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3/5页)
不大清楚,你总晓得吧?” “我也不十分清楚,不知道老太太要问什么?看我答得上来,答不上来。” “是傅太太在问,诰封也是织造衙门织出来的,我一点都不晓得。” “是的。织造衙门的职司,有这么一款。” “那诰封上的字,”傅太太问:“是怎么织出来的呢?” “这可就问道于盲了。”曹雪芹笑着回答。 “说的啥,”圣母老太太问傅太太:“芹官说的什么?” “他是说,这一问就好比跟瞎子问路。” “喔,她也不晓得。” “对了。”傅太太向曹雪芹嫣然一笑“是不是,我劝你别掉文,你总不肯听。” 这一笑百媚横生,曹雪芹无法答话,也不敢再看。而就在这时候,齐二姑走来问道:“该传膳了吧?” 原来傅太太为了让圣母老太太熟悉宫里的规矩,有许多说法都改过了,开饭不叫开饭,照宫里的话是“传膳”而且传膳的时刻,也与宫中一样,早膳是午前巳时;晚膳是午后申时,一天只吃两顿,当然,这是正餐,此外,想吃什么随时可以要,这也是宫里的规矩。 “老太太传膳,我该告辞了。” 圣母老太太倒是想留住曹雪芹,陪他一起吃饭。但记起傅太太所告诉他的,宫中“主子”“进膳”向例只是一个人享用,即便偶尔奉喻陪侍,也是站在那里进食,而且一等“主子”搁着,哪怕只剩下一口饭,也不准再吃,得要马上放下饭碗。因此,也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曹雪芹其实很不想走,所以出的门来,惘然若失;这痴心妄想齐二姑会受命来招呼他回去,所以脚步放得很慢,但妄想毕竟只是妄想。 这一夜,曹雪芹什么事也不能做,傅太太的影子盘踞在脑中,挥之不去,忘之不可。心里不断在猜想,傅太太这时候在干什么?已经起更了,该睡了吧?上床以前自然要卸妆,不由得想起她那一头灿若云霞的头发,解开燕尾,披散下来,不只是如何动人心魄?这一起遐思,心神更难收束;自己想了个法子,背诵诗篇,但不期而然涌到心头的,偏是李义山、温飞卿、韩冬郎的艳词绮语。想背一背老杜的“北征”那么熟的诗,竟记不得起句是什么;记得起的,依旧是“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这些句子。 到的半夜,起身小解,冻风扑面,恰逢寒鸡初唱,顿觉满腔莫来由的热念,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也记起了曹震的那些话,净惊出一身冷汗。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回家过年去吧!他心里在想。一项到家,心头顿觉有无限的温馨,马夫人、杏香、秋月、锦儿的形相,重重叠叠的将傅太太的影子盖住了。 一觉醒来,归心如箭,找到曹震说道:“震二哥,我想我还是回去。” 曹震大为诧异“怎么回事?”他问:“出了什么漏子,还是怎么着?” “会出什么漏子?我是觉得四叔的话不错,以远避是非为宜。”他没有说傅太太希望他帮着敷衍圣母老太太,只说:“傅太太除了代笔不会找我,圣母老太太找我陪她聊闲天,我不能不去,那以来外面如果有闲言闲语,是件无从分辨的事。” 曹震想了一下说:“这样也好。不过,得找个理由,还得说得响的理由,否则圣母老太太会留住你不放。” “那容易,”曹雪芹说:“得假造一封信,说平郡王急召,问是什么事?就说不知道。” “行。”曹震点点头说:“也不用假造什么信,说一声儿就得了。” “最好你去说。” “好!我去说。” 于是曹震请见傅太太,说这天平郡王遣急足来找曹雪芹回京,明天动身,问傅太太要捎带什么书信不要? “好好儿的,怎么要回京了呢?”傅太太大为讶异“是什么急事要找他。” “是啊!”曹震措着手,也装出纳闷的神气“怎么样也猜不出来。” “我倒有点猜着了。”傅太太说:“请你告诉雪芹,让她来一趟,我有话跟他说。” “是!雪芹在收拾行李;原要跟圣母老太太、傅太太来辞行的。” 曹震的谎撒的点水不漏,傅太太深信不疑,转告了圣母老太太,颇有难以割舍之感。因此,听说曹雪芹一来,她先就抢在前面来接见。 “芹官,你为啥说要回京去了,年近岁逼,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你去办,你能不能过了年再走吗?” “怕不能。”曹雪芹嗫嚅着说。 “老太太,”傅太太闪身出来“他不能不走,留不住的。”接着对曹雪芹说:“想来是平郡王奉了旨意,要问你圣母老太太的情形,你打算怎么说?” 曹雪芹一愣,心想所谓“打算”即使别有说法,不能照实而言。但当这圣母老太太有不便反问:“你要叫我怎么说?想了一下答说:“傅太太上皇后的奏折上,不是说得很清楚了?” “我来了才两天。我没有来以前的情形,平郡王会问你。”傅太太暗示地说:“太琐碎的话,你不必提。” “是。” “雪芹,你到底想干什么差事?”傅太太听了一下又说;“咱们是第一回见面,你帮了我很多的忙,我实在有点儿过意不去,很想也帮你一点儿忙!” “多谢傅太太。我这会儿还没有想出来,以后再说吧。” “以后你要跟我见面,怕不容易。” 这番殷勤的情谊,又让曹雪芹心中一动;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一声等于没有表示的:“是。” “雪芹,”傅太太一面看着伤感的圣母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