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皇位继承不合法 (第4/4页)
科取士,特别留意张齐贤这个人,欲在高位取中。谁知张榜时,张齐贤排在几十名以外,名次靠后。赵炅很不高兴,也很为难。做官,必须是进士及第,进士也有等级,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后面按名次排列。 状元及第,钦点翰林,可以留在中央工作,榜眼、探花,也能在中央谋个官职。名次靠后的,都只能到地方去做个知县什么的,有的甚至只能待补,等哪个职位出缺后,再由吏部派候补的进士去补缺。 按张齐贤的名次,是不能留在中央任职的。赵炅本想开个后门,又怕难以服众,引起大家的不满,想来想去,为了解决张齐贤的问题,赵炅下诏开特例:赐这一榜一百三十名进士全部留在京师任职,这样,张齐贤理顺成章地做了京官。 赵炅想摸一下国库的底,带着宰臣们,来到左藏库,看到里面积储的财物,高兴地对宰相们说:“左藏库、封桩库储存的金帛、物资堆积如山,简直是用都用不完。先帝高瞻远瞩,为北伐之战准备下如此丰厚的储备,实在是令朕敬佩得很。” 财政上有了保障,赵炅北伐的信心更强了。 6、泉漳纳土、吴越归地 赵炅即位后,国家承平,一晃就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三月。吴越王钱俶、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相继入朝。 陈洪进,泉州人。唐后主李煜时任命为清源军节度使,节度泉、漳等州。太祖下扬州、平荆湖之后,声威大震,陈洪进非常害怕,派人到汴梁,向朝廷上表,自称是清源军节度副使,暂时管理节度使之印,恭请朝廷下旨定夺。 太祖派人前去慰问,从此以后,陈洪进岁岁来贡。乾德二年(964年),诏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开宝八年(975年),赵宋平定江南,陈洪进惶惶不可终日,派儿子陈文灏到汴梁进贡。太祖诏令他入朝谒见。陈洪进不敢推辞,立即起行,走到剑南州的时候,听说太祖已经驾崩,便原路返回。 陈洪进看到众多节度使的地盘一个个都被宋廷吞并,知道自己的末日也快到了,与其等着宋廷来收拾,倒不如自己主动送上去,还落得个人情。于是,他采纳了幕僚南安刘昌言的建议,上表请降:主动献上所管辖的漳、泉二州的版图,共十四个县。这就是历史上的“泉漳纳土” 有人纳土归降,赵炅当然高兴,诏令嘉奖:授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炅这是学了太祖赵匡胤的招数,对于投降的一方之主,封一个虚职的高官,赐给府第,好酒好rou地供养着,但要留在京师居住,再也不能返回他原来的地盘。但在政治上,这些人彻底地失去了自由。 陈洪进纳土归降,赵炅高兴,吴越王钱俶却高兴不起来。 五月,吴越王钱俶带着数以万计的礼物,入朝进贡。如此厚贡,就是想取悦赵炅,不要刁难他,让他早点回归故里。然而,事情并没有按他的思路发展,他的命运捏在别人的手里,他自己主宰不了。他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汴梁,赵炅对他也很和气,还赐给他“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但就是不说让他回去的话,钱俶虽然恳求了三十八次之多,赵炅仍然不松口,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你独霸一方的时代,是不是该结束了? 钱俶心里非常恐惧,但实在不愿将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他还想努力争取一下。于是向赵炅上表,请求罢去吴越王的封号,撤销天下兵马大元帅,解除兵权,情愿解甲归田,终享天年。 赵炅拒绝了他的请求。 放弃权力不行,想走也不行,吴越君臣陷入了恐慌之中。 陪同钱俶来朝的崔仁冀是个聪明人,他劝说吴越王向宋廷纳土,只有这样,才能有善终,否则,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其他人都不同意纳土,崔仁冀急了,厉声说:“不纳土又能怎么样?吴越距汴梁有千里之遥,我们的命运捏在他人手里,除非能生出翅膀飞回去,不然,就在这里等死吧!好汉不吃眼前亏,纳土吧!纳土还可以保得一命。” 钱俶彻底绝望了,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只好听从崔仁冀的建议,向赵炅上表,献吴赵所辖两浙十三州、一军、八十六个县,史称“吴越归地” 赵炅当然是笑纳了,下诏嘉奖钱俶,并封钱俶为海国王,其子侄、旧吏也都得到了封赏。接下来,任命老宰相范质的大儿子范旻为两浙的军政长官。钱氏的亲属以及境内的旧吏全部迁到汴梁,人员和物资装满一千零四十艘船。 吴越自钱镠得国,历经三世五王,共八十一年而亡。到此,东南一带,尽归宋朝所有。 吴越归地和泉漳纳土,使赵炅的信心陡涨,但他觉得还是遗憾,原因为这些都是靠威胁和高压手段取得的,虽然得了实惠,可在形式上一点儿也不壮观。更为重要的是,赵炅有个说不出口的心结,他总觉得自己在承受着太祖赵匡胤的余荫,走不出皇帝哥哥的阴影。他很想搞出些大名堂,借以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 他要完成太祖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使自己的功绩超越皇兄太祖,做一个流芳千古、名垂青史的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