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_五北方的邻居不好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北方的邻居不好惹 (第2/3页)

大笑,声嘶力竭地喊道:“烧吧!死吧!死了干净,这个龌龊的世界,有什么看头?”

    楚王府的上下人等在睡梦中被浓烟熏醒,大家慌张地跑出来,发现大火是从元佐的卧室烧出来的,仆从们拼命地冲进去,将元佐和家眷从大火中救出来,因火势太大,根本就无法扑灭,一座富丽堂皇的楚王府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焦土。

    楚王府的这场大火烧红了半边天,轰动了汴梁。赵炅询问失火原因,得知是元佐有意纵火,怒不可遏,立即派御史将元佐抓起来,下诏将他废为庶人,遣送出京城,贬至均州。

    宋琪率百官上表,为元佐求情,请皇上念他有病在身,留在京师。

    赵炅不答应,命令元佐立即出京,不得逗留。后经宋琪等多次恳求,赵炅才下诏召回元佐,此时,元佐一行已经走到了安徽黄山。

    元佐奉诏回京后,被幽禁在南宫,他似乎对先废为庶人逐出京师,后奉召回京幽禁于南宫的事麻木不仁、泰然处之,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发疯时就发疯,过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生活。

    有人说元佐确实得了疯狂病,无药可救;也有人说元佐是在装狂,以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和对皇位的拒绝。孰是孰非,没有定论。

    在元佐纵火焚烧楚王府这个事件中,有一个特殊人物,他就是陈王赵元佑,家宴之后,是他去楚王府探望元佐,并将父皇设家宴之事告诉元佐的。至于他到底说了些什么,竟导致元佐如此愤怒,一气之下纵火烧了楚王府,这是一个谜。而当赵炅得知楚王府的一场大火是元佐的杰作时,想也不想,就将元佐废为庶人,这中间是否有其他原因,是不是元佑向赵炅说了什么?仍然是一个谜,说不清,道不明。后来的事实是,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为准皇储,顶替了元佐的位子。

    3、贺家父子的歪点子

    宋军兵败雁门关六年之后的雍熙三年(986年),雄州守将贺怀浦上表,请求朝廷出兵,北取幽、蓟,收复燕云十六州。

    贺怀浦是太祖赵匡胤的原配夫人贺皇后的胞兄,曾任指挥使,儿子贺令图,出任雄州守将。此人夸夸其谈,好谈国事,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上这样一道奏折呢?原来,辽国内部这时出了问题。

    辽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最初居住在黄河附近,自称是神农氏后裔,聚成部落,称为契丹。五代朱梁初年,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并吞众部落,称帝,建立辽国,辽人称耶律阿保机为太祖。

    阿保机死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帮助后晋灭了后唐,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辽邦,石敬瑭做了儿皇帝,到石敬瑭的儿子继位,虽然对辽人恭顺得不得了,但耶律德光还是觉得不过瘾,他自己也想过一把皇帝的瘾,便举兵推翻了后晋,改国号辽。

    耶律德光虽然自己想做皇帝,但他太不懂得爱护自己了,打仗的时候,不但纵兵抢掠,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杀狐岭一战中,不幸战死,夺来的江山,没福享受,便撒手归西了。辽人称耶律德为光太宗。

    耶律德光死后,他的侄子兀欲继位,更名为阮。耶律阮在位仅五年,便被臣子们谋杀了。辽人称耶律阮为世宗。

    耶律德光的儿子兀律继位,改名为璟。耶律璟是个酒徒,嗜酒如命,还喜欢狩猎,不理朝政,近侍们对他很失望,合谋杀死了他,辽人称耶律璟为穆宗。

    兀欲的儿子耶律贤继位,就是辽景宗。景宗用萧守兴为尚书令,立萧守兴的女儿燕燕为皇后。燕燕色技过人,兼通韬略,坐上皇后的宝座后,见丈夫是个疾病缠身、懦弱无能的庸君,便干预起了国政。景宗本来就有病,对国事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见皇后插手国事,干脆撒手不管,将朝廷的一切事情都委托给燕燕裁决,时间久了,国人只知有萧后,不知有景宗这个人。

    辽景宗耶律贤病逝,儿子耶律隆绪继位。

    耶律隆绪还是一个小孩,什么也不懂,辽国的政权实际上由燕燕掌管,史称为萧太后。萧太后恢复大契丹国号。

    萧太后用韩德为政事令,兼枢密使,总宿卫兵。耶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号令严明,威震朔漠。

    贺怀浦就是在这个时候向朝廷上表的,他认为契丹主年幼,萧太后掌权,孤儿寡母,有机可乘。

    赵炅本来就好大喜功,对高梁河之败一直耿耿于怀,接到贺怀浦的奏折,认为收拾北边这个邻居的时候到了,不顾有些人的劝谏,决定分兵三路北伐:

    东路军由曹彬为幽州道行营都部署,崔彦进为副,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出师雄州,北上攻涿州;中路军由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兵飞狐;西路军由潘美为云、应、朔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出兵雁门关,征伐辽国,以取幽、蓟。

    赵炅坐守京师,遥控指挥。这时是雍熙三年(986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出征为“雍熙北伐”

    山前、山后,是当时人们对燕云十六州的一种习惯称谓,位于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七州被称为“山前”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蔚九州则是“山后”

    大军临出发时,赵炅特别叮嘱曹彬,说潘美率领的西路军可以先取云州,有十万之众的中路军虚张声势,进取幽州,途中要慎重缓行,不得贪功急进,契丹知宋军大兵来攻,必定要去救范阳,无暇顾及后方,到那时,再率兵冲杀前去,可望马到成功。

    赵炅的计划盘算得很好:即先让东路军步步为营,缓缓而行,吸引契丹军的注意力,借以牵制契丹兵力,西路军则采取大迂回的战略,攻取山后再会合中路军东进,对幽州形成夹击之势,一战夺取幽州。

    北伐之初,战争的进展似乎是按照设想在发展,取得一些胜利。

    中路军田重进率兵出飞狐县南,连破契丹兵,生擒契丹兵主帅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飞狐、灵邱的契丹守将见宋军势大,自知不敌,先后竖起白旗,开城投降了宋军。

    西路军潘美率军从西径关进兵,与契丹兵大战寰州城下,大败契丹兵,寰州刺史赵彦章开城投降,接着进攻朔州,节度副使赵希赞也出城投降,转攻应、云等州,所向披靡,捷报频传。

    曹彬率领的东路军也不示弱,他似乎忘记了皇上临出发时要东路军缓行的旨意,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进军速度,派遣先锋李继隆接连攻下固安、新城,并乘势攻占了涿州。

    前方的捷报传到汴梁,百官都向皇上祝贺。唯独武胜军节度使赵普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自宋军征伐幽、蓟以来,老百姓为了向前方运送军需,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