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少年红孩子惘心事 (第6/6页)
,他们都满足地乐了。这个小屋很不错,墙都涂成了宝石蓝色,有种梦幻的气氛,还可以听音乐看黑白电视聊天。如果我也能住在这种地方就好了!如果我也有这样一起生活的朋友该多好。他们两个人抽起烟来,还问我们要不要。我们拒绝了,说不会。和王淼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后,我对他们“这种人”的印象不再像从前那样对立了。以前觉得他们不可思议,现在倒也没什么,只是他们比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要自在、偏激一些罢了。 “我看吴佐喆好像对你有意思,他刚才一直跟你说话。”回家的路上,马洁说。 我没表态。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喜欢我吗?这样的喜欢来得太容易了吧? 有天晚上传达室里,有一个油嘴滑舌的小伙子拿着一封信问我和马洁:“林嘉芙是谁?”我们根本就没搭理他。 也许他就是另一个张学军。还没有相识我就看出了前途和结局,我不再对这样的偶遇抱有任何幻想。 前几天张科还冒冒失失地告诉我十班有个男孩儿要跟我交朋友,这可是件棘手的事,她说她也不认识那个男孩,何况又是外班的。可能是谁呢?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也许这一切是个骗局也不一定呢。 为了查找学习资料,我翻开了以前的书夹,恍然间,我翻到了里面最隐秘的一层——海报。拿起海报,我一张张看起来,从第一张的招聘启示,到八一与健力宝比赛,再到招收干事…我不禁为之颤抖,那一张张富有感情、五彩斑斓的海报,那一篇篇虽稚嫩虽不知天高地厚却热情洋溢的海报,我常常地感到这里曾洒下我和所有校学生会体育部成员的汗水。 那一刻的感受是奇特的、感人的,我回忆起了当初和同学们一起贴海报,和王姗姗、贾佳、蔷薇一起画体育部的创刊号;甚至,和白茹作对的事情;激昂演讲的时候… 早以为自己忘记了过去的岁月,过去的,都是不堪回首,而昔日重现,我才发现它们在我心里占着多大的比例!是的,这是一段我走过的岁月,菁菁校园中有苦有乐有笑有泪的日子,一段多么好的日子啊,尽管已经过去… 陡峭的悬崖曾印下攀登者血汗的印痕;天宇里有鸟飞过,丰满的翅膀抹去了飞翔的痕迹;夜空里有流星滑过,划下的亮弧悄然间隐去,辉煌只在一瞬。 不在乎是否能留得下痕迹,只要真正走过。若干年后可能有一天,我可以很骄傲地给别人展示这些海报,我曾经做过、经历过、感受过、爱过。 我一遍遍地播着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电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人接。连心理咨询热线都没人接,怎么回事?我正一点一点失去我的东西,朋友,心情,老师的信任…我现在心里有许多困惑,难受极了,也苦闷极了,快到期末考试了,我却还未进入状态,我不禁又想起了初二的那个冬天,那时候我还拥有陈宇磊,现在呢?今年比去年更糟了,我几乎都要相信我是为苦难而生了。 贺征一直没有送我贺年卡。我幽怨的眼神常常注视着他的背影。难道就像王姗姗所说,他早有预谋,当初我接近只是为了追马小婷,现在我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我甩掉?他甚至都很少再看我,幸好偶尔眼神相遇,他并没有别人注视我时那种冷漠和轻视的味道。 即使是上不了什么台面的事,学校还是组织全体初三学生去海淀区的某个露天体育场参加职高、中专、技校的提前招生会。那天很冷,所有人都捂着严严实实的大棉袄,cao场上到处摆满了各个学校的招生启示和宣传单,北风呼啦啦地吹着,我们依次走过展台,看到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学校就上来作自我介绍。除了学习最差的学生指望着提前招生走掉,没有人对此过份认真。谁都知道苦读九年,最终的目的是要参加中考上高中考大学。 有家学校的女老师吸引了我的目光,她不年轻也不老,大概三十左右,但看上去极年轻。很瘦很白,头发短短的染成浅黄色,很是简约时髦。她也在看我,我便走过去。“我是西X中学英语老师,你平时英语怎么样?”“还行,不是很好,有时候喜欢听英语歌。”“那你唱一首听听。”这可难住了我,我思索了一下,唱了几句:“Sayyousayme,sayitalways,that’showitshouldbe;sayyousayme,sayittogether,actually…”她也跟着唱起来,边唱边打拍子。 回学校的车上,学生被挤得东倒西歪,贺征就站在我的不远处,我看着他,这次,他没有躲闪我的注视,他的眼神里有一种不得而知的忧伤的东西。我更难过了,低下头不想再看。他费力地把手探向衣兜,好半天才拿出一样东西,没想到,居然是给我的。是一张贺卡!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贺年片,里面写着一行字:“祝你新年快乐!友:贺征。”哦,贺征! 在孤独的驱使下,我开始给《中外少年》投稿,编辑冬子很喜欢我的作品,好几次都登了。他来北京时,约我在天安门见面,我们一起逛了中山公园,正好有郁金香节,我们还拍了照片。那是初三时我少有的几张照片。有一天《中外少年》上刊登出一份北京记者站招记者的启示,联系人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学生。几周后收到他的来信,约我和其他的小记者周六下午去他的学校开会。看着那个印着“北京广播学院”的信封,我琢磨半天,这到底是个职高还是技校?怎么名字看起来那么怪? 周六上午十点钟我就出发了。由于不知道北广在哪儿,我只好边骑边问,所有人都说一直向东,太远了,还是坐车去吧。从万寿路到广播学院,一共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当我找到他的宿舍时,已经是下午二点钟了。他的墙上贴着一张近来风靡大陆某位香港玉女明星的海报,特别清纯。开会倒没用多长时间,回家时我骑了五公里后实在饿得受不了,摸出临走前管我妈要的五块钱,在路边小摊吃了碗牛rou面。冬天小铺的门玻璃上都蒙了层白霜,没什么客人。我低下头就吃,饿极了吃什么都香,吃饱后,我抹抹嘴,这才想起还有大半的路没骑。腿就突然有点软。 很快,贴着我照片的记者证就寄到了我家楼下,我开始拿着这张证采访摇滚乐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