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5/6页)
省得闷在家中。” 我只得跟她到李伯母那里去。 果然有一帮年轻人,闹哄哄的正在谈论中国戏剧,问长问短,做笔记,同时也带着一两件简单的乐器,边奏边研究,非常投入。 我有点惭愧,mama是舞台上的名角,而我却对这一行并无兴趣,一窍不通。 有一个女孩子在把玩二胡,我想起老胡师傅,过去看她奏出简单的曲子。 我问:“你们常常来?” “粉师傅真好,一星期让我们来一次。”她笑“那边有一位同学,他在写一本关于地方戏曲服装的书,粉师傅借出许多行头给他拍照。” 我点点头。 “你呢,你研究什么?”她好奇的问。 “我?”我惭愧的说“我不大有兴趣。” “怎么可能!”那女孩子笑“你知道吗,地方戏曲与中国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深切关系,中国文盲多,民间故事与传奇都靠唱吟得以传递流传…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我们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就是想有系统的把地方戏曲来分析一下。” 我看她说得那么高兴,不禁神往“我能做什么?” “不必帮忙,这完全是兴趣问题,”她笑。“不到发烧的地步,不会废寝忘餐的来做。” “你们真好,有这么高贵的嗜好。” 她笑“任何正当的嗜好都是高贵的,因为不牵涉到金钱。” 我点点头。真的,mama说得对,出来说说笑笑,心情开朗许多。 “两位粉师傅教我们许多道理,”她说“我们得益匪浅。” 我更惭愧,我还以为mama一到李伯母家便开始搓麻将,谁知道她还有这样神秘的精神生活。 mama走过来“慕容小姐,这是小女哈拿。” 那位小姐站起来“啊,真是鲁班面前弄大斧。” 我又连连客套,与他们谈得很投机。 我在吃点心的时候问mama:“为什么不叫他们到我们家聚聚?” “这里地方大,”mama说“而且道具也多。” 我搂着她脖子“我还以为你来赌。” mama最可爱,她转过头来“谁说我不赌?我打牌的时候也多着呢。” 我大笑。李伯母走过来“哈拿最会讨mama欢心。” 我说:“但愿我长久有这样的福气。” 我走到李家的露台去站着。这个世界什么不是千疮百孔,这班孩子又怎么知道李伯母的生活境况? 每个成年人都有本说不出的苦经,大家都怀着创伤的心。 那位慕容小姐过来说:“这里风景真好。” “嗯,海景一览无遗。” “如果我有本事,我会为两位粉师傅写一本传记。”她说“我们如今生活在商业社会中,命运有一个模式,个个人都差不多,她们那个时候经过动荡,大不相同。” 我觉得她的谈吐别具一格,十分高见,因而虚心的问:“慕容小姐请问你干的是哪一行?” “我呀,”她笑“我是杂志编辑。”她递卡片给我。 “啊,是位大文豪。”我敬佩的看着她。 “不敢当不敢当,胡乱涂鸦混饭吃,当不得真。” “我看着你就觉得你像一个人。”她忽然说。 “谁?”我并不在意。 “不过你姓裘,她姓殷。” 我一怔,我问:“谁?殷什么?” “一位叫殷瑟瑟的小姐,她是南洋华侨,在我们杂志社做过事,我觉得你们像得不能再像。” “像?才不像。”我几乎没怪叫起来“我怎么会同她长得像?”难道在外人眼中,我们真是像? “这么说来,”慕容小姐笑“你们是认识的了?” “我们有亲戚关系。”我说道。 “你说世界多细小。” “像?”我问“什么地方像?” “脸型最像,还有一模一样的眼睛,”她打量我“身型高度亦差不多。”她一直坚持。 “我自己并不觉得。”我笑。 “最近她自纽约回来,你有没有见过她?” 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只好闲闲说:“她也忙。” “没想到她跟那外国人只维持一段日子。” 我一怔。她已经跟那洋人分手?她为他放弃梅令侠的。 我问:“她不是承继了一大笔遗产?” 慕容小姐不方便作答,只是微笑。 难怪这一阵子天下太平,原来这位小姐不在香港。现在她回来,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的神情有点呆。 我说“很高兴认识你,慕容小姐,我还有点事,要早走一步。”不知怎地,下意识觉得有人找我。 我向李伯母告辞。他们正把一套“靠”铺在桌上,研究上面的绣花的图案。 到家一打开门,马大就扑出来“我的小姐,你到啥地方去了?等你一个多钟头,铺子里又不见人。” “这么急,干什么?”我拉她坐下“难怪我在李伯母家坐立不安,原来是你找我。” “哈拿,她回来了。”马大说。 “我也是刚知道,她去了纽约几个月。”我问“怎么?她烦你?你可以叫她去放风筝,屋子又不是她的。” “但我怕她说,梅令侠是她的。” “放屁。”我说“你们的孩子都快出生,你还听她讲这种疯话,我最恨这种想吃回头草的女人,你放心,有我在,哪里容得她放肆。” “可是现在令侠一去听电话我就心惊rou跳。我怕是她来找人,但又不能不让令侠说电话,他晚上一出去,我就烦躁…” “马大,胎教很重要,你要放松来做人。” 我看到她那么紧张,实在不忍。 “她为什么回来?”马大问“为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