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_第二十九章谁知快意举世无五之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谁知快意举世无五之全 (第2/5页)

吏,到七月份时,他便已在大名

    府创建了一支马步军共万余人马的厢军,并得皇帝赐号“镇北军”因皇帝赐号诏

    书中,有希望见到“镇北军”参加实战建功立业之语,孙路又自知他坐守大名府

    难以立功,便一心想要“镇北军”有所建树,以讨得皇帝欢心,因此他便借着这几

    句诏令,在宣台之中,竭力游说石藏;}镇北军先往冀州,协助作战。石越禁不住他

    每日水磨硬泡,加之他与小皇帝关系本就有些紧张,又担心朝中有人借此挑拨,最

    后终于让步,与王厚商量之后,干脆决定将这镇北军调拨何畏之指挥。何畏之也自

    觉光杆将军上任,他又天唐康、仁多保忠那样的背景,便是到了冀州、永静,也担

    心为诸将所轻,便决定在半路等待镇北军的三千骑兵赶到之后,方才一同前来冀

    州。他耽搁这数日,错过了许多事情,却也正好赶卜唐康、李浩与萧阿鲁带在冀州

    黄河边上的这场大战。这支号称由河北豪杰组成的镇北军,第一次参加战斗,便建

    下如此大功。

    但是,自战争开始以来,宋军对辽军取得的这次空前的大胜,却被笼罩在随后

    传来的一系列噩耗的阴影当中。

    当天晚上,当唐康、李浩率军回到信都城,正打算给何畏之接风洗尘之时,他

    们接到了东光告急、北望镇大败的消息。两个噩耗已让三人寝不能安,而在子时之

    前,又传来两个坏消息:仁多保忠大败、阜城被围。

    尽管歼灭了萧阿鲁带部,但这一切,让这场大胜变得没有意义了。

    次日,也就是七月二十日,当仁多保忠父子率领八百余残兵败将来到信都城下

    时,所有的这些消息,都被彻底的证实了。

    然而,这一切并不曾就此结束。

    耶律信趁胜用兵,兵围阜城,仅仅用了一天,在二十日的中午,便攻破阜城

    郭元度见大势已去,不肯投降,自刻殉国。辽军再无后顾之忧,立即兵分两路,萧

    岚翠!军西下,欲攻打冀州,接应萧阿鲁带:而耶律信亲率大军,掉头去围攻东

    光。

    所幸他们在二十日解决了萧阿鲁带这个麻烦,否则,冀州将不再归宋朝所有。

    而萧岚在得知萧阿鲁带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也退回了武邑,但仁多保忠留在观津

    镇的猫重,却全落到了高革手中,高革夺了观津镇后,便带着俘获猫重,投奔了萧

    到七月二十日晚上为止,宋朝在永静军还剩下的军事力量,便只有东光城原有

    的那约两千教阅厢军和三百多名水军,以及郭元度在他全军覆没之前,下令增援东

    光的四千余神射军—郭元度算是下了老本,他深知东光绝不可失,手下总共不过

    十五个指挥的兵力,他竟然调动了七个指挥的兵力,交由他的副将率领,前去增援

    东光。但也正因如此,当耶律信大举进攻北望镇之时,他再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支

    援,虽然即便他有足够的兵力,也未必真能挡得住耶律信。而如今,东光城这区区

    六千余人,便是唐康等人的全部希望所在了。倘若他们守不住东光,大批粮草物资

    落入辽军之手,就算他们再打败一个萧阿鲁带,亦于事无补。

    正当他们一面遣使向大名府告急,一面商议要设法分兵援救东光之时,七月二

    十一日,传来更加让人震惊的消息—韩宝在束鹿大破慕容谦!

    慕容谦乃是熙宁、绍圣以来大宋朝极有名望的将领,他的失利,给人们带来的

    心理上的震动,更远胜于拱圣军之败。

    而且所有的人都知道,慕容谦部的溃败,意味着韩宝已无后顾之忧。虽然他们

    还不清楚慕容谦部实际损失有多少,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一支经历过溃败的军队

    翼黔战斗力-就算慕容谦会变攀-至外”份之内-他们都不用再指望这支

    2,接下来的,必然是韩宝大举南下。

    在这种局势之下,苦河已不足守,此时他们惟一能做的,便是坚守信都。

    但东光该怎么办?

    东光守将也罢,神射军副都指挥使也罢,都是籍籍无名之辈,在耶律信的猛攻

    之下,这区区六千多人马,能坚持到大名府的援军到来么?

    唐康站在他行辕内的那副大沙盘旁,想着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时之间,竟

    有一种束手无策之感。

    “都承。”一个亲兵小自翼翼的走到他跟前,轻声察道:“何灌将军已经奉令

    回来。”

    唐康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信都已经在准备守城战了,所有的兵力都要集中到

    信都来,衡水县城门四开,百姓也已经开始逃难,但他们自然不被允许进入已经戒

    严的信都城,只能往南边逃跑。

    “但是衡水知县不肯到信都来一”

    “他想做甚?”唐康惊讶的抬起了头。

    “他说他守土有责,非有皇上诏书,绝不离开衡水半步。衡水官员怎么劝他也

    不听,知郡【l〕亲去劝说,他也不肯听。”

    唐康素知衡水知县是个能臣,却不料还是个如此刚烈的节义之士,他心知此人

    实是不惜一死,来谴责他们的无能,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却故意骂道:“这等迁腐

    之人,休和他讲甚道理,找几个人去将他绑了,抬进信都来。”

    “是。”那亲兵应了,刚刚退下,又有人进来察道:“何参议求见。”

    唐康愣了一下,方想起何畏之见任宣台参议官,连忙说道:“快请!”

    须臾,一身紫衫的何畏之,大步走进厅中。他瞥了一眼厅中的沙盘,朝唐康行

    了一礼,开口便道:“都承何必犹疑?冀州可失,东光不可失!”

    唐康被他一语击中心事,喃喃苦笑道:“纵然如此,我又有何本领去救东光?

    如今黄河之险已为宋辽共有,北有韩宝,东有萧岚,自保尚难,如之奈何?”

    “都承不敢想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