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二 (第2/3页)
,若吞云梦。吾兄钦贤重士,敬爱忘疲,先筑郭隗之宫,常置穆生之醴。 今者重开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笼曲阜,城兼七十,包举临淄,大启南阳, 方开东閤。想得奉飞盖,曳长裾,藉玳筵,蹑珠履,歌山桂之偃蹇,赋池竹之檀栾。 其崇贵也如彼,其风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乐如之!高视上京,有怀德祖,才谢 天人,多惭子建,书不尽意,宁俟繁辞。 赜答曰: 一昨伏奉教书,荣贶非恆,心灵自失。若乃理高《象》、《系》,管辂思而不 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详。至于五色相宣,八音繁会,凤鸣不足喻,龙章 莫之比。吴札之论《周颂》,讵尽揄扬,郢客之奏《阳春》,谁堪赴节!伏惟令王 殿下,禀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贵于东平,文艺高于北海。汉则马迁、萧望,晋 则裴楷、张华,鸡树腾声,鹓池播美,望我清尘,悠然路绝。祖浚燕南赘客,河朔 惰游,本无意于希颜,岂有心于慕蔺!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 篇,披《庄》不过盈尺。复况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但以燕 求马首,薛养鸡鸣,谬齿鸿仪,虚班骥皁。挟太山而超北海,比报德而非难,堙昆 仑以为池,匹酬恩而反易。忽属周桐锡瑞,康水承家,门有将相,树宜桃李。真龙 将下,谁好有名,滥吹先逃,何须别听!但慈旨抑扬,损上益下,江海所以称王, 丘陵为之不逮。曹植傥预闻高论,则不陨令名,杨修若切在下风,亦讵亏淳德。无 任荷戴之至,谨奉启以闻。 豫章得书,赉米五十石,并衣服钱帛。时晋邸文翰,多成其手。王入东宫,除 太子斋帅,俄迁舍人。及元德太子薨,以疾归于家。后征授起居舍人。大业四年, 从驾汾阳宫,次河阳镇。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尺四寸,著大领衣, 冠帻,奏之。诏问群臣,莫有识者,赜答曰:“谨按汉文已前,未有冠帻,即是文 帝以来所制作也。臣见魏大司农卢元明撰《嵩高山庙记》云,有神人,以玉为形, 像长数寸,或出或隐,出则令世延长。伏惟陛下应天顺民,定鼎嵩洛,岳神自见, 臣敢称庆。”因再拜,百官毕贺,天子大悦,赐缣二百匹。从驾登太行山,诏问赜 曰:“何处有羊肠坂?”赜对曰:“臣按《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肠坂。” 帝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九十里有羊肠坂。” 帝曰:“是也。”因谓牛弘曰:“崔祖浚所谓问一知二。”五年,受诏与诸儒撰 《区宇图志》二百五十卷,奏之。帝不善之,更令虞世基、许善心衍为六百卷。以 父忧去职,寻起令视事。辽东之役,授鹰扬长史,置辽东郡县名,皆赜之议也。奉 诏作《东征记》。九年,除越王长史。于时山东盗贼蜂起,帝令抚慰高阳、襄国, 归首者八百余人。十二年,从驾江都。宇文化及之弑帝也,引为著作郎,称疾不起。 在路发疾,卒于彭城,时年六十九。 赜与洛阳元善、河东柳抃、太原王劭、吴兴姚察、琅邪诸葛颍、信都刘焯、河 间刘炫相善,每因休假,清谈竟日。所著词赋碑志十余万言,撰《洽闻志》七卷, 《八代四科志》三十卷,未及施行,江都倾覆,咸为煨烬。 ○徐则 徐则,东海郯人也。幼沈静,寡嗜欲。受业于周弘正,善三玄,精于议论,声 擅都邑,则叹曰:“名者实之宾,吾其为宾乎!”遂怀栖隐之cao,杖策入缙云山。 后学数百人,苦请教授,则谢而遣之。不娶妻,常服巾褐。陈太建时,应召来憩于 至真观。期月,又辞入天台山,因绝谷养性,所资唯松水而已,虽隆冬洹寒,不服 绵絮。太傅徐陵为之刊山立颂。初在缙云山,太极真人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 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也。”晋王广镇扬州,知其名,手书召之曰:“夫道得众妙, 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人能弘道,道不虚行。先生履德养空,宗玄齐物, 深明义味,晓达法门。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望赤城而待风 云,游玉堂而驾龙凤,虽复藏名台岳,犹且腾实江淮,藉甚嘉猷,有劳寤寐。钦承 素道,久积虚襟,侧席幽人,梦想岩xue。霜风已冷,海气将寒,偃息茂林,道体休 悆。昔商山四皓,轻举汉庭,淮南八公,来仪籓邸。古今虽异,山谷不殊,市朝之 隐,前贤已说,导凡述圣,非先生而谁!故遣使人,往彼延请,想无劳束带,贲然 来思,不待蒲轮,去彼空谷。希能屈己,伫望披云。”则谓门人曰:“吾今年八十 一,王来召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于是遂诣扬州。晋王将请受道法,则辞以 时日不便。其后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礼之仪。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 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晋王下书曰:“天台真隐东海徐先生,虚确居宗,冲 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草褐蒲衣,餐松饵术,栖隐灵岳,五十余年。卓矣 仙才,飘然胜气,千寻万顷,莫测其涯。寡人钦承道风,久餐德素,频遣使乎,远 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缘。至此甫尔,未淹旬日,厌尘羽化,反真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诚复师礼未申,而心许有在,虽忘 怛化,犹怆于怀,丧事所资,随须供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余衣,讵藉坟 垄!但杖为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天台定葬。”是时自江都至于天台, 在道多见则徒步,云得放还。至其旧居,取经书道法,分遗弟子,仍令净扫一房, 曰:“若有客至,宜延之于此。”然后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须臾,尸柩至,方 知其灵化。时年八十二。晋王闻而益异之,赗物千段,遣画工图其状貌,令柳抃为 之赞曰:“可道非道,常道无名。上德不德,至德无盈。玄风扇矣,而有先生。夙 炼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软,云丹欲成。言追葛稚,将侣茅嬴。我王遥属,爰感 灵诚。柱下暂启,河上沉精。留符告信,化杖飞声。永思灵迹,曷用摅情?时披素 绘,如临赤城。” 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 炀帝所重。 ○张文诩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 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 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