代到明代,各代礼仪都有不同的增减,而这种礼仪没有废除。

    洪武五年,下诏命礼部上奏制定乡饮酒的仪式,命令主管官吏与学官率领士大夫中年老的人,在学校施行,民间乡里也施行。

    洪武十六年,下诏向天下颁布《乡饮酒礼图式》,每年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在儒学举行。

    乡饮酒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