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一 (第4/6页)
蛮人的酋长向天王聚众作乱,率兵进攻信陵、秭归。 赵煚率领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敌,二郡得以保全。 当时北周人在江南岸建安蜀城以防御陈国,刚好下了几十天雨,城墙垮了一百多步。 蛮人酋长郑南乡背叛,带领陈国将领吴明彻,想袭击安蜀城。 大伙都劝赵煚增修防御,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安定安蜀城。”于是派人引诱、劝说江外的生蛮向武阳,让他乘虚袭击郑南乡所居,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 郑南乡听说此事,其部下各自散开了,陈国兵马于是退去。 次年,吴明彻屡屡进犯,赵煚领兵防御他,前后打了十六仗,每次都挫败吴明彻军队的锋锐,俘虏陈国偏将覃礒、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一百六十级。 赵煚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调任荆州总管长史。 后入京为民部中大夫。 北周武帝出兵巩、洛,欲攻占北齐黄河南岸的地盘。 赵煚劝谏说:“河南的洛阳,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它,也不能守住。 请从黄河北边去,直指太原,倾覆他的巢xue,可以一举而定北齐。”武帝不听,最后无功而还。 继而赵煚随上柱国于翼率部几万人,从三雅道以讨伐陈国,攻占陈国十九城,然后回国。 因为有人上谗言害他,其大功竟然不被赏赐,只授他益州总管长史。 不久,调入京师当天官司会,累次升迁到御正上大夫。 赵煚与宗伯斛斯征一向关系不好,斛斯征后来出京当齐州刺史,因罪下狱,他自知罪重难赦,于是越狱逃跑了。 皇上大怒,悬赏急急捉拿他。 赵煚秘密上奏说:“斛斯征自以为罪恶深重,怕死逃走,如不北窜匈奴,就会南投吴越。 斛斯征虽然愚笨,但他久任清显之官,因而知道跑到敌国去,无益于圣朝。 现在旱灾严重,可因此大赦天下。”皇上听从他的。 斛斯征因此免于一死,赵煚到最后都不说出实情。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加授赵煚为上开府,又授他为天官都司会。 不久升他为大宗伯。 高祖登基时,赵煚授高祖皇帝玉玺绶带。 赵煚升为大将军,赐爵位为金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拜授相州刺史。 朝廷因赵煚通晓礼仪故事,调他当尚书右仆射。 管事不久,因忤逆圣旨,调出京师当陕州刺史,继而转任冀州刺史。 在州里,赵煚很有恩威。 赵煚曾生病,百姓奔走,争着为他祈祷,他就是这样深得民心。 冀州民俗薄巧,市井上多有jianian诈,赵煚制造铜斗、铁尺,放在街上,百姓以此为方便。 皇上听了嘉奖他,并颁告天下,以此为常法。 曾有偷盗赵煚田里的蒿草的,被官吏抓住。 赵煚说:“这是因为我这个刺史不能宣传教化,他有什么罪过?”安慰他而放了他。 赵煚让人满载一车蒿草送给为盗者,盗者惭愧至极,比受重刑还难受。 他用德仁教化民众,大多像这样。 皇上巡幸洛阳,赵煚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个大地方,人民很富庶。 你为政,很符合我的心意。”赵煚开皇十九年(599)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他儿子赵义臣继承爵禄,官至太子洗马,后与杨谅造反,被杀。 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 父亲赵演,北周的秦州刺史。 赵芬少有辩才,很读了一些经史方面的书。 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铠曹参军,历任记室,累次升迁到熊州刺史。 他招纳投降的,安抚归顺的,得到了二千户人口。 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 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掾,他不久又升任吏部下大夫。 赵芬生性强干有才,不管干什么,都有政绩。 北周武帝亲总万机后,授他为内史下大夫,后转任少御正。 赵芬熟悉典章制度,朝廷每次有疑问,众人议论,不能决断的,赵芬就为之评断,没有不说好的。 他后来当司会。 申国公李穆征讨北齐时,引赵芬为行军长史,封他为淮安县男爵,食邑五百户。 又出京为淅州刺史,转任东京小宗伯,镇守洛阳。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来往,赵芬觉察到了,秘密告诉高祖。 因此深被重用,升为东京左仆射,晋爵位为郡公。 开皇初,罢东京官职,授为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一起,起草法律。 继而兼任内史令,高祖很信任他。 不久,他因老病,出京任蒲州刺史,加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仍兼管关东的漕运,赐他钱上百万,粮食五千石。 几年后,赵芬上表请求退休,被调回京师。 赐他二马轺车、几杖被子,让他回家。 皇太子又送他巾帔。 几年后去世。 皇上派人吊唁,鸿胪卿监护丧事。 杨尚希,弘农人。 祖父杨真,魏国天水太守。 父亲杨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 十一岁时,请求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 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让他到太学学习。 他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同学们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经亲自到太学行尊师之礼,杨尚希当时十八岁。 太祖让他讲《孝经》,其言辞和义理都不错。 太祖很惊奇,赐他姓普六茹,提拔他当国子博士。 累次升迁,到转任舍人。 尚希历仕北周明帝、武帝两代,历任太学博士、太zigong尹、计部中大夫,赐爵位为高都县侯爵,任东京司宪中大夫。 周宣帝时,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 他到达相州,宣帝去世了,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 尚希出来对左右说:“蜀公尉迟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计谋。 我不走,将会遭难。”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 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没赶上,他于是回到京师。 高祖因为杨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迟迥而回来,对他很好。 到尉迟迥屯兵于武陟时,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