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人区_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漂 (第2/11页)

日,一架军用客机将46名杂色人员送往拉萨。随即翻过唐古拉山口向出击阵地温泉挺进。

    孰不知,离温泉不远的雁石坪,又出现了第三支漂流长江的队伍——“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百名中州汉子。平均年龄30岁。纯民间组织。他们也是冲着中美队来的。唱着“漂流长江,坚定信念,我们是中华民族热血汉”的队歌。八大汉给记者们的印象绝对好!穷得叮当响(口袋里只有400元钱。我的天!)态度却强硬如火成岩。虽然牲口难找,该队队长王茂军却说:“找不到牲口,爬也要爬到源头去!”为了找驮牛,他们沿公路瞎撞,见帐篷就进。藏民一见有黑大汉拱进来,以为来了棒客、都拔出刀来。

    观其形势,三家关系,有孙、刘共图曹魏之势。

    6月10号,洛阳队赶着2头牦牛前往格拉丹冬雪山。

    6月13号,中国科漂队一支13人小分队兵出长江源头。

    一条硕大无明的冰川闪现在眼前。

    长江源头到了!

    这里,长江不江。她是胚胎,是初芽。她还睡在摇篮中嗷嗷。

    姜古迪如的南北两大冰川,威风凛凛,曳地匐匍,恍若冻死在西天的玉龙。遥看是川,近看却是一派洋洋大观的冰塔林。这里的塔檐上正滴滴嗒嗒掉着万万千千的水珠。大珠小珠落玉盘,下面的石、沙,皆被冰水浸透,渗成无数小溪。

    用裂出了血的嘴唇啜饮一口塔檐水,这“长江第一饮”!

    格拉丹冬是自成一格的玉雕派。光和风到处穿凿,作雕龙大技!推出冰禽冰兽、冰草冰木。日日冰节,夜夜晶灯。

    冰川竟有120条之多。而且类型那样齐全。堪称最集中、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冰川专用中心”。别处的冰舌,短而秃,这里动辄长达七八百米。同70年代的资料比较,原伸向纳钦曲河谷几公里的冰舌,已显著后退,南冰川最是明显。这同天气环流变化有关。可以推测,青藏高原还在抬升,雪线在增高,竟上到5800米以上了!

    6月15日,科漂队大部队移师沱沱河沿镇,拟从那里下水先行开漂。却遇见了已经从源头地区返回、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青年队”。宋元清等3人经过说合,同意回归大队。

    22日源头小分队在离姜古迹如10余公里处的纳钦曲下水开漂。在这之前,大队已经开始行动。

    1986年6月16日,中国科漂队的20余人在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下,拉开了长江探险下水开漂的序幕。

    沱沱河沿岸的“镇民”,看到的漂流阵容中,有的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对象,居然要去吞长江而衔远山,居然要和国际知名的激流探险家竟赛将作何感想?

    出师不利武昌起义的发端,初看很不像一场根本结束封建制度的伟大革命,倒像是士兵的“哗变”。——重大事件的开篇往往不是“风头”!当长江漂流这个当今瞩目的“西部战事”在下午四点钟开始时,可谓仓猝散乱!一场冰雹打得为数不多的观众四散奔走,也打得漂流从自顾解缆放船。大自然从一开始就拿出了“颜色”,用“白银”来为“黄金行动”送行。而那只乌篷船一样专载物资的皮筏,一出沱沱河桥就被篙竿捅爆。科考队的4人立在岸边送行,准备不日即前往长江另一源流当曲河考察。中国科学院先后为这次科考漂流拨款20万元。学者们雄心勃勃,似要“大淘金”。

    河上,十来只船,一片搁浅景象。

    各船大都配有带钩的篙竿和长长短短的木桨,一搁浅,船上篙桨齐下,都去撑河底,想这样坐在船上就摆脱搁浅。然而不行!非得由人跳到水中推。

    在这样浅的“溪水”里揭开一个伟大壮举的序幕,给人一种儿戏感!然而,要漂泊长江全程,还非得始于足下!

    我有两大幸运。一是船小。和一张单人床大小差不多。船名“华信号”。而现场指挥四川武警部队朱参谋长他们乘坐的大船,在这里看起来,近乎“龙船”。二是有一套靴裤衣相连的防化服,穿上后貌似绿色水鬼,故又称“水鬼服”,可以随时跳到水里推船。

    上海《文学报》记者周桦单独cao作一艘同我完全一样的“华信号”。他的到来,是用了《四川日报》一个名额,我们也就把他当作本报采访小组的组员。他从来不曾划过船,却敢于麻着胆子cao舟。看起来文弱瘦削得近乎女性的一个人,居然能暴出孔武精神。行前,他当然也‘虚“,被我问一句”敢不敢单独漂“,便把他逼”反“了。路还长,趁水浅正是交学费的时机。何况我们报社买下的是两艘船。正可以用一艘给周桦练手艺。周桦一过沱沱河大桥,便是”旋旋漂法“,一如我去年在氓江试漂时那样”黄“。沱沱河大桥还没有从视线里消失,周桦在一次松奖拍照的时候,那对金属浆就掉到了河里。沱沱河说浅又深。他沉奖那个地方偏是深水区。

    周桦捞摸一阵,徒劳。当他向我喊着“我的桨掉了”时,我觉得他够窝囊的,但忍住没有说出来。

    由陆转水,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划时空的转变,终于在漂了!终于开始唱正戏了!想到要从这里一奖一奖划到上海,总有难以名状、不可思议的一种兴奋。

    新鲜感层出不穷,目力和敏感力都是一流状况!

    云,何等摩登的云!刚刚还像停着的几架客机,转瞬变成羊毛拂尘,忽儿又捻成横空长棒……真是随天心之所欲!这是特级云相哟!

    山,何等“帅气”的山。它在遥远的天边大放光华。在能见度很高的空域里,好像白银搭成的帐篷。那积雪万年的顶子,咄咄然有富士山丰采。

    原野太窳落了。窳落得可以并行十万大军,窳落得可以作为10条大河的河床,但它却仅仅是水量极小的沱沱河的河床。因而河水一来,变一川为百川。像撒胡椒粉一样到处都有一点,到处都浅不可言。居高一望,其如网如麻如丝如缕的格局,真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感。

    为了减少搁浅,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寻找主流,窥测方向。然而,这里几乎就没有主流,没有主流就使人失去主见。张三船走这条河汉,李四船却又落入那条河汊。刚才还在一起近在咫尺,一分手,竟然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