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一 (第5/6页)
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 不久授尚希司会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尚希为度支尚书,晋爵位为公爵。 一年多后,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升任银青光禄大夫。 尚希当时见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自从秦国统一天下,罢诸侯,置郡守,汉魏及晋代,邦邑屡屡变动。 我看当今的郡县,两倍多于古代。 有的地无百里,就设了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就由两郡分别管理。 设的官员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几倍于以前,租税一年年减少。 精干的良才,百里难以挑一。 动不动要几万官员,哪里去寻觅?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十只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弹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现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闲差,合并小郡县,以作大郡县,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选举也易得贤才。 我冒昧地陈述管见,拜伏于地听您裁处。”高祖看了奏章,奖励他,于是罢天下诸郡。 继而授他为瀛州刺史,没到任,又奉诏巡视淮南。 还京授为兵部尚书。 不久转任礼部尚书,授为上仪同。 杨尚希天性宽厚,加上他学业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时每天早晨上朝,日头偏西了还不疲倦。 尚希劝他说:“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阳寿,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责成宰相。 繁杂之事,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你是爱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足以养病。 委曲你睡在那里治理蒲州。”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并兼管本州的宗团骠骑。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粪水,建堤防,开稻田几千顷,百姓靠此得利。 开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谥号叫“平” 他儿子杨旻嗣继承爵禄,后改封为丹水县公爵,官至安定郡丞。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 父亲长孙俭,北周柱国。 长孙平容貌仪表很漂亮,有才干,读了不少书。 仕北周,开始当卫王的侍读。 那时周武帝为宇文护所逼,与卫王谋划准备杀了他,卫王常让长孙平到周武帝那里传信达意。 到杀了宇文护后,授长孙平开府仪同三司、乐部大夫。 周宣帝即位后,设置东京的官署,让长孙平当小司寇,与小宗伯赵芬分管六府。 高祖登基前,与长孙平感情很好。 当了丞相后,对他更礼遇。 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都发兵造反,高祖很担心淮南。 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有二心,派长孙平去代替他。 贺若弼果然不服从,长孙平指挥壮士抓了贺若弼,把他送到京师。 开皇三年(583),长孙平调任度支尚书。 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遭水旱之灾,百姓不能自给,上奏朝廷,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贫少出,富多出,储存在乡里,以防备荒年,把这叫“义仓” 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粮食为性命。 劝农重粮,这是先王的令式。 古时候,耕种三年而富余一年粮食,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积蓄。 即使水旱为灾,而人民不挨饿,都是因为劝导有方,积蓄粮食早为防备。 去年干旱,关西饥荒,陛下运关东粮食,设常平之官,打开粮仓,普遍赈济。 陛下的大德鸿恩,可以说到了极点了。 但治国之道,在于作长远打算。 请命各州县的刺史、县令,以劝农耕种、积蓄粮食为要务。”皇上十分赞赏。 从此州里粮食丰裕,人民大多依靠于他。 几年后,长孙平转任工部尚书,很称职。 当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说他诋毁皇上昏愦。 皇上大怒,将杀他。 长孙平劝告说:“河流湖泊接纳污水,所以能成就其水深;山岳收藏病树,所以能成就其山大。 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扬山海的度量,发扬宽容的品德。 民谣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这话说的虽是小事,可以比喻大事。 邴绍的话,不该告诉陛下。 陛下又要杀他。 我担心百代之后,后人的评说,有损陛下的圣德。”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 皇上因此敕令群臣,诽谤朝廷的罪过,不要再报告朝廷。 此后突厥的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汁互相进攻,都派使者来请求增援。 皇上派长孙平出使突厥,命令他们和解。 赐长孙平缣采三百匹、良马一匹,而派他去突厥。 长孙平到了突厥,为他们陈述利害,他们于是各自罢兵。 可汗赠送长孙平良马二百匹。 回京后,长孙平把马全部交给皇上,皇上又全部赐给他。 不久,长孙平被谴责,以尚书身份检校汴州事。 一年多后,授为汴州刺史。 其后历任许州、贝州二州刺史,都有仁政。 邺都风俗薄巧,旧称难治,前后的刺史多不称职。 朝廷因长孙平到了哪里,哪里就说他好,让他转任相州刺史,他很有能干的名声。 在州里几年后,碰上正月十五日,百姓大乐,把衣裳画为鍪甲。 皇上发怒,免了他的职。 不久思念长孙平镇守淮南时的事,升他为大将军,授他为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仁寿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 谥号叫“康” 他的儿子长孙师孝,生性狡猾贪财,多次犯法。 皇上因他不争气,派使者向长孙平封国的官员吊孝,不承认他是长孙平的儿子。 长孙师孝后来任渤海郡主簿,适逢大业末世,政教混乱,师孝就大行贪污,一郡人都以之为苦。 他后来被王世充杀害。 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 祖父元琛,魏国恒、朔二州刺史。 父亲元翌,尚书左仆射。 元晖眉毛胡须美妙如画,举止也很美,很爱学习,广泛读书。 他年少时就在京师得到了好名声,北周太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