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雁蕩兵氣sect; (第3/3页)
仙樹成灰佛塔存紛華見盡道彌尊 真是好詩,卻因劉先生是長輩,他給我看詩,我惟敬謹持誦,不可以說讚揚的話 ,是日在楊宅宴罷回來,我送劉先生一陣,走過公園邊,見臨崖有古塔老樹,塔 並不大,樹已焚餘,劉先生言此塔此樹,自兒時已見其在此,日寇之時,樹被空 襲。我聽了只覺人世滄桑,今日卻又是天氣暖和澄清,看那樹時,雖然枯死,依 然奇姿矯晴空。我與劉先生走,總是稍為走在后面一點,此刻看看劉先生這個人 ,無端想起了“碧梧棲老鳳凰枝” 是年有閨九月,兩個重陽節,劉先生很高興,好像是采頭。是日他畫了一幅 紅梅給我。曹cao蘇軾也是喜歡討采頭的。劉先生與我說韓愈的詩好,我想是因為 二人骨力相近,其實他許多地方像蘇軾。他且是腰輕腳健,好天氣出門總是步行 不坐車。他去楊家,有時順路進來溫中看我,他一到就是上客,在走廊裏遇見校 長與教員,都是后輩。他還帶我去過郭公墓,來去有七八里路,我走在劉先生后 面,只覺溫州城裏的街巷都有了分量。郭公臺在海壇山那邊,城外一條鬧街的盡 頭,面臨甌江口的一個阜丘。劉先生說溫州城相傳是晉人郭璞勘定的地形,這丘 雖小又低,底下巖骨卻直下千尋,江水海潮至此而迴。我隨劉先生登了上去,只 見風起狼湧,溫州城竟也像石頭城的雄偉。從來江山形勝,還是因為有人。 十月、秀美來。她在蠶種場,今年的秋蠶製種已了結,這回她是與我位在學 校裏,同事與學生皆叫她張師母。我們買火腿與茶葉,夫妻雙雙去劉家。第一次 去劉先生下不在,太太來相見,兩位小姐劉萊劉芷在溫中讀書,是我的學生,姊 妹捧茶出來,行過禮侍立。太太我還初次識面,她五十幾歲,且是生得秀逸安詳。她與秀美說劉先生與年青人難得投機,惟每稱道嘉儀先生,秀美就代我謙謝。 第二次去,劉先生在家,太太亦仍出來相陪。劉先生完全是長輩對小輩的和樂, 還遞香煙與秀美。秀美很高興滿足,回來時路上她道、“今天見了劉先生,我胸 口頭像有一股氣飽飽的。”詩經裏說“既飽以德”,大約就是這樣解釋的。翌日 ,劉萊送來家製的糯米粉,我與秀美拿這粉到外婆家裏做湯圓。 秀美住在學校裏,人人敬重,先是金校長待她如賓,徐步奎更對這位張師母 執小輩之禮。秀美帶來一張蠶種,分給了女生,教她們等到明春如何養蠶。但她 對女生與對男生一樣,無事不招攬,她與人相處就是這樣的清好。我又帶她去吳 天五家與徐玄長家,都是主人主婦出來堂前敬茶陪客。秀美道、“這回真是過的 夫妻的日子,我做人亦稱心了。”中國文明是“夫婦定位”,她在人世就有了位。 我是高中二年級級主任,帶領我這班學生遠足到茶山,秀美亦同去。茶山離 溫州三十里,已近瑞安縣,來去水路,我們包下了小火輪的一隻拖船。秀美在埠 頭買了水紅菱,到艙裏分給學生喫,他們都謝謝師母。船到了上岸,走去還有里 餘,學生排隊到了山腳下,纔散開各人自便。是日山野晴暖,我與秀美走到山腰 亭子欄檻邊看瀑布,當初逃命,想不到也有今天的日子。但是我心裏仍似喜似憂。及回學校,燈下秀美舖被,我且看些書,一看看到易經的旅、“旅于處,得其 資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我不禁笑 起來。秀美迴臉間我笑甚麼,我說給她聽了,她道、“出頭日的腳總有的,且慢 慢的來。” 吳清源家不設碁盤碁石,與人對局,月不過二回。日本圍碁九段阪田榮男答 記者問,他亦殆無擺碁譜之事,惟新聞碁每天過過眼,新手的發見亦是在對局時 ,並非先曾研究好。記者問他,到了高段,若仍像當初的用功不斷,豈不更進步?他答並不如此。而學問無段,我只是年來會得很少看書,惟對當今的人與事物 比從前留心,要說用功,恐怕只是在自己寫文章時。知識欲也是一種貪,我偶或 讀書,湊巧有一句兩句讀到了心裏去,就已歡喜不盡。讀易經我即如此。 易繫辭、“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 盛德邪。”我今即是生于中華民國的變動憂患。“震來虩虩,笑言啞啞”,我與 秀美此番受的驚嚇,亦要算得會窮開心。而“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卻又只是 個端然。我教步奎你也讀讀。步奎的未婚妻肖梅尚在浙大讀書,要明年纔畢業, 兩人信札來往,常會無故叮叮堆堆,一次肖梅半個月不來信,步奎發急發怒,來 我房裏,像小孩的要哭出來。我勸解他,他亦不聽。正當此際,門房送來了信, 他一面拆看一面已笑起來。我就羞他,唸道、“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先號咷, 何可解也。后笑,亦可羞也。註曰、出在易經。”步奎詫異道、“易經裏焉有這 樣的話,一定是你編造出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