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_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第1/6页)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正义】: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为大夫。卜偃曰:【索隐】:晋掌卜大夫郭偃也。“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索隐】:左传武子名犨。系本云“毕万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州与犨声相近,字异耳,代亦不同。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索隐】:系本云“武仲生庄子绛”无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宋忠曰“霍,今河东彘县也”则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脱耳。然魏,今河北魏县是也。【正义】:晋州霍邑县,汉彘县也,后汉改曰永安,隋改曰霍邑,本春秋时霍伯国也。生魏绛。【索隐】:谥昭子。系本云“庄子”文错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邑”亦与此文同也。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索隐】:左传曰僇杨干之仆。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徙治安邑。【正义】:安邑在绛州夏县安邑故城是。魏绛卒,谥为昭子。【集解】:徐广曰:“世本曰庄子。”生魏嬴。嬴生魏献子。【索隐】:系本云“献子名荼。荼,庄子之子”无魏嬴。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索隐】:赵鞅。中行文子、【索隐】:荀寅。范献子【索隐】:范吉射。并为晋卿。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索隐】:侈,他本亦作“哆”盖“哆”字误,而代数错也。按系本“献子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而左传云“魏曼多”是也。则侈是襄子,中间少简子一代。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索隐】:系本云:“襄子生桓子驹。”与韩康子、【索隐】:名虔。赵襄子【索隐】:名无恤。共伐灭知伯,【索隐】:智伯,智瑶也,本姓荀,亦曰荀瑶。【正义】:知音智。括地志云:“故智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古今地名云解县有智城,盖谓此也。”分其地。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斯也。”【索隐】:系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传云“孺子爟是魏驹之子”与此系代亦不同也。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索隐】:系本“武子名启章,康子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鵕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正义】:雒,漆沮水也,城在水南。郃阳,郃水之北。括地志云:“郃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三里。雒阴在同州西也。”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正义】:括地志云:“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里也。”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索隐】:乙耕反。击,武侯也。,惠王也。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正义】:过,光卧反。文侯轼干木闾也。皇甫谧高士传云:“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曰:‘君何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淮南子云:“段干木,晋之大駔,而为文侯师。”吕氏春秋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任西门豹守鄴,而河内【索隐】:按:大河在鄴东,故名鄴为河内。【正义】: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云也。称治。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集解】:徐广曰:“文侯弟名成。”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