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王朝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3/3页)

义军将士,对于自己的老本行…战役欺骗,确实干得得心应手。

    尽管按塞尔王国的行军守则,各部斥候队的搜索幅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交叉叠加区域,以保证侦察的全面和准确,然而通过遍布民间的眼线和小股义军的积极活动,这些斥候侦骑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伤严重,侦察区域露出无数空档。

    在当地民众和义军的引领下,各穿插部队得以从各个缺口空档悄然行进。

    塞尔斥候队吃不消这么大的伤亡比例,为减轻损失,他们不得不缩小搜索范围,而这又造成了更大的空档,给穿插部队更多的活动空间。

    行军过程中遭到近乎猖獗的sao扰,当然会引起塞尔卫护部队高层的注意。不过,在与敌军斥候较量时,穿插的大部队绝不轻易出手,全由小股地方部队执行。

    仔细听取逃回斥候的汇报,认真研究小股部队厮杀的情况,兹波林和伊萨并没有察觉到敌军主力活动的迹象。

    与此同时,鸡鸣镇的乔伊赛浑然不觉巴维尔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离去,阿施塔也不断进行试探性进攻,似乎随时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坚战。

    面对这一战况,苏来尔王子一天向兹波林发一封紧急求救信,夸大被围情状,请求迅速增援。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兹波林等人这样的错觉…自由军团主力仍在鸡鸣镇周围以逸待劳,准备围点打援,路途上的sao扰属于小股敌军的自发性攻击行为,意图搅乱和疲蔽本军,以增大自由军团在主战场上的胜算。

    根据以上判断,兹波林作出决定,加快行军速度,提前完成战略反包围。这样一来,既可以及时援救乔伊赛,同时又防止巴维尔主力察觉本军意图,见机不妙而突围逃跑。

    于是乎,中央郡东岸地区出现了一幕富于动感的行军场景,一明一暗两支数量差不多的大军,朝相反的方向交错而行,飞速前进。

    塞尔卫护部队在明,分十余支,以鸡鸣镇为终点向内进行向心运动;自由军团骨干主力在暗,分为九路,穿越敌军各部之间的广阔空档,以鸡鸣镇为起点向北做离心运动。

    兵贵神速。

    与地形的熟悉程度一样,时间虽然转瞬即逝,却是无形的战斗力,其效用不逊于兵力、装备等有形战斗力。行动的快与慢、短暂之差距,往往成为战斗、战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尤其是打运动战时,因作战地域广,战情变化快,更必须争分夺秒,不失战机。掌握了时间,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能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才能攻敌不备、出敌不意。

    反之,抓而不紧,不如不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失去了时间,主动会变成被动,活仗会变成死仗,歼灭战会变成击溃战,胜利会变成失败。

    密尔顿在本次战役中确实立下了不可埋没的首功。他提前两天左右的时间,将敌方动向、驻防态势和真实作战意图及时通知自由军团指挥总部,令别亚和巴维尔能够迅速改变战略。

    这是本次战役第一个生死攸关的两天,如若不然“自由血瀑”之战恐怕会是另一场光景。

    再晚上两天,于鸡鸣镇摆下打援筵席的自由军团,其情报网才可能会察觉兹波林带来了太多的赴宴客人,猜测出敌军的战略意图。

    但到了那时,兹波林的反包围网就很可能已经顺利织成,义军主力进行穿插迂回的活动空间将不复存在,只有主动突围或负隅顽抗两途可供选择。

    指标滴答作响,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第二场与时间的竞赛紧接着开始了。

    超过二十支部队,在广阔的中央郡东岸各个地区急行军,用马蹄和双脚给自己的战斗力添分,而其中跑得最快的却是跛了脚的别亚。

    “风之悍将”运兵素来神速。雄峻的战马驮着闪特和胡玛各五千轻装骑手,在小路上飞奔如电,六七天的行程仅用了三天,奔袭部队就抵达了黑岩城下。

    兹波林率领的塞尔军本部主力也不赖,尽管带着步兵和辎重队上路,他依然节省了两天的时间,将剩下的五天行程缩短为三天,从北部逼近义军大营。

    似乎是事先约定好了一般,两位著名骑将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了自己行军的终点,并毫不犹豫地立刻展开军事行动。

    虽然旅途疲惫,但抵达行军终点,兵锋初至、士气旺盛,正可借这股劲头发起第一波进攻…别亚和兹波林都深谙此理。

    大陆历九九五年九月二日傍晚,红红的落日沉重地挂在鸡冠山和鸡啄岭上,燃烧着两座山头上的青色条棱,将浓重的血汗汹涌地涂抹在荒芜的原野和隆起的山脊上。

    切萨皮克指挥一千前哨骑兵,排成一列极其宽阔的松散横队,开始缓缓向两座山头及夹于其间的北营挺进。

    指挥留守部队作战的阿施塔,眯着眼晴,并不理睬驾临的贵客,而是默默注视着地平线上那轮红得割眼的夕阳。

    红光在将军的瞳孔中燃烧着,将整个世界都披上沥血的衣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