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_五北方的邻居不好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北方的邻居不好惹 (第1/3页)

    五 北方的邻居不好惹

    1、皇宫失火后罢了封禅之念

    赵炅的心情很好,因为对皇位继承有着潜在威胁的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不是自杀,就是病逝,他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眼前的一切是阳光灿烂,天下太平。他的这种心情,也感染了朝中的几位大臣,宰相宋琪、李昉等人建议他赴泰山封禅。赵炅心里也痒痒的,但没有立即答复。李昉见皇上虽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便紧锣密鼓筹备泰山封禅的事情。

    封禅泰山,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东夷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祭天仪式。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在东岳泰山筑土为坛,祭天叫“封”报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梁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辟场祭地,称为“禅”报地之功。

    古代帝王为何热衷于泰山封禅呢?因为古人认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离天最近,人间的帝王应到那儿去祭天,表示受命于天。泰山封禅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同时还是皇帝向天下昭示国家繁荣昌盛、天下太平的景象,进而炫耀自己丰功伟绩的一个机会。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之所以热衷于泰山封禅的原因。

    秦始皇是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封建帝王,汉武帝是封禅次数最多的封建帝王,先后五次到泰山封禅,唐太宗李世民虽然英明神武、国力强盛,但他一生都没有赴泰山封禅。

    汉武帝提出赴泰山封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统天下;天下太平、长治久安;有祥瑞不断显现。

    泰山封禅,内宫嫔妃、文武百官都要跟随,封禅的队伍有数千人之多,沿途州县都要接待,友好邻邦要来祝贺,人、财、物的耗费是一个天文数字。

    唐太宗一生不封禅,目的就是为节约民力,汉武帝对封禅乐此不疲,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老百姓怨声载道,连史学家司马迁也颇有看法。

    山东泰安流传着一则故事:有一年,汉武帝听说泰山奶奶显灵,带领群臣来到泰山,打算先拜泰山奶奶,然后封禅。路上,泰山附近沿途乞讨的乞丐突然多了起来,无论是谁,钱再多也施舍不到山顶。汉武帝想,我是一国之君,金银无数,还能舍不到山顶?他让人从济南郡装了满满二十车铜钱,每个乞丐一枚,一路施舍过去,不料乞丐越聚越多,未到山腰,二十车铜钱已散尽。汉武帝心有不甘,又让人从泰安府拉来二十车铜钱,继续施舍,钱又舍光了,仍有乞丐蜂拥而来,再叫去拉钱,告知银库已空。汉武帝举头一望,离山顶还很远,只好对乞丐说:“今天没钱了,你们都回去吧!”汉武帝到了山顶,跪在泰山奶奶面前磕头行礼,抬头看时,忽见香台上方香烟缭绕,形成十四个大字:

    一人求神花万贯,众人如草废家园。

    等到烟雾散去,汉武帝惊呆了,四下望去,见他刚才舍钱的地方草尖上顶着的是钱,花瓣上托着是钱,树枝上挂着的还是钱。

    这个传说,是对汉武帝封禅提出了善意批评,他是个聪明人,一点即破,知道自己挥霍无度,已是人神共怨,托泰山奶奶予以告诫。他立即结束封禅大典,返回长安,重拟诏示,减轻赋税,发展生产,西汉王朝又开始富裕起来。

    就在几位大臣紧锣密鼓地筹备封禅大典之时,皇宫内的乾元殿和文明殿突然先后无故失火,其实并不是无故,而是没有查出失火的原因,赵炅以为这是天象示儆,立即罢了封禅的动议。

    2、皇子纵火自焚

    赵炅做了十年的皇帝,中宫还是虚位以待,后宫缺一个领班的。李妃德貌双全,进宫数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赵炅正式册立李妃为后。皇上封后是一件大事,文武百官少不得要朝贺,礼尚往来,做皇帝的就赐宴群臣,君臣同贺。

    赵炅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封后之后,心情更加好了,次年春,他召集文武大臣到御花园赏花,对大家说:“春风送暖,万物生机,四方无事,国泰民安,朕愿与民同乐,面对太平盛世,大家可以吟诗赋词,以抒情怀!”

    这样的事情已经有无数次了,群臣都知道皇上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人人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将那些溢美之词挖出来,搭配、拼凑,变成一篇篇歌功颂德的诗、词、赋,送到皇上的御案上。虽然说仓促之间文采不怎么样,但吹嘘溢美之词用到了极致。赵炅看到这些歌功颂德的好文章,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将这些诗文评论、赞扬一番。群臣见顺利地交差了,皇上也高兴了,尽欢而散。

    赵炅的大儿子赵元佐,是第一个李妃所生,自幼聪明过人,长相很像父亲,颇得赵炅的欢心。元佐长大成人后,博览群书,善于骑马射箭,曾随赵炅出征太原、幽州,在军前会议上,元佐经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使赵炅更加喜欢这个儿子,班师回朝后,拜检校太傅,加职太尉,晋封楚王,命工部特地建造了一座宏伟气派、富丽堂皇的楚王府赐给元佐,以示对他的宠爱。

    赵元佐虽然身为皇子,在性格上与赵炅却有些不同,他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特别是在赵炅迫害秦王赵廷美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赵廷美获罪重病期间,元佐多次恳请父皇赦免叔父赵廷美,将他召回京中治病,赵炅不但没有答应元佐的请求,反而还将他痛骂一顿,说他吃饱了没事干,不懂得做父亲的良苦用心。赵廷美死于房州之后,元佐对父皇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对叔父的辞世悲愤成疾,竟到了发狂的地步。左右仆从,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小错,元佐都要用刀、棒来惩罚他们,弄得左右仆从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接近他。赵炅命太医为元佐诊治,并且还大赦天下,以求上天保佑元佐的病早日康复,然而,元佐的病情并没有多大起色。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赵炅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家宴,因元佐病还没有完全好,就没有请元佐赴宴。散宴后,陈王赵元佑从楚王府门前经过,顺便进去探望这个有病在身的哥哥。

    元佐得知父皇设家宴没有请他,以为父皇抛弃了他,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左右仆从见他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害怕他发酒疯打人,站得远远的不敢近前,出人意料的是,元佐放下酒杯之后,竟悄悄地上床睡觉去了,一点也没有发脾气惩罚人的迹象。左右仆从见他酒足饭饱后不发怒,悄无声息地去睡觉,虽然有些奇怪,但谁也没有多想,收拾好一切,各自去睡了。

    元佐其实并没有醉,躺在床上只是假寝,过了一会儿,等大家都睡了之后,他悄悄地爬起床,在寝室内放了一把火,先将蚊帐点着,火势立即向四周蔓延,瞬间突破屋项,顿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元佐站在大火中拍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