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不服我去死吧 (第3/4页)
准备,伺机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筠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派李守节亲自将北汉刘钧的书信送往汴梁。 赵匡胤看信后,对李守节说:“你们父子忠诚,朕感到很欣慰,你就留在京师效力,你父亲那里,朕派人前去慰问。” 李守节留在汴梁做了皇城使,赵匡胤亲自写了一封诏书,派人送往潞州。 李守节留在汴梁,见京城的形势稳定,各镇都先后上表归诚,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于是写信给父亲,劝他不要再生异心,归顺大宋。 李筠一意孤行,不听儿子的劝告,竟然扣押了朝廷派去的钦差。 赵匡胤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恼火,立即召见李守节,冷笑着说:“你父亲反情已现,你就留在汴梁抵罪吧!” 李守节慌忙拜倒在地,颤声地说:“臣劝过父亲,叫他不要生异心,陛下若放臣回潞州,臣将会极力劝阻父亲弃邪归正,归顺朝廷。” “好!”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说“朕知道你不像你父亲,现放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朕没有做天子的时候,他可以自由行动,朕既然做了天子,他就得守臣节,不可轻举妄动,如不识时务,公然与朝廷为敌,必将是死路一条。” 李守节回到潞州,发现这里早已是弓上弦、剑出鞘,大战在即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角落。他急忙赶到父亲的官邸,苦苦地劝说父亲不要轻举妄动,免遭杀身之祸。 李筠是个犟驴子脾气,铁了心要反宋,谁也阻挡不了,他不但不听儿子的劝告,反而将儿子臭骂一顿,说他是个没有骨气的孬种,不配做他的儿子。 李守节大哭而去。 李筠采取行动了。他向天下发布檄文,历数赵匡胤的罪状,说他起兵反宋,并不是与赵匡胤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谋夺了后周天下,他要为周世宗的后代讨回一个公道。接着,他将赵匡胤派到潞州的监军周光逊五花大绑捆起来,派人送往北汉,交给北汉皇帝刘钧作为觐见之礼,请他派兵前来助战,共同攻打汴梁。 北汉援军还没有到,李筠的军事行动就开始了。他派骁将儋珪,率兵数百,袭击泽州。 泽州刺史张福,并不知潞州李筠已经反宋,当儋珪率兵到达泽州城时还以为是友军来了,大开城门,迎接儋珪。谁知他迎来的不是友军,而是煞星,结果就可想而知。儋珪率兵进城,在张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张福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莫名其妙地去了枉死城。 李筠得知儋珪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拿下泽州,高兴异常。 李筠手下有个幕僚叫丘仲卿,此人对兵法颇有研究,头脑也很冷静,他向李筠献计说,潞州孤军起事,非常危险,虽然有北汉支援,但赵匡胤兵多将广,很难与其抗衡。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驻扎虎牢关,据洛阳,向东以争天下,这才是上策。 丘仲卿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从潞州、泽州一带撤军,西下太行。这样,就会点据黄河上游、进而控制黄河沿岸的回洛、河阳等大部分粮仓,切断东京汴梁的漕运之路,因汴梁的粮食都是从江南通过漕运运来的,切断漕运之路,就是断了宋的粮道。如果真的这样,到底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李筠刚愎自用,狂妄无谋,不但没有采纳丘仲卿的正确建议,反而还沾沾自喜地说:“我是周朝老臣,与周世宗义同兄弟,禁卫军中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部下,知道我起兵讨逆,一定会倒戈归我。” 丘仲卿见李筠固执己见,默然退出。 北汉皇帝刘钧接到李筠请求信,决定挥兵南下,会同李筠攻打汴梁。有人说,李筠举事轻浮,不足以成大事,倾举国之兵贸然与宋宣战,是很危险的。刘钧不听,率兵南来,李筠迎接到太平驿,向刘钧行跪拜之礼。 刘钧笑纳了李筠的跪拜,封李筠为平西王,并赏赐三百匹战马。 李筠为刘钧摆酒接风,筵席间,李筠说自己世受周室厚恩,无以为报,赵匡胤是个卑鄙小人,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谋夺了周室天下,心里不服,故而起兵反宋。他的本意,无非是说他与宋势不两立,反宋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李筠算得上是一个没脑子的赳赳武夫,他忘却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北汉与后周,有不共戴天之仇,周太祖郭威夺走了后汉江山,刘家的两任皇帝,一死一废。周世宗指挥的高平之战,更是让刘钧刻骨铭心。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引起了刘钧的极大不快,并对李筠的忠心产生怀疑。由怀疑而起了疑心,他将宣徽使卢赞派到李筠的队伍中任督军,监督李筠。 李筠见刘钧给自己派了个督军,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这是不相信自己,在返回潞州途中,与卢赞不断发生摩擦。卢赞将这件事情密报给刘钧。 刘钧反过来又派人前来替他调解矛盾。李筠心里终究还是不舒服。只是箭在弦不得不发,只好命儿子李守节留守潞州,自己率兵南下。 李筠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与赵匡胤叫板的人。 4、去死吧! 李筠在潞州公然起兵反宋、并勾结北汉兴兵来犯的消息传到汴梁,举朝震惊。文武百官纷纷上表,请求平定叛乱。 赵匡胤并没有惊慌,反而非常平静,因为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区区一个有勇无谋的李筠想与赵宋叫板,那就是螳臂当车。他知道自己做了皇帝,不服气的人很多,李筠只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叫板的人。 赵匡胤要杀一儆百,枪打出头鸟。打掉了出头鸟,看你其他鸟还敢叫?他命令石守信为统帅,高怀德为副帅,率兵北上。 这就有了新婚燕尔的高怀德告别娇妻燕国长公主,披挂出征的事情。 赵匡胤久经沙场,对战事显然是胸有成竹,他命令石守信、高怀德统帅前军,从西路洛阳出发,再由孟津北渡黄河,昼夜兼程,直插太行。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大军渡过黄河后,要快速前进,直扑天井关,扼守险要,不要放李筠西下太行,以防他切断宋军粮道;告诉他们,他将命慕容延钊、王全斌从东路出兵,与西路军遥相呼应,叫李筠插翅也难飞。 真是智者所见略同,赵匡胤所施用的排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