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_5豺狼虎豹全不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豺狼虎豹全不怕 (第3/4页)

出土文物很少,因为匈奴没有文字,所以出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货,自己没有文字记载,周边的民族也没有记载,所以历史学家就只能推测。

    匈奴人在西徙的时候,打败了哥特人,哥特人打败了日耳曼

    人,日耳曼人消灭了罗马帝国。所以罗马帝国要跟汉帝比,我们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实力跟我们差N等了。当时北匈奴是很厉害的,五世纪的时候,在欧洲的匈奴人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国王,叫阿提拉大王,今天在欧洲,阿提拉都是魔鬼的化身的意思。欧洲一说阿提拉或者成吉思汗,都是魔鬼的化身、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派他们来进行末日审判,来拷打基督徒的。当时阿提拉横扫欧洲,欧洲各国的君主联合起来跟他作战都失败了,最后给他进贡了一个日耳曼绝色美女,新婚之夜才将他暗杀了。阿提拉一死,几个儿子争王位,匈奴帝国迅速瓦解。接着匈奴人就分成几支在欧洲定居下来,最主要的一支被称之为马扎尔人,他们在欧洲定居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匈牙利,一直到今天。匈牙利英文Hungary的头三个字母是Hun,在英语里就是匈奴的意思。因为上千年的混血,今天去匈牙利已经看不出匈牙利人有黄种人的模样了,看到的是白人。但是中心广场上古代国王的雕像明显是蒙古利亚人种,而且根据欧洲史籍对阿提拉的记载,不像欧洲人一样五官很分明很夸张,而是扁平脸,小眼睛,细细的眉,塌鼻梁,明显是黄种人。另外,只有中国人、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蒙古、匈牙利这六个地方的人是姓在前,名在后,叫李小二,其他全是小二李。匈牙利人叫李小二,也算是先辈属于黄种人的例证。据说,芬兰人,还有爱沙尼亚人,可能也有点匈奴人的血统。

    点背的张骞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大月氏等国,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西域在地图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就是帕米尔高原)以东。其实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区,人种以高加索人种为主,语言是印欧语系,吐火罗语,相当于印度文字。所以当时玉门关、阳关就是国境线,天涯海角“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正是这个。

    大月氏本在祁连山,被匈奴打败后,匈奴单于拿大月氏王的脑袋做酒器,两国应该不共戴天。所以汉武帝就想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后听说大月氏迁到了西域,就派张骞带了100多人出使,这就是通西域的目的。张骞也点儿背,刚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俘虏了,因为当时玉门关被匈奴控制着。匈奴让他在这儿娶亲生子,断绝他回中原的念想,不过张骞不负皇命,不忘故国,十年之后有一天看准机会跑了。他还接着找大月氏,最后在阿富汗阿姆河流域真的找到了大月氏王,月氏王说都哪辈子的事了,我们在这儿很好,不想报仇。后来月氏人在中亚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贵霜帝国,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张骞没辙,只好回去复命,路上又被匈奴人逮着,扣了一年多。那个时候通信不发达,匈奴人不知道这是之前跑的张骞,要不上网一查就麻烦了。总结起来,张骞这一趟出使13年,被扣11年,没有完成任务。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西域30国最大的乌孙国人口62万,最小的楼兰1万4千人,这些小国都想跟汉朝往来,于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那时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神爵三年。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公元前60年,到现在是两千多年了,怎么能说是东土耳其斯坦。后来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接着农民起义,东汉建立,国家乱套。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鞭长莫及,西域才又被北匈奴控制,但和东土耳其斯坦八辈子不搭界。

    班超号航母

    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又开始加强。班超一家子都非常牛,他哥哥班固是史学家,写《汉书》的;他meimei班昭是皇帝嫔妃的老师,后来写女四书,就是《女诫》,很了不起;他爸爸班彪也是史学家。他自己一开始给官府抄抄写写,用的也是笔,后来想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在疆场,于是弃笔从戎,带了36个人通西域去。

    第一站到了鄯善国,国王对他特别好,大汉来使,五星级宾馆,美女服务员。过了几天,五星级宾馆改招待所,美女改老妈子了。班超一琢磨,这是匈奴来人了。就揪住服务员问匈奴人住哪儿。服务员不禁吓,以为汉使什么都知道了呢,就全吐露了。匈奴人有300多,驻在何处,全盘托出。班超一听,那不行,得把匈奴人干掉。所谓不入虎xue,焉得虎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于是趁着月黑风高,一部分人在匈奴驻地放火,另一部分人手持弓箭,等着没烧死的跑出来射,36汉人杀了300多匈奴人。鄯善王吓坏了,这哥们儿真厉害,不听他话我也得完,我的军队你拿去用吧。如此,班超等于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巩固在西域的统治,拿鄯善的军队一国一国打下去,把各国都打服了。

    班超做西域都护期间几次上表“乞骸骨”即希望有生之年能生入玉门关,皇上也几次批准,但是西域各国人民极力挽留他。于阗国军队总司令为了拦他的马头拔刀自杀,死他跟前,班超一看出人命了,没法走,所以他一待就是30多年。可为国尽忠了这么多年,也得尽孝,得死在家乡、埋回祖坟,所以最后皇上把他召回,他死的时候70多岁。班超死后,儿子班勇接着在这儿干,父子俩代做西域都护50多年。

    东汉有两位名将,一个是班超,另一个就是平定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这两位名将为中国的领土的完整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它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到五代十国的时候才独立的,在明朝一度又被并入了中国的版图,叫安南布政司,后来30多年又独立了。

    班超和马援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英雄代表,唐人有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马革裹尸”就是伏波将军提出来,定远侯是班超的封爵。蔡锷将军病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给他写的挽联就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用班超和马援来比喻蔡锷。这两人可说是民族英雄,而且是成功的民族英雄。中国人好像是同情弱者,崇拜的英雄大多是失败的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没几个能真的救国,往那一死没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