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永不岛 (第5/7页)
取之不尽的血源。况且,植物给人类供血不会传染病毒,是真正安全的血。 游艇一靠岸,连我在内共73名病毒性嗜血症患者就被送进了小岛南部的血液研究中心。着是由日本、法国、加拿大三国合作组建的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大都来自以上三国。由于在植物中培育的带人类基因的血液(简称植物血)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对外公开,陈平的朋友能找到这个地方实在是有点本事。 上岛的第一天,每位患者都接受了“植物血反应测试”第二天,研究人员就开始用相应血型的植物血为我们置换体内带病毒的血液。 第一次置换了1000cc的植物血,我觉得全身发痒,不是难受的搔痒,而是春风拂面时那种柔和的感觉。 研究人员计划在一个月内逐步把我们体内的血液全部置换成植物血。在此期间,允许病人们互相串门,他们也可以由医护人员陪同,在岛上散心。我安然享受这唯一的权利,到孟澜的病房去,对他冷嘲热讽了一番。 刚开始他完全不愿搭理我,就那样躺在床上,神情呆滞地望着天花板。他身体两侧各连着一根管子,一头是输血袋里的植物血源源不断地注进去。 我的目光在两根管子之间游移。“我说,我们可以做一个游戏。”我的语调轻松极了“等下面的袋子满了,上面的袋子空了,就把它们对调一下。” 一直朝上的那张面孔终于转向我这一边:“为什么拿生命当儿戏?” “哈,”我干笑了一声“生命不就是上帝的玩笑么?” 他望着我不做声。 “我就是那样的一个玩笑。”我平静地宣布。 确切地说,我是一个人为的玩笑。 我是一个3P人。某个有钱的老女人想生孩子,又怕自己的生殖细胞质量不高,于是从一位年轻女性那里买来健康、有活力的卵细胞,通过手术抽出新鲜的卵浆注入她衰老的细胞里,那个生殖细胞再与一位男性的jingzi结合,放入zigong后经十月怀胎,就变成了我。 人谁无父母,长幼有叙,是为人伦。 3P婴儿比起借腹生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后者在遗传学上只有一对父母,前者却有三个。我他妈的不是人。 那我又是他妈的什么东西? 孟澜侧了侧头。因为他仍躺在床上,这个动作看上去特别可笑。“后来呢?”他问,对我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我两岁那年,老女人越想越惶恐,生怕我会变成怪物,就把我送回当初做手术的研究所…供医学研究之用。” 沉默。 “公布的3P婴儿最早的一个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可实验品早于七八年就有了。我就是。我被放在正常环境中,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受教育、求职、工作,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同的。” “为什么?” “我始终是个实验品,我不是我自己,只是一个实验的承载体。”孟澜张了张口,却没能发出声音。 我忽然发觉自己已经说了太多的话。 “你知道我的故事。”他缓缓地说。 “是。” 孟澜是天生盲儿,父亲是位眼科专家,为儿子移植了尚在实验阶段的电子眼。靠这一双电眼,孟澜依然能够捕捉世界的美丽,并将之表现于绘画,很快跻身于国际一流画家的行列。半个月前,他才公布了电眼的笔记——那是在他父亲空难死亡的一周后。 “可是你们都不知道,”他的语调无比苦涩“我并不是天生的盲儿。” 我一颤,这话里的意义使我震惊。 孟澜成长的记忆从一开始就与无休止的头痛史纠结在一起。二十岁前,他在父亲的医疗研究室接受过七次大手术,其中的痛苦非外人所能想象。二十岁那年,他偶然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为了医学研究,父亲竟然把当年才一岁大的儿子完全正常的双眼替换成电子眼,以比较电眼能否达到、甚至超过人眼的标准。 这个发现使孟澜对人性彻底失望,那时他的画作屡获国际大奖,没费多少周折就移民N国,与父亲断绝了关系。 “一个月前他又来找我。”孟澜追述那段重逢时表情格外凝重“那天我正在接受陈平的采访。” “呵,那个女人。”我已猜到事情后来的发展。那个女人的性格就是爱多管闲事。 “父亲让我跟他去作一个检查,以确定能否再为我动一次手术。 我没容他说完,就把他赶走了。之后,他的电话我一概不接听,他的书信或电子邮件我都直接扔进垃圾筒。 他灰了心,自己登机回国,托陈平捎给我一个口信。” “那趟飞机?” “是。” 那趟飞机起飞时与跑道上的另一架客机相撞,机上153名乘客仅19人得以逃生。这19人中并不包括孟澜的父亲孟启元教授。 “父亲托她告诉我,他这一声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给了我一双冷酷的眼睛。他希望能做一个手术,把他的眼睛移植给我。” “技术上可能么?” “不知道。”孟澜淡淡地说“他若说可能,大抵就是可能的。” 我在病床边坐下,低头望着孟澜的眼睛。那是两个黑沉沉的洞xue,无论向里面投入什么样的感情,也无法激起一丝半点的回应。因为这双眼睛的缘故,我本以为我两是一样的——“非人”可现在我明白了,他得到的始终比我多。 “我要回去了。”我骤然起身。 “你一定猜不到,我去认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他的话让我起了一点儿好奇心,我停住脚步。 “父亲的身体蜷成了一团,头部藏在胸腹之间,似乎用全身来保护他的脸,而他的双手,紧紧捂住眼睛。” 我一时语塞。 “陈平和我一起赶去现场,我靠在她怀里哭泣,但我的电子眼里流不出眼泪。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父亲并不是为名利牺牲自己的儿子。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相信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牺牲少数人是值得的。父亲是那样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