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_胡村月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胡村月令 (第7/8页)

時】

    十月小陽春,田稻都割盡了,村口陌上路側烏(木 臼)樹,比楓葉還紅得好看

    ,朝霜夕陽,不知何時起忽然落葉殼脫,只見枝上的(木 臼)子比雪還白,比柳絮

    比梅花又另是一種體態,把溪山人家都映照了。此時嶀浦大王出巡,經過的村子

    都辦素齋酎神,招待迎神諸眾。較小的村子菩薩只停一停,打了午齋或只分(米 

    麼)(米 茲),較大的村子則做戲文,請菩薩落座,翌日再啟行,胡村也年年此時

    必做戲文。

    菩薩有三尊,一尊白臉,一尊紅臉,一尊黑臉,也許就是桃園結義起兵的劉

    關張三兄弟,但是叫嶀浦天王。出巡時三乘神轎,緩緩而行。轎前鼓吹手,旗牌

    銃傘,又前面是盤龍舞獅子,耍流星拋菜瓶,最前面是十幾封大銅鑼,五、六對

    號筒,還有是串十番的人,此外神轎前后手執油柴火把及燈籠的有千人以上,一

    路鳴鑼放銃,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十番班是唱紹興大戲,有鑼鼓鉦笛絃索來配,惟唱而不扮,菩薩出巡時較大

    的村子都出一班娛神,跟菩薩到落座的村里,若無戲文的,便留一班在神座前唱

    ,其餘則在較有名望的人家打齋,就在那家的堂前唱。一年我父親與胡村一班十

    番去迎神,路上得知下王的十番今晚到蘆田要唱軒轅鏡,下王與蘆田都是財主村

    子,軒轅鏡又是一本難戲,胡村人就在路亭里在田塍邊歇下來時看戲本,一路走

    一路記。傍晚到蘆田,菩薩落座。諸眾被請到各家打齋,胡村與下王兩班十番恰

    好落在同一台門的兩份人家堂前。鑼鼓開場,先是下王班唱軒轅鏡,胡村班唱紫

    金鞭,隨后那邊軒轅鏡只會唱半本,這邊見那邊停了就來接下去,是我父親擊鼓

    執拍板指點,竟是唱得非常出色,引得女眷都出來聽,堂前庭下大門口擠滿了左

    鄰右舍,及從各村各保迎神同來的諸眾,都說胡村十番班壓倒了下王十番班,主

    家也得了體面,添燭泡茶,搬出半夜酒,茶食點心八盤頭。

    迎菩薩我頂愛看盤龍,龍有二、三丈長,八個人擎,一人擎龍頭,一人擎龍

    尾,六人擎龍身,前面一人擎珠,龍頭是布與竹骨再加彩紙箔做成,龍身只是一

    幅布繪上龍鱗,就像被剝下的龍皮,每隔二尺套一個像燈籠殼子的竹骨,用帶子

    繫著,這竹骨紮在一根五尺長盃口粗細的棍子上,由一個人高高擎起,如此八個

    人擎著走時,便有飄飄然蜿蜒之勢。菩薩出巡到胡村時,神座還在台登山腳下,

    前頭的龍就已到了村口,路邊田里割過稻,正好盤龍,當下數聲銃響,鑼聲大震

    ,兩條龍飛舞盤旋,各戲一顆珠,另外田里也是兩條龍在盤。但還有兩條龍則一

    直跟菩薩到祠堂里。

    龍之后來了幾面牌,一面牌、風調雨順,一張牌、五穀豐登,一面牌、國泰

    民安,一面牌、狀元及第,再后面就是神轎。神轎本是四人抬的,一進村就換了

    八人大轎,一派細細的音樂前導,經過我家門口大路上,村里男女老小都出來焚

    香拜接,祠堂里正門大開,神轎將到時止了鼓樂,一齊放銃鳴鑼,先由校尉鳴鞭

    喝道,庭下連放頓地鐵炮,震得祠堂里的屋瓦皆動,又鞭炮如雨,就在這樣驚心

    動魄里倒抬神轎進來,三出三進,纔奉安在大殿上,于是庭下盤旋起兩條龍,非

    常激烈,一時舞罷,鑼銃俱止。供桌上擺起全褚全羊,及諸家齋饌,建昌太公上

    香獻爵,大家都拜,禮成。正對神座的戲台便開鑼,先唱做一齣八仙慶壽。

    戲文時四親八眷都從遠村近保趕來,長輩及女眷是用轎子去接,家家都有幾

    桌人客,單是戲台下見了鄰村相識的就都款留,家家戲文時都特為裹粽子,上三

    界章家埠趕市備饌,客人都謙遜,主人都慷慨。堂前請酒飯點心,橋下祠堂里已

    戲文開頭場,一到大橋頭就聽得見鑼鼓聲,大路上人來人往,都是誰家的人客,

    男人穿竹布長衫加玄色馬褂,瓜皮緞帽,上綴紅頂子。女人都戴包帽,身上穿的

    ,年青的多是竹布衫襪,亦有穿華絲葛,臉上臙脂花粉,年長的多是藍綢衫黑裙

    ,包帽像兩片海棠葉子聯成,中間狹處齊額一勒,分向兩邊,鬆鬆的遮過耳朵,

    到后面梳髻處把兩片葉尖結住,頂上的頭髮依然露出,依著年齡,包帽或是寶藍

    緞子繡紅桃,或是玄色緞子繡海棠雙蝴蝶,或玄色緞子甚麼也不繡,但沿邊都綴

    珍珠。腳下穿的,年青女子天足,緞鞋兩側繡的彩鳳雙飛,小孩也是新袍褲,穿

    的老虎頭鞋,戴的藍緞子瓦稜帽,當前綴長命富貴或金玉滿堂四個金字,亦有只

    是一寸八分寬的一個帽圈,紅錦細繡,上綴一排金身小羅漢。

    戲台在祠堂里,祠堂內外擺滿攤販,直擺到大路上田塍邊,賣的甘蔗荸薺橘

    子金橘,薑漬糖,豆酥糖,麻酥糖,芝麻洋錢餅,還有熱氣蒸騰的是油條饅頭雲

    吞辣醬油豆腐,及小孩吹得嘟嘟叫的泥蛙彩雞響鈴搖咕咚,一片沸沸揚揚。戲台

    下站滿男看客,只見人頭攢動,推來推去像潮水,女眷們則坐在兩廂看樓上,眾

    音嘈雜,人叢中覓人喚人,請人客去家里喫點心。看樓上女客便不時有娘舅表兄

    弟從台下買了甘蔗橘子送上來,她們臨闌檻坐著看戲,而台下的男人則也看戲,

    也看她們。

    戲文時真是一個大的風景,戲子在台上做,還要台下的觀眾也在戲中,使得

    家家戶戶,連橋下流水,溪邊草木,皆有喜氣,歌舞昇平原來是雖在民國世界亦

    照樣可以有。但如今都市里上戲館看戲,則單是看,自己一點亦不參加,風景惟

    是戲台上的,台下與外面的社會沒有風景。

    卻說胡村戲文時是做的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